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最新章节。
悬痈
悬痈这种毒疮生于会阴穴,初期像莲子般大小,逐渐长到如桃子般大。多因三阴亏损、湿热郁积而成,溃破日久会形成漏管,进而发展为疮劳。
【注释】此症又名骑马痈,生于两股之间,位于前阴之后、后阴之前的屏翳穴,也就是会阴穴,属于任脉的首个穴位。初期如莲子大小,微痒且疼痛明显,时间久了会红肿灼热,形状如同桃李。多因三阴经亏损,加上忧思导致气机郁结、湿热壅滞而形成。患处颜色发红,将要化脓溃破时,若溃破后疮口较深,日久会形成漏管,以致气血耗竭,演变为疮劳。初期若患者气壮体实,尚未成脓,且小便涩滞不畅,适宜用九龙丹泻去病根。
体质稍虚者,服用仙方活命饮以清除湿热,按此法治疗,十个病例中约有三四例可消散。若十余天后,肿势已成,无法内消,适宜服用托里消毒散,或托里透脓汤促使其自行溃破。如果不能自行溃破,患处肿势高突、光亮、胀痛明显,可用卧针切开,排出秽脓后,肿胀完全消退者为顺证。早晨服用六味地黄丸,午后服用十全大补汤,以温补滋阴。另有因过食肥甘厚味、体质壮实者,初期服用龙胆泻肝汤,溃破后服用滋阳八物汤。还有因房劳过度、身体虚弱者,初期服用八珍汤,溃破后服用十全大补汤;若脾虚食欲不振,服用六君子汤。
日久形成漏管者,用国老膏煎汤送服琥珀蜡矾丸。外部治疗方法参照痈疽溃疡门。治疗期间应戒绝房劳、避免动怒、忌食鱼腥发物,谨慎调理。
九龙丹
木香 乳香 没药 儿茶 血竭 巴豆(不去油)
将各味药按同等分量研磨成粉末,用新鲜蜂蜜调和成一块,装入瓷盒中贮存。使用时临时搓成豌豆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九丸,空腹时用一杯热酒送服。服药后会腹泻四五次,之后才能吃稀粥;如果肿胀严重,间隔一天再服一次,自然会消退。
【方歌】九龙丹医悬痈毒,初起气实脓未成,木香乳没儿茶竭,巴豆蜜丸酒服灵。
滋阳八物汤
当归 生地黄 白芍药(酒炒) 川芎 丹皮 花粉(各一钱) 泽泻(五钱) 甘草节(一钱)
水二钟,灯心五十寸,煎八分,食前服。大便秘者,加蜜炒大黄一钱。
【方歌】滋阴八物过膏梁,悬痈已溃服此方,四物丹皮花粉泻,草节便秘加大黄。
仙方活命饮
琥珀蜡矾丸
托里消毒散(俱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相关内容)
六味地黄丸(见面部“雀斑”相关内容)
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
六君子汤(即香砂六君子汤减去藿香、砂仁。俱见“溃疡门”相关内容)
龙胆泻肝汤(见腰部“缠腰火丹”相关内容)
国老膏(见背部“丹发毒”相关内容)
穿裆发
穿裆毒发生在会阴部前方,病因是忧思、劳伤、湿邪郁积,表现为灼热疼痛、红肿的是顺证,病灶塌陷的是逆证,腐烂较深、出现漏尿则难以收敛。
【注释】这种病症生在会阴穴前方,肾囊后方。由忧思、劳伤、湿邪郁积凝结而形成。初期像粟米大小,逐渐生出红肿发亮、灼热疼痛的症状,溃破后流出稠厚脓液的是顺证;如果初期像椒子大小,颜色黑焦并陷入皮肉之内,肿胀弥漫、颜色紫暗,没有灼热感,疼痛牵连睾丸及腰背、肛门的是逆症。这个部位是皮囊空虚之处,凡是生了毒疮,应当尽快溃破且病灶较浅为好;但如果遇到病灶根深、溃破迟缓,腐烂损伤尿管,出现漏尿而不能收敛的情况,就非常危险了。内服治疗参照悬痈的方法,外部治疗参照痈疽肿疡、溃疡门的治法。
跨马痈
跨马痈生在肾囊旁边,表现为沉重下坠感,多因肝肾被火湿所伤。若出现红肿灼热疼痛,应尽快促使其溃破;初期治疗宜用清热托里之法,切不可使用过多寒凉药物。
