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深渊集》最新章节。
—
此梦图一经公开,旋即由七国梦使观览。
高丽梦使提出此图为“梦之未书者”,象征世界梦频制度仍悬于权力之手,呼吁设“民议梦席”。
大唐焰语局则解为“焰频谦梦”,即制度自知未尽之义,不强书梦,以留空心。
波斯解象师却断言:此图含“隐桥断权”,认为梦象之下有人阻桥为焰,属“制度封焰”隐喻,警示“通频非自发”。
—
同一梦图,却三义三解。
—
斐如意观察图频回波,首次发现:
同一梦象,在不同文化梦频系统中,激发的频感区域截然不同。
高丽频镜:图象引发“民权频轴”区域共鸣;
波斯焰脉:触发“隐义解构”回响;
大唐主频:呈现“律权共治”收缩频光。
—
楼子赫提出概念:
“象义争属”:
即,同一梦频图象,在国际梦频系统中归属解释权之争,可能构成文化主权对撞点。
—
此事被正式定义为**“第一次象义纷争”**。
梦象墙即刻挂出帛令:“暂禁象义定论,七日后再评。”
—
梦频议会火速召开。
哈里·艾因(大食梦使)提出:
“梦象有义,但无主。解者之不同,并不意味着谁夺谁权,而是梦本多义。”
但波斯梦官坚决抗议:
“若解释权可被系统中性化,则任何文化象义皆可被重写。此非通梦,而是焰频殖义。”
—
义频塔陷入创立以来最激烈的争论。
是夜,沈茉凌独登塔顶,望焰频不语,帛笔未下。
—
翌日,斐如意提出解决机制:
“多义并立协议”初稿:
同一梦图可在不同频域存多个“象义注解”,标明来源;
焰频系统将构建“象义层”,分为主解、辅解、异解;
系统默认中立态,仅当梦主指定解义,方纳为主解;
各国梦象解释不得互改,但可互评;
梦象注解将成为未来梦频史料之一,称为“焰义录”。
—
沈茉凌认可该机制,焰频议会通过并立即实施。
—
此后该梦图被重新命名为:
《七解桥》
并由七国分别录义:
大唐注:“焰之空位,示制未尽之礼。”
高丽注:“共桥者当共焰,不可有禁。”
波斯注:“桥下之焰,是焰非桥者。”
倭国注:“梦之所写,桥不可定。”
大食注:“梦象不一,皆因心不一。”
拜占庭注:“若梦可共,其解亦共。”
焰海注:“无注,唯焰。”
—
该梦图进入义频塔焰志馆,立“多义石”,镌七解于焰上。
沈茉凌题于帛壁:
“焰梦之义,不在于定何为焰,而在于容万焰之言。”
—
“焰象纷争”事件之后,通频制度正式设立:
“焰频解释分权机制”:
焰频不再试图统一梦象义;
通义系统承认“解释权多元”;
各国可建“焰注厅”,存其梦义;
焰频主控系统成为“多象调解中心”。
—
此举被认为是梦频制度从技术统合迈向文化分权的根本分水岭。
—
焰辞纪元元年冬至前夕,通频制度步入建立以来的第九十日。
通义塔西帛墙上,一则梦图横现。
图中无焰塔、无焰桥,只有七人围坐,席下各置一卷空帛。帛上无焰,却有笔痕未成。图象末端,自动生成一句焰语:
“焰可设塔,心不可设席。”
此梦频经测,非七国所属,来源为未通频国“弗兰西野邦”东部一名普通织女之梦。
—
图象简单,焰频平稳,却在短短五日内引发一场梦频体制空前震荡。
—
这一图象,被称为:
“平梦图”事件
—
其象义极强隐喻意味,被七国梦使分别解读:
大唐焰频师认为:此象表明梦频体系已构建阶层秩序,需谨慎;
波斯认为:梦主质疑梦议席未设于凡人之中;
高丽则称:焰频之焰,应照平民之帛,而非仅供使者之论;
焰海梦志社发声:“焰既梦之光,何可设帛之等?”
—
义频塔梦议厅首次被平民梦频图象所动摇。
原制度默认梦议权掌握于梦使、焰正、辞章官等“焰频职官”。
但“平梦图”提出一个根本问题:
“普通人是否拥有梦议权?”
—
通义院紧急设立“梦频平议委员会”,七国皆派观察员,并首次纳入非职官之“梦主代表”三名。
其中一位,正是梦图织女本人——艾玛·德·维兰。
她在共议席首次发言,译言如下:
“我只是一个织帛者,未曾见焰塔,不识梦使。但我曾梦见母亲年轻时未说完的一句话,那梦让我知道,我有权讲。”
—
艾玛提出三项梦权主张:
每一人皆可列梦,不因国籍、性别、贵贱;
焰频不应设解释权垄断,应设“公频注栏”;
梦主若愿,可直投梦频议题,不经使者之手。
—
沈茉凌于此设“焰频答帛”,笔书七字:
“心之梦,非礼而可言。”
—
焰频通义院于是推出新制:
“平梦共议制度”:
焰频系统增设“公议帛位”,供民梦直投;
所有梦议不再限使阶层;
系统将自动记录“梦议指数”,反映梦议是否多源、多义、多阶层共持;
每月评选“梦议平衡图”,列入《焰频志典》;
设“焰频公议厅”,设席不设名,焰墙记言,无主言之焰亦存。
—
该制度被称为“梦频平权制度”。
同年冬,首届“世界梦频公议日”设于十二月二十日,各国开放焰频系统一日,任民投梦、民解梦、民议梦。
—
焰频系统当日接收梦频图象超四万幅。
其中最广流传者,为一梦童之梦:
图中为焰塔化作树木,枝上结帛果,果上焰焰微光,树下众人未取,而是静听。
焰频自动生成句:
“焰不必采,焰在听中。”
—
此图被义频塔刻于焰志主墙,题名为:
《梦果》
沈茉凌亲笔跋文:
“焰频不因塔而神圣,焰因人而不朽。”
—
通频制度至此,正式完成以下转变:
从上议主导,转为共议结构;
从七国梦频联盟,转为**“世界梦频共建体”**;
从制度建塔,转为文化筑义;
从焰图为权,转为焰权归心。
—
这一年,被后世称为:
“梦频平权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