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室

第二百二十六章 欲加之罪(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兴汉室》最新章节。

“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法司会审?看来国家为了推行《法典》,当真是心坚如磐,不可转移了。”车骑将军长史郭嘉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难得的神色严肃。

外人面前,曹丕表现得十分关切:“如此一来,子建岂不是凶多吉少?”

“公子不必忧急,倘若真以法论处,三公子也不过是城旦舂。《法典》里也有条例,此等罪行,可以倍缴钱帛,雇人代役。”郭嘉如是说道,神色却并未轻松多少。

曹丕观察到对方的神色,追问道:“凡事就怕万一,万一对方不依不饶,非重刑不可,则该如何?”

“《法典》之编行,国家尤为倡重,岂会容许旁人罔顾法纪?倘若今朝为长公主而让步,那《法典》就成了一纸空文,国家威严何在?”郭嘉义正严词的说完,忽地又留了一个尾巴:“不过,这么多年来,国家在‘情’‘理’之间,从来就有所偏向,眼下定也是如此。长公主即便要重罚,也必须依法……”

“难不成还能罗织其他罪证?”曹丕不由得笑道:“醉酒伤人,并不至死,再重也无过于此了。”

郭嘉老神在在的点了点头,并不多做言语,他近日都在曹操身边忙于公务,对于此事也只是给程昱出了个祸水东引的主意,至于内里的详情以及案件的走向,在他看来,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

再重的判罚也不能丢了性命,这是曹操的底线。

曹氏与周氏之间势必要结下恩怨,这是大势所趋,即便不发生曹植的事,他日也会发生别的事。既然如此,也正好趁着机会试探《法典》的成色,无论结果如何,他们也总算对得起天下悠悠之口。

“这几日阿翁都值宿于承明殿?”曹丕话锋一转,一副温厚诚恳的模样:“虽说是不得语‘温室树’,但我身为儿子,也想尽微薄之力,为父分忧。郭公常伴阿翁身侧,今日也是难得见教,还请代为转告孝思云云。”

郭嘉自然知道曹丕在关心什么。

自家儿子犯了这样大的事,却一心扑在公务上,纵然是有信重曹丕的缘故,但也未免太过忽视了。

除非是有何更重要的事,分走了曹操的精力。

郭嘉略一思索,点头道:“不消多言,此事很快也将传遍关中……公子可记得当初击溃乌桓、鲜卑,收降了不少部族青壮么?”

曹丕立即答道:“当初大胜之后,不是将这些青壮都分散编户了么?还有一批降虏据说是被整编成旅,要在今年修建运河……”说到这里,他仿佛想到了什么,忙道:“难道是这些降虏……”

郭嘉轻声说道:“这些降虏在沛国、彭城一带密谋造反。”

“什么?”饶是已有所猜想,曹丕仍不免吃惊:“可这么久了,为何没有丝毫消息?”

“只是部分心怀不满的乌桓大人密谋而已,尚未起事,便被主持河工的都水使者镇压了下去,事涉机密,除了国家与承明殿众大臣,也就你我这般寥寥数人知晓而已。”郭嘉缓缓站起身,连声说道:“这些居心叵测之徒,虽已正法,但安知其他河工队伍里分散安插的降虏是否也有此心。有大臣请求暂停河工,逐一排查,又恐惊扰地方,生出大乱。而曹公当初是一力赞成收编降虏用于河工的,便有人将此事罪责归咎于他……”

曹丕立即跟着站了起来,亦步亦趋的跟在郭嘉身后,忙道:“彼等降虏谋乱,又与阿翁何干?分明是有人在借机生事,攻讦我家!”

“公子慎言。”郭嘉小心的往四周看了一眼,回首轻声说道:“总而言之,事已至此,若是处置不当,三公子即便免罪获释又能如何?今日在下也是想请公子多为曹公分忧,不要另生枝节,三公子的案子,由他们来判便是。”

曹丕此刻心乱如麻,当下也不再多言,恭敬的将郭嘉送走后,转身回到家中,心里想的却是自己已经尽力,曹植之后是死是活都与他无干。

当然,今后他更要严加约束兄弟、奴仆,绝不能再有把柄被人抓住。

兄长曹昂创伤未愈,众兄弟当中,也只有他能担起这个家了。

想到这里,曹丕忽然叫来一个奴仆问起曹昂的情况。

那奴仆低着头答道:“近日按华太医的嘱咐熬制了汤药,大公子服用后好了不少,便是走路也不需人扶了。”

“那就好。”曹丕眉头一挑,随口应付道:“你们要仔细看顾着。”

长公主府。

一座掩映在池塘杨柳之中的楼阁此刻热闹不已,这是驸马周瑜特意命人建造的藏书楼,其中存放了庐江周氏历代的藏书以及他多年搜集的典籍,虽说比不上皇室的天禄、石渠,以及太学的延阁,但在长安也算是颇有声名的藏书之家。

此刻在这藏书楼中,人影绰绰,十余名身着青衿的年轻人坐于书案后、站于书架前,或交头接耳、或埋首案牍,有的仿佛从一卷简牍中发现了什么,急忙去寻坐于当中的一个中年士人。

那人紧绷着脸,深锁的眉头略看一眼,便不耐烦的挥手:“如此牵强附会,何以服众?”

