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第426章 地底三颤,暗流初涌(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最新章节。

青鸟的指尖在怀表表盘上磨出薄茧。

第三夜子时三刻,他哈出的白气在枯草上结了霜,那根银丝又从地底钻出来,缠上他的食指——三颤,不多不少,像老匠人织缎时数纬线的准头。

"顾先生。"他掀开门帘时,身上的寒气卷得烛火晃了三晃。

顾承砚正用炭笔在上海旧地图上圈点,抬头见他睫毛挂着冰碴,袖口还沾着窑灰,便知有了眉目。

"震源在地下三十米。"青鸟把怀表搁在案上,金属表面凝着细密水珠,"前两夜我用丝线量过通风口深度,民窑顶多挖十米,这底下......"他指节叩了叩地图上"瓷窑"的标记,"像是有人拿体温焐着银丝,每寸震动都带着活人气息。"

顾承砚的炭笔"啪"地断了。

他盯着地图上那团墨迹,突然想起昨日苏若雪整理账册时说过的话——苏家染坊三十年前失火,地基深埋地下。

而瓷窑的位置,正压在染坊旧址的"苏"字标记上。

"若雪。"他推开双承堂后窗,看见东厢灯影里晃动的人影,"来看看这个。"

苏若雪裹着月白棉袍进来时,发间还别着未取下的银簪。

她俯身看地图的瞬间,顾承砚闻到一缕熟悉的沉水香——是她母亲留下的妆匣里才有的味道。

"苏家染坊......"她指尖抚过地图上的旧印,忽然顿住,"我娘临终前塞给我的《百蝶绣谱》,夹层里好像......"话音未落,人已转身冲进内室。

顾承砚跟着她进了绣房。

檀木匣被推开的刹那,他看见泛黄的绣谱页间飘出张薄如蝉翼的纸。

苏若雪接住时,指节在发抖:"这是......水文图?"

纸上用靛蓝笔画着弯弯曲曲的线条,右上角标着"双脉汇流点"五个小字。

苏若雪翻到绣谱最后一页,那里用蝇头小楷写着"裂隙通幽,脉汇处藏生机"——正是她母亲的笔迹。

"我娘总说'绣娘的针要扎在布的命门上',"她将水文图按在地图上,靛蓝线条恰好与瓷窑下方的阴影重合,"原来她指的不是绸缎......是家宅的命脉。"

顾承砚的拇指抵着下颔。

他想起三天前苏若雪烧旧图时浮现的朱砂字"窑底有听",想起地窖里"火种碑"上"周哑子"的名字——那是苏家染坊最后一任染匠,三十年前随火场消失的老匠人。

"青鸟。"他转身时眼里有光,"带两个人潜进下水道,沿着水文图的裂隙找。"

后半夜的黄浦江泛着冷铁色。

青鸟裹着油布潜进下水道时,淤泥漫到胸口。

他摸黑顺着裂隙往前挪,指甲刮过青苔覆盖的砖缝,突然触到一片冰冷——是金属。

"顾先生!"他的喊话混着水声传来时,顾承砚正握着"火种碑"的拓片比对。

苏若雪举着烛台凑近,见那拓片底部刻着"技可传,心可测,魂不可夺",最后一个"夺"字的篆体笔顺,竟与铁门锁芯的纹路严丝合缝。

"这不是锁。"顾承砚的手指抚过锁芯,触感像触到母亲的手——他从未见过的母亲,却在三十年前用这样的方式,等他来认。

苏若雪从袖中取出"织人锤"。

锤柄上的蚕纹与锁芯边缘的刻痕轻轻相碰,发出清越的嗡鸣。

顾承砚解下腰间"双承布"(顾苏两家祖婚时的合卺布),裹住手心,顺着"夺"字的笔势缓缓旋动门环。

"咔——"

