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最新章节。
学子们大感意外,连忙追问。
高熲不慌不忙,解释道:“侯景此人,乃是一头真正的恶狼,凶残狡诈,反复无常。他穷蹙投梁,绝非真心归附。南梁朝政本就腐败,上下离心,犹如病入膏肓之躯。侯景这头恶狼闯入,必然掀起腥风血雨,为祸江南。此情此景,与当年北魏内乱,南梁派陈庆之率七千白袍北伐,竟能一度搅动中原局势,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者,此次是内乱自生。朝堂诸公洞察天下大势,岂会坐视此等良机流失?必然不会袖手旁观!”
“妙啊!”有学子击掌赞叹,“高公子此论,高屋建瓴!”
又有人急切地问道:“那依高公子看,若朝廷果真对南梁用兵,会如何进军?”
高熲显然对此已有思考,他走到墙边一幅简陋的舆图前(茶楼常备),用手指点划着,侃侃而谈:“我若是汉王与枢密院诸位大人,必然主攻西路,走陆路,出襄樊,南下直取江陵!江陵乃荆州核心,控遏长江上游。拿下江陵后,便可令我襄州水师顺江而下,一路势如破竹。如此,水陆并进,由西向东,可一举截断江南与荆湘联系,使建康成为孤岛。至于东线广陵、历阳一带,”他手指移到长江下游,“只需派遣一员大将,在淮南陈列重兵,作出渡江佯攻姿态,便可牢牢牵制住南梁赖以生存的庞大水军,使其不敢西援。如此布局,梁国看似庞大,实则……旦夕可下!”
他这番战略构想,虽然出自少年之口,却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兼顾了地理、军事和政治因素,听得在场学子们目瞪口呆,继而爆发出热烈的赞叹!
“高论!真是高论!”
“不愧为相国之子,家学渊源,见识深远!”
“名副其实!将来必是我大汉栋梁!”
众人纷纷拜服,赞誉之词不绝于耳。高熲到底年纪尚轻,被众人夸得面红耳赤,十分不好意思。于翼和韩擒虎见状,连忙一左一右拉着他,在众人的笑声和注目中,匆匆下楼离开了太白阁。
---
傍晚时分,高熲回到位于崇仁坊的家中。刚进正厅,便见父亲高宾正端坐在主位之上,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厅内灯火通明,却莫名带着一丝压抑。
“父亲。”高熲上前恭敬行礼。
高宾放下手中的书卷,抬眼看着他,语气平淡无波:“听说,你今天去了太白阁,与人高谈阔论,纵论天下大势了?”
高熲心中微微一紧,老实点头:“是,孩儿与几位同窗,说了几句闲话。”
“闲话?”高宾的声音陡然严厉起来,“小小年纪,书还没几本,便敢妄议朝政,指点江山?你可知错?!”
高熲张了张嘴,想辩解那只是同窗间的探讨,但看到父亲眼中不容置疑的威严,以及他手中不知何时已然拿起的那把光润的紫檀木戒尺,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低下头,小声道:“孩儿……知错。”
“伸出手来!”高宾喝道。
高熲咬着下唇,默默伸出左手。高宾毫不留情,扬起戒尺,“啪!啪!啪!啪!啪!” 连续五下,重重地打在儿子的掌心。
钻心的疼痛瞬间传来,高熲疼得眼圈立刻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拼命打转,但他强忍着没有哭出声,也没有缩回手。
高宾看着儿子瞬间红肿起来的手心,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但语气依旧严厉:“用心读书!才是立身之本!朝堂大事,自有大王与股肱之臣决断,岂是你这黄口小儿可以妄加评议的?记住,言多必失! 尤其是在这长安帝都,人多眼杂,一句无心之言,都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祸及家门!记住了吗?”
“孩儿……记住了。”高熲声音哽咽地答道。
“下去吧,把《左传》昭公卷抄写三遍,静静心。”
“是。”高熲忍着掌心的灼痛,躬身退出了正厅。
望着儿子单薄而倔强的背影消失在门外,高宾脸上的严厉之色渐渐褪去,化为一声复杂的叹息。他想起前几日朝会散去时,绣衣卫大统领杨檦特意走到他身边,压低声音对他说:“宾之(高宾字),前日汉王偶闻令郎高熲在太学应对,对其机敏赞不绝口,言道‘此子颖悟,他日必为相国之才’,让你好生培养啊……”
当时他心中既是骄傲,又是惶恐。今日听闻儿子在太白阁那番“高论”,他表面上震怒,内心却也不禁暗暗点头。
这小子的见解,竟然与枢密副使陆法和前几日在小范围军机会议上提出的对梁战略构想,有六七成的重合!这份天资和洞察力,确实远超同龄人,甚至让许多朝官都望尘莫及。
“唉——”高宾又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孩子……锋芒太露了啊。” 他在心中告诫自己,以后定要更加严格约束高熲,让他学会藏拙,学会谨言慎行。否则,这般见识若被敌国细作探了去,后果都不堪设想!
乱世之中,才华固然重要,但懂得如何保全自己,有时比才华本身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