【注释】这种病症又叫骗马坠,生在肾囊旁边、大腿根内侧的股缝凹陷处。
由肝、肾部位的湿火凝结阻滞而形成。初期像豆粒大小,渐渐肿得像鹅卵,有下坠拥堵的沉重感,颜色发红、灼热疼痛,起病急、肿胀高突,能快速溃破并流出稠厚脓液的是顺症;如果是弥漫性肿胀、塌陷平塌,微微发热发红,溃破后流出稀薄脓液的则属险症,多会发展成串皮漏。这个部位处于极阴之处,治疗时不能过多使用寒凉药物。初期适宜服用仙方活命饮,接下来服用托里透脓汤。溃破之后,内外治疗方法都参照痈疽溃疡门的治法。
仙方活命饮(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相关内容)
便毒
便毒生在大腿根的缝间,多因忍精不泄、瘀血阻滞或怒气伤肝所致,表现为坚硬如木、疼痛明显,还会伴有恶寒发热,初期宜用汗法,之后用下法,也可艾灸治疗直至痊愈。
【注释】这种病症又名血疝、便痈,男女都可能患病。发生在小腹下方、大腿根上方的折纹缝中,归肝、肾经所主。多因强力行房、忍精不泄,或欲望无法实现,导致精液与血液郁结停留,在中途阻塞而成;也可能因暴怒伤肝,气机阻滞、血液凝结而引发。初期像杏核大小,逐渐长到鹅卵大,质地坚硬、麻木疼痛,微有发热但不发红,使人出现恶寒发热交替的症状,适宜用荆防败毒散以发汗治疗;若出现烦躁口渴、气机郁结的,适宜用山甲内消散来消散;若肿势过于坚硬、疼痛剧烈,适宜用红花散瘀汤疏通;前面的药物用后没有效果的,适宜用九龙丹攻下;如果没有疼痛、发热,就不可用攻下之法,适宜用阳燧锭每天灸五到七壮,直到肿势变软、消散或溃破为止。脓势将要形成时,不可强行消散,适宜用黄芪内托散托毒外出;身体很虚的,用托里透脓汤。溃破后适宜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根据具体证候选用。外用五色灵药撒在患处,化腐生脓;同时用琥珀膏、万应膏外敷,促进生肌收口。这种病症溃破后,就称为鱼口。因为生在折纹缝中,疮口溃破后较大,站立时疮口必然闭合,弯腰时疮口必然张开,形状如同鱼口开合的样子,所以有鱼口之名。但这种毒疮是因忍精不泄及怒气伤肝而形成。至于生杨梅疮同时兼有便毒的情况,另在杨梅门中详细注明。
红花散瘀汤
红花 当归尾 皂刺(各一钱) 生军(三钱) 连翘(去心) 苏木 穿山甲(炙研) 石决明 僵蚕(炒) 乳香 贝母(去心,研,各一钱) 黑牵牛(二钱)
用酒和水各一盅,一起煎煮至八分,空腹时服用;服药后会腹泻五六次,之后再吃稀粥来补养身体。
【方歌】红花散瘀消坚硬,便毒初起肿痛添,归刺军翘苏木甲,石决僵蚕乳贝牵。
黄芪内托散
黄芪(二钱) 白术(土炒,一钱) 当归 川芎(各二钱) 金银花 皂刺 天花粉(各一钱) 泽泻 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黄芪内托医便毒,肿盛不消托溃良,白术归芎银皂刺,天花泻草刀同匡。
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相关内容)
山甲内消散(见腹部“中脘疽”相关内容)
九龙丹(见前“悬痈”相关内容)
阳燧锭(见卷首“烙法”相关内容)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相关内容)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补中益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