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第4章 四洲水患(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最新章节。

“标儿,昨日快奏,苏州、松州、嘉州、湖州,四处闹水患,此事你怎么看?”

回到宫中,刚坐下,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报,朱元璋就一个头两个大。

“你瞅瞅,这论车装的折子里,一半都是来跟咱家喊穷喊急的,水患闹成这个样子,都在说开仓放粮的事。”

“可要看谁能治理这水患,却都一个个成了哑巴!”

“真是滑头!”

朱标近来在忙别的事务,四处闹水患的事,他只是听说,具体细节并不知晓。

听到父亲愁成这样,他便拿起一本来,细细读了一遍。

读完后,朱标的眉头也紧紧地皱了起来。

“江南水旱,松尤甚,连日大水。”

“上表说到,最严重的吴江县,湖海涌涨,平地水高数尺!”

“又有成千上万的百姓,遭了殃!”朱标心里也不是滋味:“父皇,这苏松嘉湖,当真是是非之地!”

朱元璋感慨万分:“江南阴雨连绵,这是惯有的,历年历朝历代,都对这治理水患的事,分外头疼。”

“父皇,这理应速速按照旧例,施粥救灾,避免流民过多,造成更大的麻烦啊。”朱标立刻道。

按理说这话当然没错,可朱元璋却无奈地摇了摇头。

“标儿,你还小,不知道这救灾其中的厉害。”

“你看看这堆成山的奏折,都是请奏救灾的,你真当这些底下的官是好心?是真心扑在救灾上?”

“大约都是吃定了赈灾银的主意!”

“哪里有几个真心实意的官?”

“依咱看,这些光吃不干,罔顾人命的官,都得扒皮充草,抄家灭族!”

朱元璋是苦出身,这些当官的如何苛待底下的百姓,他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昔日大元也曾有过黄河泛滥的时候,当时的主政者未必就不想治理,那都是底下的人没有执行到位。

官员吃了赈灾银子,克扣劳工,激起民愤,所以才有大乱。

想起种种前车之鉴,朱元璋只重重地叹了口气。

“先不说国库是否充盈,即便充盈,又有多少钱给这些当官的霍霍?”

此话一出,一向稳重的朱标也没了主意。

他到底年纪尚轻,纵然天纵奇才,但阅历有限。

面对这些事,也十分棘手。

“罢了罢了!”朱元璋愁容满面,正要说话,却被朱标一声打断。

“父皇,儿臣倒有一个办法!”

“快!别给咱家卖关子!”朱元璋忙道。

“咱们今日不是得了一个很有见地的先生嘛,既然您器重他,不妨借此考考他?”朱标莞尔一笑。

朱元璋思索半晌,惊奇道:“你是说大牢里的那个中书舍人陈平?”

朱标笑着点了点头:“四弟不是跟他关系好嘛,咱们就让四弟去问问,可以试试他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若真有,说不定真能解决这桩麻烦事。”

“不错!”朱元璋瞬间喜笑颜开,猛地击掌:“快,快给咱家把那个孽障叫过来。”

没一会儿,被教训一顿的朱棣就又被叫了回来。

他被朱元璋吓得够呛,再遇上宫人这么着急忙慌地把他叫过来,他只以为是自己又犯了什么错,被知道了,现在又要惩罚他呢。

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

但朱棣实在不是个老实小子,做了太多要挨打的事,他早就记不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