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第871章 七步吟未尽,谁怜同血人?(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玄桢记》最新章节。

谢渊躬身道:“回陛下,已有三成家属安置妥当,余下的需借郡王府管家之力 —— 管家熟悉京师坊市,能更快找到合适的宅院,臣已按《宗室管理制度》草案,报备了玄夜卫。” 这话特意提及 “报备玄夜卫”,是在暗示萧栎行事合规,无 “私通外臣” 之嫌。

萧桓点头,拿起密录簿递给谢渊:“你看看这些议论,旧党还在嚼郡王的舌根。” 谢渊翻看后,道:“陛下,旧党无非是怕郡王获信,影响他们残余势力。臣以为,可借‘边镇防务’转移议论 —— 如今瓦剌虽求和,却仍在边境增兵,群臣关注点在边防,自然无暇再议郡王。”

萧桓笑了笑:“就依你。传旨,明日早朝议边镇火器调度,让张毅、岳谦、秦云都来奏报。” 他没直接回应议论,却借议边防转移话题,实则已定下 “保萧栎、压议论” 的调子 —— 旧党想借议论发难,他偏不让舆论聚焦在宗室上。

刘达按计划,傍晚时分去内务府找旧人 —— 前内务府库管赵忠,想让他指证 “萧栎递密信时未报备”。赵忠家住在京师南城的小巷里,刘达刚走到巷口,就见两名玄夜卫探子站在巷口,看似闲聊,实则盯着来往行人。

刘达心中发虚,却还是硬着头皮往里走。刚到赵忠家门口,探子便上前拦住:“刘主事,赵管事昨日已被调往江南织造局,您找他何事?” 刘达一愣:“调走了?何时的事?” 探子道:“今日午时,礼部王大人的调令 —— 江南织造局缺管事,赵管事熟悉物料,便调过去了。”

刘达顿时明白 —— 这是玄夜卫早有防备,故意调走赵忠,断了他找证据的路。他强装镇定:“没什么,就是想问些旧账的事,既然调走了,那我就回去了。” 转身离开时,他能感觉到探子的目光落在背上,像针一样 —— 旧党的计,刚开头就落空了。

回到府中,刘达将此事告诉吴安,吴安瘫坐在椅上:“玄夜卫盯得这么紧,咱们根本没法找证据…… 看来,陛下是铁了心要保郡王。” 刘达咬牙道:“保也没用!只要咱们还在朝堂,就总有机会 —— 等着吧,迟早能抓住他的把柄!” 话虽如此,两人的声音里,却已没了之前的底气。

萧栎的外邸管家,从内务府老总管口中得知朝堂议论后,连忙回报萧栎。萧栎正在书房整理《资治通鉴》的批注,闻言停下笔,脸色平静:“知道了,让府里的人都谨言慎行,不准在外议论朝堂事,尤其是不准提‘南宫’‘密信’的字眼。”

管家躬身道:“是!只是…… 旧党说您‘置身事外’,会不会影响您在陛下心中的分量?” 萧栎摇头,拿起桌上的玉扣 —— 正是萧桓还给他的那枚,指尖拂过 “栎” 字:“陛下心中有数,不必辩解。咱们宗室,本分就是最好的立场 —— 当年若不是石迁把持内廷,我也不会用‘递密信’的法子;如今陛下复位,朝局渐稳,更该守规矩,别给陛下添麻烦。”

他顿了顿,又道:“你去告诉谢大人的管家,以后边镇家属安置的事,别再通过咱们府 —— 让他们直接找户部陈忠侍郎,按正规流程走。还有,府里的子弟,明日起都去太学读书,除了课业,不准踏出太学半步。” 管家应声而去,萧栎看着窗外的暮色,轻轻叹了口气 —— 议论虽起,只要自己更守本分,总能平息。

次日早朝,萧桓果然先议边镇火器调度。工部尚书张毅出列奏报:“陛下,火器工坊已加派工匠,两班倒赶工,十日之内定能完成三千件火器,由京营副将秦云护送前往大同卫。” 大同卫都督同知岳谦接着奏报:“陛下,大同卫已准备好火器库,只待火器送达,便可与宣府卫联动布防。”

谢渊补充道:“陛下,玄夜卫已派探子监控瓦剌边境动向,若有异动,即刻奏报;边镇将士家属安置,已交由户部陈忠侍郎负责,按‘军属安置条例’办理,合规有序。” 群臣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边防上,没人再提昨日的议论 —— 旧党见陛下不接 “郡王立场” 的话茬,又怕被指 “不关心边防”,只能跟着奏报边镇事务;忠良派见陛下已转移话题,也不再辩解;中立派更是专注于政务,不敢再观望。

