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室

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从(1/1)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兴汉室》最新章节。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

未央宫,椒房殿。

暮色沉沉,斜阳彤日低悬宫墙,难得晚风清凉,驱走一方热气。

皇帝甫一进来时,便察觉到不同:“你这里的灯烛倒是少了泰半,那些花样好看的,怎么不点上了?”

董皇后知道对方是在打趣,接口说道:“如今朝廷处处都需钱粮,那些不必要的花费自当裁省,臣妾主持中宫,也当如此。只是宫中诸贵人,强令恐伤及和气,倒不如先让自己身正了,其余的事,便可不令而行。”

当初喜欢明亮,一入夜便在椒房殿摆满灯台、肆意豪奢的董皇后,如今说节俭就节俭,也不打个正式的招呼,这让那些因她而下效的奢侈、又反应迟钝的如何办?可她这手段偏是冠冕堂皇,无可指摘,饶是皇帝也不得不高看一眼。

他目光深沉的看向董皇后,眼里流转着捉摸不透的意味,当初他故意纵任董皇后每晚都点满灯台,耗费灯油、用度奢靡的时候,除了笼络董氏、不在乎这等细末枝节等理由,其实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阴暗心思。

往后所受,皆是今日所为。

怎料董皇后的心计比她那平庸的父亲远胜一筹,将皇帝刻意给她弄的劣势,在有意或是无意之中,化为无形。这让皇帝留了心,既定的心思也不由变了几分,他低下眸子,笑道:“你倒是伶俐,若是旁人不曾领悟呢?事后论起来,岂不愈是折煞了她?你既有以身作则、让掖庭众人效仿的想法,这很好,却不许‘不教而诛’,不然便是‘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董皇后不禁抬眼看了过去,对方的唇边虽然带着笑,但眼眸深处却没有丝毫笑意,这让她心里发酸。

皇帝说的公允,但在董皇后听来,无疑就是偏袒宋都。未央宫中谁不知晓,宋都喜好玩乐,不比懂事克制的伏寿,若是董皇后先奢后俭,第一个反应不及的便会是宋都。那时无论董皇后罚不罚她,宋都的名声都要坏,这本是董皇后想的一个法子,只是现在有了皇帝这番话,她却不好再按设想的去做了。

“谨诺。”董皇后眼睫微动,垂下目光,手仍扶着皇帝,打算将皇帝移到席上就座。

言语之间,她轻轻转了个弯,说道:“不过陛下说的未免有些严重了,如今天气炎热,便是夜里也不见凉快几许,阖上门窗,再点多了灯,岂不是要将人闷坏!臣妾想着,哪怕不说,彼等伺候的宫人也会知觉减省灯烛……不过,也怕有不知事的,臣妾一会指使长御前去陈说便是了。”

“掖庭有你在,不知给我省了多少心。”皇帝鼓励似得拍了拍董皇后柔荑似的手,嘴角带笑的与她说道:“你有主意,尽管去做就是了,但凡要记得‘端正’二字。今年有旱,又是天干物燥的,宫里不仅要省着水用,也得多备着水,免得引起火来。”

皇帝本来也没对董皇后寄托什么期待,只是要求她不惹事、不犯事,那么以后自己兴许还能让董氏留个善终——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之后,皇帝对当初立后时的‘亏欠’差不多都要消散殆尽。尤其是董皇后这两年的表现除了不喜欢宋都以外,并没有什么错处,皇帝因此也就淡了一些最开始的凉薄心思,打算尝试着用心相处了。

心思与态度的转变,最初很难从一个人的举止上看出来,何况还是皇帝这样心思深沉的人。

董皇后并不觉得皇帝忽然向她提出要求,是对她抱有期望、想长期相处下去的好意。反倒误解为是皇帝在刻意提醒她要处事‘端正’,这不就是在暗里敲打她么?

当下她只‘唯’了一声,便闷着不说话了。

董皇后也不知道自己心里是什么滋味,自己不喜欢宋都,那单纯是小女儿家的吃醋,自己费尽心思的奉迎皇帝,临了却被说了一通,这让她心里幽苦怨愤、郁结而无处可伸。

“你啊。”耳边有个温和的声音轻轻说道,半是无奈、半是温情。紧接着,一只温暖的手覆上了她的额头,又好玩似得轻弹了一下鬓发间插着的那支鹿角金步摇,发出‘叮叮’的细碎声。

董皇后定了定神,才缓缓抬眼看去,只见那俊逸翩翩的少年,正满眼带笑的望着她:“整个未央宫,就属你心思最多,有时少想些事,心情也都好些。”

她不可置信的眨了眨眼,从未见过皇帝用这种近乎于‘宠’的态度对她说话——在以往的时候,两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可以用‘相敬如宾’四个字来概括。

董皇后的心情由郁结到欣喜,大起大落,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呆呆的直视着皇帝,一双美眸里波光流转。

看着身边坐着的这位锦衣妇人,唇若点朱,肌肤胜雪。皇帝微微一笑,一手牵着对方,从容站起:“你来,我与你说些体己话。”

妇人抬袖半掩玉容,扑哧一笑,刚才那小女儿的姿态仿佛只是一个错觉,她依然是未央宫中最娇媚精明的皇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知陛下有什么体己话,要在衽席床笫之间说?”董皇后优雅的走到床榻边,话音未落,殿中的宦官、宫人全都知趣的退了下去。她旋身撩开长长的裾尾,镇定的与皇帝并肩坐在床沿上,侧首看着皇帝,唇边带起一抹暧昧的笑意。

皇帝此时也毫不畏缩的与之对视,说道:“以后可莫要再往我身边派采女了。”

这话宛如雷霆响彻耳边,董皇后愣怔了半天,一时都说不出话来。

皇帝也不急,他自一开始便铺垫了那么久,就是为了把这些话一次说明白,不然这宫里想为君分忧的‘热心人’并不少见,以后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如今宋都也渐渐长大,身边也不缺会传告她男女之事的人,所以自己也不能再往她哪里躲着、敷衍过去了。与其每次都由自己找理由阻绝,让自己传出什么‘龙阳’、‘不能人事’之类的名声——这在后面会惹出许多麻烦。倒还不如让董皇后这样有一定分量的人,替自己在前面挡住众人的‘热情’。

于是现在的关键就是,该怎么说服董皇后接受皇帝在成年之前不会与人‘敦伦’的事实,跟她解释现代医学肯定是解释不通的,好在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说辞。

“先前来的那一批,虽都是貌体佼好者,但我到底还能忍住,可紧接着你又来了,以你的姿貌,这不是诱我么?”皇帝轻轻把对方的盘算都说了出来,董皇后在一边听得冷汗连连,她身子一软,险些跌落下去,好在皇帝这时挽住了她的腰,使其勉强偎靠在皇帝身边。

哪怕是靠在皇帝温暖的怀里,董皇后身上仍觉得阵阵发寒,她一时有些分不清楚到底刚才先前那个与她相敬如宾的人是皇帝、还是与她温情脉脉的人是皇帝、亦或者,现在这个脸上仍挂着笑,却语气冰冷的人才是皇帝的真面目。

皇帝的下颔靠在董皇后的头上,两人静静的偎依着,在外人看来像是一对恩爱夫妻耳鬓厮磨,谁又知两人之间的这‘体己话’是如此的寒冷彻骨:“以后可不许这样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