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最新章节。
老门卫眼睛亮了亮,上下打量他好几眼:“哦?高考啊?你是头一个来这儿问的。进来吧,我带你去找负责的同志。”
跟着老门卫往里走,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办公楼是灰砖红窗的老建筑,楼梯踩上去“吱呀”作响。老门卫把他领到二楼一间挂着“招生咨询处”牌子的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王主任,有小同志来问高考的事。”
门里传来一声“请进”,何雨柱推门进去,就见一个穿着黑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从办公桌后站起来。男人国字脸,戴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透着股温和的审视,正是刚才老门卫说的王主任。
“小同志,坐。”王主任指了指桌前的木椅,自己也坐了回去,“是来咨询高考报名的?”
“是的同志,我叫何雨柱,家在南锣巷四合院,今年刚满十六岁。”何雨柱坐下,腰杆挺得笔直,“我想问问,像我这样的情况,能不能报名?”
“十六岁……”王主任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闻言抬了抬眼镜,“初中念完了吗?”
“没念完,中途辍学了。”何雨柱老实回答,“那时候我爸觉得念书没用,让我跟着师傅学做菜,现在在鸿宾楼当厨子。”
“厨子?”王主任手里的笔顿了一下,抬头仔细看了看他。眼前的小伙子穿着干净的蓝布褂子,眉眼周正,说话条理清楚,实在不像个常年围着灶台转的厨子。他放下笔,语气诚恳了些:“小同志,不是我泼你冷水,高考虽说不限制身份,但你初中都没念完,这课程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往年也有过工农同志报名,可大多连基础题都答不上来。”
何雨柱早料到会有这样的疑问,他往前坐了坐,声音稳了稳:“王主任,我知道难。可这几年我没闲着,攒了钱就买课本,白天在后厨忙完,晚上就抱着书学到后半夜。高中的数理化课本我翻烂了三本,英语单词背了快两千个,不信您可以考我。”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翻开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有解到一半的数学题,也有标着音标的英语单词。王主任接过去翻了翻,眉头渐渐舒展开——这字迹工整,思路清晰,不像是装样子的。
“您看报纸上写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我虽然是个厨子,可也想为国家做点实事。”何雨柱的声音里带了点激动,“我在鸿宾楼一个月能挣两百多块,日子过得不差。可我总觉得,光会炒菜不行。您想啊,要是咱们国家能自己造出先进的飞机大炮,能自己研究出厉害的技术,还用看别人脸色吗?我想上大学学这些,学工程,学制造,将来能为国家造点有用的东西。”
这番话听得王主任心里一动。他年轻时候也读过大学,那时候抱着的就是“工业救国”的念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才转到行政岗位。眼前这小伙子,年纪轻轻能有这份觉悟,还肯放弃高薪来吃读书的苦,实属难得。
他放下笔记本,站起身在屋里踱了两步,回头时眼神里多了些欣赏:“何雨柱同志,你这话我信。现在国家正是用人的时候,就需要你这样有志向的年轻人。”
何雨柱眼睛一亮,心里的火苗“蹭”地窜了起来。
“这样吧。”王主任走到办公桌前,从抽屉里拿出张信纸,“我给你开封介绍信,你拿着去旁边的三中招生办,找他们的李主任。就说是我推荐的,让他们给你办报名手续。”
他说着,拿起钢笔在纸上写了起来,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何雨柱凑过去看,只见上面写着:“兹有南锣巷居民何雨柱同志,年十六,虽早年辍学从厨,然勤学不辍,志在报国,符合高考报名条件,望贵校予以办理为盼。”落款是他的名字和公章。
王主任把介绍信吹干,折好递给何雨柱:“拿着吧,别弄丢了。记住,既然决定了,就好好考。不管将来考上哪所学校,都得记住今天说的话,好好为国家出力。”
“谢谢您!王主任!太谢谢您了!”何雨柱双手接过介绍信,紧紧攥在手里,指节都有些发白。他鞠了个躬,又怕介绍信折坏了,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口袋里,按了又按才放心。
“快去吧,报名截止还有半个月,别耽误了。”王主任摆了摆手,脸上带着笑意。
何雨柱又谢了几句,这才脚步轻快地出了办公室。
等他的身影消失在楼梯口,王主任脸上的笑意淡了些,对着门口喊了一声:“小刘。”
一个年轻秘书很快走了进来:“主任,您找我?”
“你去鸿宾楼跑一趟。”王主任坐回椅子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打听一下有没有个叫何雨柱的厨子,看看他平时的工作怎么样,为人如何,尤其是……看看他是不是真像自己说的那样,一直在自学。”
“好的主任。”小刘应着,转身要走。
“等等。”王主任叫住他,“别声张,就说是……例行了解情况。这小伙子,我总觉得是块好料子,得好好看看。”
小刘点点头,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安静,王主任拿起何雨柱留下的那个小本子,翻到写着物理公式的那一页,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了扬。
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洒进来,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一个正在悄悄萌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