朝会结束后,王瑾故意走在李嵩身边,笑道:“李大人,边镇火器调度要紧,咱们吏部考核文官时,也该把‘边镇支援实绩’加进去,您说是不是?” 李嵩点头,语气平淡:“王大人说得是,政务为重。” 两人擦肩而过,王瑾心中了然 —— 朝议已转轨,旧党再想借萧栎生事,难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朝议平息后,周显向萧桓奏报:“陛下,旧党已不再议论郡王,刘达、吴安也没再找内务府旧人;中立派张文已在《文官考核制度》中加入‘边镇支援实绩’条款,显见是站在政务这边;萧栎大人更是约束子弟、推掉军属安置事,本分至极。”

萧桓点头,拿起《宗室管理制度》草案,在 “宗室不得私通外臣” 条款旁添了句 “若遇国难,经玄夜卫报备可暂通消息”—— 这是为萧栎当年的 “递密信” 正名,也为日后宗室遇特殊情况留余地。他对周显道:“传旨,三日后召各宗室郡王入宫,颁布《宗室管理制度》,让萧栎带头领旨 —— 他的本分,该给个体面。”

周显应道:“臣遵旨!” 御书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草案上,“宗室安分” 四个字格外清晰。这场围绕萧栎立场的朝议,终以帝权掌控舆论、群臣回归政务落幕 —— 它不仅是一场简单的议论,更是天德朝 “帝权平衡宗室与朝臣” 的练兵,为后续朝局稳固,铺好了最关键的一块砖。

片尾

下旬,萧桓召各宗室郡王入宫,颁布《宗室管理制度》。昌顺郡王萧栎带头领旨,躬身道:“臣弟遵旨,定当约束宗室子弟,守本分、不逾矩,为大吴社稷分忧。” 其他郡王见状,纷纷躬身领旨,再无之前的疑虑。

旧党方面,刘达、吴安因 “无实证议论宗室”,被周显以 “扰乱朝局” 为由,贬为地方县丞,永不回京;吏部尚书李嵩虽未被贬,却也因 “纵容属官”,被萧桓罚俸三月,权势渐弱。

边防上,张毅如期交付火器,秦云护送至关,岳谦、李默联动布防,瓦剌见大吴边防稳固,再未敢袭扰。户部陈忠顺利完成边镇将士家属安置,获萧桓赏赐 “忠勤” 匾额。

中立派张文修订的《文官考核制度》与《宗室管理制度》相辅相成,“政务优先、安分守职” 成为朝堂主流。萧栎外邸的子弟每日在太学苦读,再无一人议论朝政;府中管家按萧栎之意,闭门谢客,只偶尔按制递 “宗室子弟言行册”,再无其他往来。

奉天殿的朝靴声渐渐恢复整齐,宫道上的私语消散在寒风里,天德朝的朝局,在帝权的掌控与群臣的安分中,终于彻底摆脱复辟后的动荡,朝着中兴稳步前行。

卷尾语

《大吴通鉴?史论》曰:“天德朝堂议萧栎立场之役,实为帝权掌控舆论、平衡宗室与朝臣之典范。萧桓以‘默而不发’定调,借边防议题转轨,既拒旧党‘攻讦宗室’之谋,又护萧栎‘安分守职’之态,显帝王驭局之智;谢渊、王瑾等忠良以‘实证隐护’为策,不辩而自明,守臣僚辅政之本;萧栎以‘更谨本分’回应,不邀功、不辩解,尽宗室辅佐之责。”

宫道青石板上的私语终散,御殿檐角的铜铃复静。这场朝议告诉后世:朝堂之稳,不在 “无议”,而在 “议而有界”—— 以帝权定舆论之向,以律法划言行之界,以政务导群臣之心。宗室之安,不在 “获宠”,而在 “安分”—— 不越权、不谋私、不添乱,方能在帝权与朝臣间找到共生之地。

那枚曾藏在密信旁的玉扣,如今供奉在萧栎府中祠堂,它映过南宫寒夜的暖,也记过朝堂议论的风,更见证着天德朝 “帝明、臣忠、宗安” 的中兴根基 —— 唯有如此,江山方能永固,盛世方能可期。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为了赚钱给母亲治病,莫闻来到黑工厂打工,却没想误入人贩子组织。遭到殴打时,记忆苏醒,发现自己来到一人之下世界,并且马上就要被噶腰子。关键时刻觉醒,能够获得所有武侠小说中的神功,开局得到,将异人打手的炁全部吸光,成为异人。莫闻发现,只要击败,击杀别人,就能获得新的武功。为了给母亲治病,为了变强,莫闻成为异人雇佣兵。至此,圈子里多出了一位超级狠人。风正豪:“莎燕,为了风家的未来,你必须嫁给莫闻。王也
爱吃黑豆粥的血尸大帝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