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最新章节。
夜色如墨,燕京大学的大部分师生或已进入梦乡,或仍在灯下苦读。然而,校园网络,这个由无数网线连接起来的虚拟世界,却因为一篇报道的上线,骤然掀起了滔天巨浪!
燕京大学校报官方网站,以及校内人气最高的“未名湖畔BBS”的头条位置,在晚上八点整,准时被一篇标题极具冲击力的文章所占据——《世纪揭秘!震惊全球!燕京大学天才秦风的“超级算力之源”,竟是用废品收购站的老旧收音机秘密打造?!兼论我国勤俭节约的科研新风尚!》
黑体加粗、鲜红夺目的标题,配上一张高糊到几乎看不清细节、只能隐约辨认出是几台老式收音机般物体堆叠在一起,周围缠绕着无数线缆的“独家照片”,这篇文章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原子弹,瞬间激起了万丈浪花!
最先被“炸”晕的,自然是那些习惯了在睡前刷一刷校园BBS的“夜猫子”学生们。
“我靠!我没眼花吧?!校报头条?秦神用收音机造超级计算机?!”
“这标题……高飞学长是喝了多少啊?吹牛也要按照基本法吧!”
“楼上的,别急着否定!你点进去看内容!写得有鼻子有眼的!还有照片!虽然糊得跟我奶奶家的窗户纸似的,但依稀能看出是收音机的轮廓!”
“照片在此![图片链接] 大家自己看!这特么……真的是收音机啊!被各种管子、电线包得跟木乃伊一样!秦神这是什么操作?我物理学白学了!”
“‘兼论我国勤俭节约的科研新风尚’……噗!高飞学长,你是魔鬼吗?这种时候还不忘升华主题?”
仅仅几分钟之内,这篇报道下方的评论区就如同开了闸的洪水一般,迅速被各种惊叹、质疑、调侃和膜拜所淹没。
燕京大学,学生宿舍,某男生寝室。
“胖子!胖子!别睡了!出大事了!”一个瘦高个男生猛地从床上坐起来,一脚踹向睡在下铺的室友。
“干嘛啊耗子,大半夜的,让不让人活了……”被称作胖子的男生迷迷糊糊地嘟囔着。
“活什么活!秦神都快破碎虚空白日飞升了!你还睡得着?”耗子激动地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屏幕转向胖子,“快看校报BBS头条!《秦风用废品收音机打造超级计算机》!有图有真相!”
胖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凑过去一看,当他看清那耸人听闻的标题和那张充满“神秘感”的马赛克照片时,瞬间睡意全无,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灯泡:“我……我勒个去!这……这是真的假的?用……用收音机?他怎么不用算盘呢?”
“谁知道呢!但你想想秦神以前干的那些事,常温超导、宇宙能量之心……哪个是按常理出牌的?”耗子越说越兴奋,“我觉得,这事儿,没准还真有可能!秦神的世界,岂是我等凡人能够揣度的?”
类似的场景,在燕京大学的各个学生宿舍楼里不断上演。无数原本已经熄灯的寝室,因为这篇报道而重新亮起了屏幕的光芒。校园BBS的在线人数如同坐了火箭般直线飙升,服务器后台的管理员看着那陡然增加的访问请求,手忙脚乱,差点以为遭到了黑客攻击。
物理学院的学生群里,更是炸开了锅。
“各位大佬,校报那篇关于秦师兄的报道,你们怎么看?这……科学吗?”一个低年级的本科生小心翼翼地问道。
立刻有高年级的研究生回复:“科学?在秦师兄面前,你跟我谈科学?他本人就是最大的不科学!”
“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联想到秦师兄实验室那恐怖的用电量,以及之前王建国师傅说的那些‘怪现象’,我感觉……这报道,可能歪打正着,戳到了一点真相的边角?”
“楼上正解!我早就觉得秦师兄在憋个大招!用收音机怎么了?说不定人家是利用了电子管在特定环境下的某种未知量子效应呢!学无止境啊同志们!”
“别瞎猜了!等明天李教授和秦师兄的官方回应吧!不过,高飞这小子,胆子也太肥了!这种没影儿的事也敢往外捅?不怕被告诽谤吗?”
而始作俑者高飞,此刻正坐在校报编辑部的电脑前,看着自己文章下那如同潮水般涌来的评论和不断攀升的阅读数据,激动得满脸通红,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他甚至开始幻想,明天一早,各大媒体的电话就会打爆他的手机,邀请他去做独家专访。
他哪里知道,他这篇充满激情与想象力的“大作”,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正以一种他无法想象的方式,冲出校园,奔向更广阔的互联网世界。
燕京大学的“高墙”,在信息的洪流面前,形同虚设。
首先,是一些经常混迹于校内BBS,同时也在校外各大知名科技论坛、综合性社区(如当时国内流行的天涯、猫扑,以及一些初具雏形的博客平台)拥有账号的“意见领袖”型学生,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篇报道的“爆点”,以最快的速度将其转载了出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惊天猛料!转自燕大BBS!】我校天才秦风,疑似用废品收音机造出超级计算机,拳打Intel,脚踢AMD?!”
“【深度分析】从燕大校报头条看华夏科研的‘弯道超车’新思路!收音机也能逆天改命?”
“【图片流出!】疑似燕京大学秦风实验室核心设备曝光!这真的是收音机吗?求大神鉴定!”
这些帖子一经发出,立刻在各大校外论坛引发了同样强烈的震动。毕竟,“燕京大学”、“天才秦风”、“超级计算机”、“废品收音机”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和引人遐想的空间。
紧接着,电子邮件和当时初露峥嵘的即时通讯工具(如ICQ、OICQ等),成为了这股信息洪流的加速器。燕大的学生们纷纷将这篇“奇文”通过邮件转发给外校的同学、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甚至是一些在国外留学的朋友。小小的聊天窗口里,也充斥着关于“秦风收音机”的讨论和表情包(是的,那个年代的互联网,已经有了简陋但魔性的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