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的好大侄

第230章 胡惟庸倒台(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朱元璋的好大侄》最新章节。

朱文正铺开崭新的舆图,朱砂笔在苏州城外重重圈下:"从娄门到胥门,修一条三丈宽的石板路。"

他顿了顿,又在吴江处画了个圈,"这里要建座五孔石桥,务必赶在秋收前完工。"

谋士捻着胡须皱眉:"殿下,修路建桥需耗费巨量人力物力,如今税银尚未完全入库..."

"所以才要大张旗鼓地做。"朱文正将笔狠狠掷在案上,"胡惟庸不是说江南民不聊生?我偏要让百姓看到,跟着朝廷走才有活路!"

他起身推开雕花窗,望着暮色中忙碌的工匠队伍,"明日起,凡参与工程的百姓,每日发三升糙米,孩童额外配半块肉。"

消息传开,十里八乡的百姓扛着锄头蜂拥而至。原本冷清的官道上,挑着竹筐的妇人、推着独轮车的汉子络绎不绝。

看着越来越多的百姓投身建设,朱文正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亲自巡查工地,发现有监工克扣口粮,当场下令杖责三十,鲜血溅在新铺的石板上。

这天,他正在测量河道坡度,忽闻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侍卫呈上一封密函,拆开后朱文正脸色骤变,捏着信纸的手指微微发抖。

"备马!"他翻身上马,却又猛地勒住缰绳。此刻若贸然回京,江南新政必将功亏一篑,胡惟庸的党羽定会趁机反扑。

消息传出,士绅们坐不住了。

苏州首富钱万贯连夜召集同党,在园林中密谋:"这分明是要断我们的财路!"

众人正商议间,忽听院外传来铁链声响,数十名锦衣卫破墙而入。

钱万贯望着寒光闪闪的绣春刀,颤抖着交出了藏在夹墙里的账本。

朱文正坐在钱家祠堂,翻阅着那本记录着三十年偷税漏税的账册,突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胡惟庸在江南的眼线,竟渗透到了漕运衙门。

他立即修书一封,用朱砂在信角画了朵带刺的玫瑰——这是只有朱元璋能看懂的暗号。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胡惟庸正捧着篡改后的奏报,在朱元璋病榻前涕泪横流:"陛下,英王殿下屠戮士绅,江南已是哀鸿遍野!"

病弱的朱元璋看着奏报上触目惊心的数字,咳嗽着问:"太子怎么看?"

朱标上前一步,语气坚定:"儿臣派人暗访江南,所见所闻与奏报大相径庭。朱文正推行新政,百姓虽有怨言,但道路桥梁确在修建,学堂也已开工。"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这是苏州百姓联名上书,恳请朝廷支持新政。"

胡惟庸脸色骤变,却仍强辩:"这定是朱文正威逼利诱的结果!"话音未落,太监匆匆来报:"陛下,江南八府百姓代表求见,要为英王殿下鸣冤!"

朱元璋挣扎着坐起,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让他们进来。"

长安城外,朱文正望着城门上随风飘扬的"肃静"旗号,握紧了腰间的佩刀。

他身后跟着三百名精锐骑兵,马背上驮着沉甸甸的木箱——那是从士绅家中抄没的真金白银,还有记录着胡惟庸党羽的密信。

"大人,御史台已经准备好弹劾奏章了。"副将低声提醒。

朱文正冷笑:"正好,我也有东西要呈给陛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