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教秦姨开车,油门呼到底》最新章节。
			     苏烨对杨爱国解释了一句,
 然后转头面对钟鼎林,
 神情慢慢变得严肃起来。
 “领导,所谓的基础工业,其实就是重工业。”
 “你应该听过一句话,就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经济水平决定上层建筑。”
 “没有坚实的基础,想发展工业技术,那都是空谈,就像空中楼阁、水中月、镜中花一样,根本无从谈起。”
 “就算硬做,最后也是白忙一场。”
 苏烨说道。
 钟鼎林听了,连连点头。
 “没错,你说得对。”
 “我们已经在内地和一些少数民族山区建了很多工厂。”
 “除了重工业,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工厂,但这些都是为重工业服务的。”
 “那你认为,我们啯家应该怎么发展基础工业呢?”
 面对钟鼎林的提问,
 苏烨微微一笑,
 神情坚定地低声说:
 “首先要打好基础!”
 “要攻克核心技术,提升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材料的自给能力!”
 “打好基础!”
 “攻克核心技术,提升关键零部件、元件和基础材料的自主供给能力!”
 钟鼎林的办公室里。
 苏烨坚定地说出这句话。
 他对这句话有些明白,但并不是特别清楚。
 或者说,这跟当前的工业发展方向不太一样。
 现在全国上下一心,都在发展基础工业,也就是重工业。
 大家主要依赖鹅的支持。
 他手里其实没什么东西。
 所以,苏烨说的那些核心关键技术,实际上并没有多少。
 就算有,也都是些不怎么重要的普通技术。
 没什么特别之处。
 不过,苏烨的话。
 让钟鼎林不禁想起了报告里的那句话。
 如果手头的关键基础技术不够,将来可能会被西方啯家用专利壁垒卡脖子。
 到时候想要发展。
 只能两条路走。
 要么花大价钱买专利使用费。
 要么花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从他们那里买零部件和元件。
 而且还得看人家心情。
 心情好就卖给你。
 心情不好,就死活不卖,你一点办法也没有。
 “别急,来,坐下!”
 “杨秘书,给他们倒点茶水!”
 “你跟我说清楚,为什么你要这么说?”
 钟鼎林招呼苏烨和杨爱国坐下。
 看着他,语气认真地问道。
 三人重新坐好后。
 杨秘书亲自把茶端上来,还放了一包烟在桌上,旁边还有一个烟灰缸。
 然后转身离开。
 悄无声息地关上了门。
 这个秘书,真的很会办事。
 眼里有活儿。
 他也看得出来,今天钟鼎林领导估计要跟苏烨他们聊很久。
 所以他自作主张,把烟也带了过来。
 等他走出去后。
 立刻找了个手下。
 让他去食堂打三份饭送过来。
 这时候已经是中午休息时间了,但里面的三人显然不会停下谈话。
 既然这样。
 那就不用专门去吃饭了。
 边吃边聊,也不耽误事!
 “领导,什么是工业基础能力?”
 苏烨这时开口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不管是杨爱国还是钟鼎林,都开始不自觉地思考起来。
 仅仅一句话,就让他们两个跟着苏烨的节奏走了。
 工业开始动起来了。
 不过这个时候,没人去深究这个细节。
 大家都在认真思考一个问题。
 什么是工业基础能力?
 想了一会儿,两个人心里还是没有明确的答案。
 这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还没经历过后来强国崛起的过程,更不会想到,后来我们的啯家会变得这么强大。
 所以,看到他们已经开始按照自己的节奏走。
 苏烨不再犹豫,继续说道:
 “我认为工业基础能力就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这四个方面叫‘四基’。”
 “四基是工业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基石,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四基之间关系密切,它们共同构成了工业的基础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听我给你们分析一下!”
 说到这里,苏烨不紧不慢地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水。
 接着又抽出一支烟,慢慢点着,深吸一口,然后开口讲了起来。
 “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第一,很多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整机,而这些物理单元集合起来就变成了生产线,所以零部件和元器件是生产线的基础。”
 “第二,各种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变化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工艺技术路线,只有先进的基础工艺,才能带来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不管是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还是半导体材料、化工原料,都是所有工业产品的根本,材料非常重要。”
 “第四,产业技术基础包括实验设备、质量检测认证、计量标准校验、技术信息等服务平台,这些都是技术创新所必需的手段。”
 “四基不强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材料的自给率上。”
 “而我们现在能有多少?不用我说,领导你肯定比我们更清楚!”
 “大概连百分之五都不到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依赖鹅的援助,怎么才能变强?怎么才能站起来?怎么才能真正硬起来?”
 “所以我非常希望啯家能够依靠我们优秀的制度,在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优先培养人才,再用人才的能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逐步积累实力,未来用二三十年的时间,让我们的手上掌握一部分技术积累,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当然,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就像我们这几年搞的156工程,我承认,确实给啯家的重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关键的核心技术,还是得靠鹅帮忙,这不行!
 如果一直依赖别人,终究是站不稳的,只有自己掌握主动权,才能真正挺直腰杆做人!
 苏烨这话,像一记记重锤,狠狠砸在钟鼎林心里。
 他的脑海里已经开始浮现画面:
 以后如果鹅突然撤走所有支持,国内工业会变成什么样?
 是停顿不前,还是回到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