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第67章 构陷太子(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最新章节。

太子乃国之储君,如今竟要如犯人般上殿对质,其中羞辱之意不言而喻。陈玄礼握剑的手青筋暴起,高力士更是面如死灰,却都不敢再进一言。

朝堂之上,空气凝固如铅。群臣屏息垂首,只闻彼此心跳之声。

不多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未老先衰的中年男子仓皇入殿,正是太子李亨。

年仅三十五岁的他,已是鬓角斑白,额顶微秃,憔悴得如同五旬老叟。这般模样,全是这些年被李林甫明里暗里打压所致。

当年李林甫与武惠妃沆瀣一气,精心策划废黜太子李瑛,欲立寿王为储。

岂料天意弄人,李隆基竟立了忠厚的李亨为太子。这一着,让权倾朝野的李林甫如芒在背。

以李林甫睚眦必报的性子,岂能容忍这个“不合心意”的储君?他深知,一旦李亨登基,自己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一场针对太子的持久迫害就此展开。

这些年来,李林甫编织的罗网从未停歇,他指使党羽罗织罪名,接连两次逼迫李亨休弃心爱妃嫔以自保。

在这般日夜煎熬下,年仅三十五岁的太子,竟已鬓发斑白,形销骨立,活像个垂暮老者。

“儿臣...叩见父皇。”李亨颤巍巍地跪伏在地,声音细若游丝。

李隆基本欲厉声呵斥,可看到儿子这副未老先衰的模样,心头不由一软。他放缓语气道:“太子,王忠嗣与你自幼交好,可曾与你说过什么?”

殿中空气骤然凝滞。李亨浑身一颤,慌忙否认:“回父皇,从未有过...”

“当真没有?”李隆基目光如电,似要洞穿人心。那锐利的眼神,让李亨如芒在背,仿佛被剥光了示众一般。

“确...确实没有...”太子的声音越来越弱,额头已渗出细密汗珠。

“混账!”李隆基勃然大怒,将奏本狠狠掷于地上。

他既恼太子的懦弱,更恨其不成器,这哪里还有半点帝王气象?

李亨颤抖着拾起奏本,才看了几行便面如死灰,整个人如断线木偶般重重跪倒。

那奏章上虽多是捕风捉影之词,却也有几分实情。李亨一见之下,顿时面如土色,双手止不住地颤抖。

李隆基见状,心头如坠千钧,厉声喝问:“王忠嗣可曾说过要拥立你为帝?”

“父皇...”李亨浑身战栗,额头抵地,“那年王忠嗣进京,与儿臣饮酒时...确实说过...说待父皇百年之后...”话未说完,已是汗如雨下。

在李亨心中,李隆基不仅是九五之尊,更是他自幼仰望的英雄。

哪个儿子不渴望有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父亲?正因如此,他对父皇的敬畏早已深入骨髓,此刻竟连这等私密话都脱口而出。

“好!好得很!”李隆基怒极反笑,冕旒珠玉猛烈晃动,“朕还没死,你们就惦记着朕的江山了!”

“父皇明鉴!”李亨重重叩首,额上已现血痕,“儿臣万万不敢有此心啊!”

殿中群臣屏息,谁都明白,王忠嗣与太子自幼相伴,情同手足。久别重逢,酒酣耳热之际说几句体己话,本是人之常情。

更何况,王忠嗣所言不过是“待陛下百年之后”太子继位本就是天经地义之事,何罪之有?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