“这是王莽乱政时的条例,你怎能引用于本朝?糊涂!”

“董宣拦湖阳公主车,与本案有何干系?”

……

缣帛、竹简等案牍卷宗被随意的堆在桌案上,还有不少尚在书箧之中,所有人都在逐字逐行的研读着诏律法令,生怕错过某个关键的佐例,无法让长公主满意。

为了应对即将开始的会审,在求助皇帝亲自定罪无果后,刘姜只能转而求助于太学的明法科,毕竟只要这些熟知律法的太学生们能找出一二律令、或是相似案例,便能将曹植处以重罪!

只是《法典》的编撰凝聚了一众明习汉家典故、熟悉诸章律法的博士、大儒们多年心血,虽不说成熟完善,但也不是十几名太学生就能找出漏洞的。

那坐在当中的中年士人越发不耐,目光紧盯着墙角的滴漏,似乎在等时间一到就立即起身离开。

就在这时,楼外一阵喧闹,长公主刘姜来了。

刘姜甫一进门,瞧见里面乱糟糟的样子,本就蹙起的眉头不禁深了几分,她无视了这些人的行礼,随意摆了摆手,径直走到中间,让人扶起那中年文士,开口问道:“刘侍郎,这般久了,还没翻出两条有用的律令么?”

侍郎刘巴眉头微皱,起身道:“殿下,我汉家数百年以降,律令周详,要说在此事上寻出严刑之比,难如登天,若要罔顾律法,一逞私情,也不必在此翻阅故纸。”

“你说什么?”刘姜诧异道。

刘巴也是满心的不情愿,若不是因为其父刘祥与孙坚曾有一段同心协力、举兵讨董的旧谊,他看在孙氏的面子到公主府坐两天,帮忙翻阅律令,否则这种事情,他避之尚且不及,如何会上赶着来?

如今反倒还受了责备,这让心气颇高的刘巴忍不住了:“在下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事已至此,已不能遂殿下之愿,殿下何必苦苦逼迫?何况在下是朝廷臣子,他们也都是太学青俊,非公主府吏,还请殿下优容之。”

刘姜从未被这样顶撞过,不满道:“你此话何意?请你们到府,不过是搜研律条,为我儿寻一公道,你们自己学艺不精,倒怨我逼迫?”

众多太学生纷纷下拜:“我等不敢。”

此时刘巴面上忽然轻松不少,上一代的人情已然还尽,他也不再有负担,随即一拱手:“今日尚书台轮值,在下不敢耽误,这便告辞了,请长公主恕罪。”

刘姜到底没有前代公主们张狂的性情,她也不过是为了儿子深陷局中,若让她真的跋扈起来,强留刘巴、并给他一点颜色,有理变无理,便是皇帝哪里都说不过去。

眼睁睁的看着刘巴就这样离开,刘姜深吸了几口气,稍稍恢复了些许冷静,事已至此,为了周氏的声名,她也不好再闹下去了。

“刘侍郎既已经走了,你们这些随他过来的,何不同去?”刘姜冷哼一声。

四周的学子们如蒙大赦,纷纷将书简放下,揖让出门。

这时公主家令张松走了进来,看到眼前这副景象,顿时愣怔了。

刘姜看了他一眼,没好气道:“你来得正好,这几日他们都辛苦了,虽然无有助益,但如何也是为我家做事,每人略赠些薄礼,聊表谢意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为了赚钱给母亲治病,莫闻来到黑工厂打工,却没想误入人贩子组织。遭到殴打时,记忆苏醒,发现自己来到一人之下世界,并且马上就要被噶腰子。关键时刻觉醒,能够获得所有武侠小说中的神功,开局得到,将异人打手的炁全部吸光,成为异人。莫闻发现,只要击败,击杀别人,就能获得新的武功。为了给母亲治病,为了变强,莫闻成为异人雇佣兵。至此,圈子里多出了一位超级狠人。风正豪:“莎燕,为了风家的未来,你必须嫁给莫闻。王也
爱吃黑豆粥的血尸大帝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