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80:我的军工记忆有点猛》最新章节。
			     说干就干!陈默立刻钻进自己在家里的旧书房(现在成了他的小型工作室和“童年博物馆”)。他翻箱倒柜,找出了那个落满灰尘的“兽装控制器”原型——一块比火柴盒略大的电路板,上面焊接着几个微型电机、一个小风扇、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简易的8051单片机。
 “虽然简陋,但原理都在!”陈默眼中闪烁着光芒。他立刻开始构思:
 1. 功能定位: 辅助骨折/肌肉损伤康复的智能护臂,核心功能:被动保护 + 肌电感知辅助驱动 + 温/震理疗。
 2. 技术分解:
 结构: 轻质高强度材料(3D打印尼龙或碳纤维?成本!)做骨架和外壳,内衬柔软缓冲材料。
 驱动: 微型高扭矩无刷电机(比当年的小电机强太多) + 精密减速器,驱动护腕或手指关节做有限度辅助运动。
 感知:
 肌电(EMG)传感器: 贴在手臂皮肤上,捕捉肌肉发力时的微弱电信号。这是核心难点!当年“脑波头套”就搞过生物电,有基础但精度要求更高。
 姿态传感器(IMU): 监测手臂运动状态。
 压力传感器: 感知接触或握持力度(安全保护)。
 控制: 基于肌电信号模式识别(简单动作如屈腕、握拳)和预设程序,控制电机输出辅助力。复用并升级“脑波头套”的生物电识别算法。
 理疗: 集成微型PTC加热片和微型振动马达,提供热敷和震动按摩。
 能源: 小型可充电锂电池。
 3. “土味”原则: 立足现有民用级器件和技术(降低成本,加速实用化),先实现核心辅助功能,再追求完美。
 陈默立刻行动起来:
 拆解了“兽装控制器”,研究其驱动电路和控制逻辑。
 翻出“脑波头套”的电路和代码,研究肌电信号采集放大和简单模式识别。
 联系李思远,请他帮忙优化肌电信号处理算法(降噪、特征提取)。
 联系王浩和赵铁柱(电话):“王工,老赵!帮我搞点微型无刷电机和减速齿轮!还有,有没有轻便结实的材料做外壳?民用级的就行!我妹妹手伤了,想给她做个辅助护臂!”
 陈雪得知哥哥的想法,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期待。
 深夜,陈默的书房里灯火通明。桌上摊开着“兽装控制器”和“脑波头套”的残骸,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新的护臂结构草图和控制流程图。他已经初步搭起了肌电信号放大电路的雏形,正在调试。
 妹妹陈雪轻轻推门进来,端着一杯热牛奶:“哥,别熬太晚了。”
 陈默接过牛奶,看着妹妹还带着稚气却充满信任的脸庞,心中一暖。“小雪,再给哥几天时间,哥一定让你这只手‘聪明’起来!”
 “嗯!我相信哥!”陈雪用力点头,看着桌上那些奇怪的零件和屏幕上的线条,虽然看不懂,但知道那是哥哥为自己努力的证明。
 窗外,哈工大的夜色宁静。陈默喝了一口温热的牛奶,目光再次投向屏幕。大国重器的蓝图在研究院里铺展,而这份源于亲情的“小发明”,或许将在不经意间,为未来战士的钢铁身躯,注入第一缕仿生的灵动。从深蓝的航母甲板到妹妹纤细的手臂,“军工大摸底”的智慧与温情,在这寂静的夜晚,悄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