门缝里渗出一缕药香,像极了老药铺里陈放的当归,混着潮湿的土腥气。

顾承砚的掌心被"双承布"裹着,却仍能感觉到门内传来的震动——是银丝在抖,和通风口那根,和苏若雪怀里的"心织墨"绢帛,和"火种碑"上所有名字,一起在抖。

苏若雪的烛火突然晃了晃。

门内的黑暗里,有什么东西动了动,带起一阵风,将她鬓角的银簪吹落在地。

铁门开启的刹那,顾承砚的掌心还残留着"双承布"的温度。

陈年药香裹着湿土气涌出来,像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他的喉咙——那是当归混着艾草的苦香,和苏若雪妆匣里沉水香的尾调重叠,撞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顾先生!"青鸟的火折子"刺啦"一声亮了,昏黄光晕里,十二具青石板床如星斗环列,每床都缠着手臂粗的银丝,末端绞成一股,扎进中央锈迹斑斑的铁疙瘩里。

那铁疙瘩形似纺车,却多了七根铜管,管口结着蛛网,像老匠人掉光牙齿的嘴。

苏若雪的烛台晃了晃,烛泪溅在青石上。

她踉跄两步,指尖触到最近一具石床的银丝——凉,透骨的凉,却带着细微的震颤,像春蚕啃食桑叶的动静。"这是......"她顺着银丝往上摸,触及床上老者的手腕,脉搏突然重重一跳。

顾承砚正要开口,忽见她睫毛剧烈颤动。"心跳!"她指尖按在老者腕间,声音发紧,"咚、咚、咚......"每一声都比常人慢半拍,却和着某种韵律——像极了前日她在染坊试织新绸时,织机"咔嗒咔嗒"的变调。

"织语九变调。"苏若雪猛地抬头,眼底泛着水光,"我改良织机时研究过,这是第三变的'续经调'!"她蹲下身,又摸了下左侧石床上妇人的脉搏,"这个是第七变的'络纬调'!"

顾承砚的后颈起了层鸡皮疙瘩。

他想起三天前在旧书摊淘到的《民国织事志》,里面夹着张泛黄剪报:"断梭会,沪上织工秘社,善以心脉引丝,谓'织心网'可通百工......"

"他们是'活人桩'!"苏若雪突然站起,袖中"心织墨"绢帛被攥得发皱,"用自身心脉给'织心网'供能!"她转身时撞翻烛台,火光映得石床投下怪影,"三十年......我娘说染坊失火时,周哑子带着十二徒弟守窑......原来根本没烧!"

青鸟的火折子"啪"地掉在地上。

他弯腰去捡,余光扫到墙角半人高的檀木箱,箱盖裂着缝,露出半卷泛黄的纸。"顾先生!"他扑过去掀开箱盖,霉味混着墨香窜出来——是本《守脉日志》,封皮上"苏婉仪"三个字力透纸背,正是苏若雪母亲的闺名。

苏若雪的指尖在日志上发抖。

她翻到最后一页,墨迹未干的小字刺得眼睛生疼:"己卯年冬,倭人逼索织心图。

十二守脉人以心引丝,封火种于窖。

启者需二:一为苏氏血脉执钥,二为心织共鸣者......"

"若雪。"顾承砚握住她发凉的手。

他能感觉到她指尖在抖,像暴雨中打旋的蚕茧,"你娘在等你。"

苏若雪猛地抬头。

烛火映着她泛红的眼尾,有什么东西在她眼底烧起来——是三十年来压在箱底的《百蝶绣谱》,是每次整理账册时多添的那副碗筷,是母亲临终前塞进她手心的银簪。"接棒。"她吸了吸鼻子,将日志按在顾承砚掌心,"我们接。"

顾承砚的拇指摩挲着"织人锤"的蚕纹。

他想起昨夜在祖祠里,父亲拍着他肩膀说的话:"顾家的梭子,要织的不只是绸缎。"此刻锤柄贴着掌心的温度,像父亲的手。

他举锤轻震三声,金属嗡鸣撞在窖壁上,荡起层层回音。

苏若雪解开发间银簪。

那是母亲留下的,簪头雕着并蒂莲,此刻在她指间泛着幽光。

她取下"苏家秘丝"——那是用五十只秋蚕的第一口丝纺成的,藏在簪尾暗格里三十年。

银丝触到活谱机残骸的瞬间,窖中突然响起蜂鸣。

十二根银丝同时绷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