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人皇纪

第606章 罪己诏下:万民泪混雨落(1/1)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远古人皇纪》最新章节。

宫门前的血迹尚未被秋雨彻底冲刷干净,宗室谋逆带来的肃杀之气仍如实质般笼罩着王城,令人窒息。接连的天灾人祸,远洋舰队的覆灭,再加上这场血腥的骨肉相残,使得民间积压的恐慌、怨愤和迷茫达到了一个临界点。流言愈发猖獗,甚至开始出现一些公开的、隐晦的指责,质疑陛下是否真的失去了上天的眷顾。

深宫之中,秦霄静听着近侍汇报外界舆情,面色沉静如水。宗室的鲜血震慑了潜在的反对者,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民心似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单纯的高压恐吓,终非长久之计。他深知,此时此刻,需要一种姿态,一种能够疏导怨气、重新凝聚人心、并将舆论导向利于自己的姿态。

于是,一份以皇帝名义颁布的《罪己诏》,在经过精心措辞和反复推敲后,被郑重地昭告天下。

诏书并未通过寻常的官府布告栏发布,而是选择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午后,由宫中内侍和礼官在王城最高的朱雀门上,向着下方聚集的民众(其中不乏朝廷有意引导而来)高声宣读。雨水打湿了宣读者的官袍和竹简,也让下方的民众显得更加瑟缩和茫然。

诏书开篇,先以沉痛的语气提及了近来的种种灾异:大河决堤,生灵涂炭;饥荒蔓延,百姓流离;远洋探索,舟覆人亡;乃至宫闱之内,竟生逆乱…其辞恳切,其意悲悯,仿佛一位父亲在痛心疾首地诉说着家庭的不幸。

随后,笔锋一转,将所有这些灾祸的根源,引向了自身。朕承天命,抚育万民,然德薄能鲜,未能上感天心,下察民瘼。或政令有失,致使黎民受苦;或用人不当,乃生奸宄之祸;或忧劳国事,疏忽宗室教诲,致生萧墙之变…种种罪愆,实在朕躬。

宣读的声音在雨中回荡,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沉重和忏悔。雨水顺着人们的脸颊滑落,分不清是雨水还是别的什么。

朕今深居静省,痛自刻责。若天心示警,皆罚于朕身,勿累万民…诏书中甚至引用了古代圣王遇灾修德的典故,表示将减膳撤乐,素服避殿,反思己过,并承诺将更加勤政爱民,整顿吏治,全力赈济灾荒,抚慰人心。

最后,诏书祈求上天原谅,并希望万民能再予信任,君臣一心,共度时艰。

诏书宣读完毕,广场上一片寂静,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声。人们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至高无上的忏悔惊呆了。他们习惯了皇帝的威严和冷酷,习惯了承受一切苦难和罪责,何曾想过,那高踞九重之上的天子,竟会向他们——这些卑微如草芥的民众——下诏认错?

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在人群中弥漫。先是震惊和难以置信,继而,长期的压抑、苦难中滋生的一丝委屈、以及某种根深蒂固的、对皇权的敬畏和希冀,交织在一起。终于,有人开始低声啜泣。这哭声仿佛会传染,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抹眼泪。哭声起初压抑,渐渐连成一片,在凄冷的秋雨中回荡。

万民泪混雨落。

那泪水,成分复杂。有对过往苦难的宣泄,有对这份“忏悔”的短暂感动,有对未来的渺茫希望,更有一种长期被压制的情感得到某种形式上的“承认”后的释放。皇帝都认错了,我们的苦,总算没有被完全忽视吧?或许,以后真的会好起来?

这一刻,许多人心中的怨气,似乎真的被这雨水和泪水冲刷掉了一些。罪己诏的姿态,成功地扮演了减压阀的角色。

然而,在这看似感人的场面背后,冷静者却能看出其中的冰冷计算。白苏站在远处一座阁楼上,凭栏远眺,听着那混合在雨声中的哭声,脸上没有任何感动,只有一丝淡淡的悲哀和了然。

她仔细研读了那份罪己诏的全文。通篇下来,皇帝承认了“德薄能鲜”、“政令有失”、“用人不当”,但这些词语何等空泛模糊?具体是哪些政令有失?导致饥荒的横征暴敛是否包括其中?哪些是用人不当?那些如狼似虎的税吏、那些救灾不力的官员,是否会受到追究?导致巨鹿泽决堤的真正责任人(包括可能存在的工期和资源压力)是否会被重新审视?宗室谋逆,仅仅是因为“疏忽教诲”吗?背后的权力倾轧和利益分配问题呢?

诏书巧妙地回避了所有具体问题,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的责任追究和制度变革,只是将一切归咎于抽象的“天意”和皇帝个人的“德行”。这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象征性的忏悔,一种政治表演。目的并非真正追责或改革,而是安抚情绪,重塑权威,将民众的注意力从对具体不公的追究,转移到对皇帝“勇于认错”的感戴上来。

减膳撤乐,素服避殿,这些更只是做给人看的姿态,于实际民生有何裨益?那些在饥荒中易子而食的百姓,那些在远洋舰队中葬身鱼腹的水手家属,那些在宫变之夜被无辜牵连的生命,他们的痛苦,岂是一纸空文和几句忏悔所能弥补?

罪己诏下,万民泪混雨落。这泪水,与其说是被感动,不如说是长期压抑下的情绪宣泄,以及被精心引导的、对权威的再次屈服。皇帝的权力,通过这场看似自我批评的表演,反而得到了巩固和升华。他依然是那个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至尊,只是暂时披上了一件“仁德”的外衣。

雨还在下,冲刷着王城的街道,也冲刷着朱雀门广场上的泪痕。泪水与雨水混合,流入下水道,最终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发生过。而帝国的根基问题,社会的深刻矛盾,依然像潜藏的暗流,在那份光鲜的罪己诏背后,继续无声地涌动。

这份诏书,与其说是忏悔,不如说是一种更高明的统治术。它用虚伪的泪水,暂时迷惑了万千子民,但能否真正洗清罪愆,平息那积累已久的怨愤,唯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至少在这一刻,权力成功地用一纸文书,再次稳住了摇摇欲坠的船舵,尽管前方的海域,依旧暗流汹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