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第69章 开海运,炮上船(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最新章节。

除了一笔带过的“陛下您吃了吗?”,接下来通篇用讲故事的方法,写了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和唐朝的市舶司,给朝廷和民间,带来了怎样丰厚的税收和财富。

还拿旧元举了例子。

说旧元算是第一个由朝廷牵头,开通大规模海运的朝代,尽管因此也带来了倭寇横行,但那是旧元管理不善。

然后又是一通吹捧大明朝制度完善,不是蛮夷可比之类的,朱元璋习惯了刘基有话直说,这回拿着奏疏看了许久,才从字缝里看出刘基的目的。

“乖孙,你说海运能开吗?”

在朱元璋看来,海上贸易收上来的那些税,都不够海防修筑军事建筑用的,更别提卫兵和当地征兆民夫巡逻的俸银与酬劳。

所以,他在这一点上,与胡惟庸看法相同。

全面禁海运!

疏通内陆河流,依然能够解决旧元利用海运,南粮北运的问题,投入少消耗少回报高,至于和外国人做生意,他们想买自然会走别的路。

比如去开放海运的国家靠岸,再从内陆进入大明朝倒腾货物,商人少赚些,又不是朝廷少赚的。

“只要全面禁止,咱让‘兵仗局’把大炮调到海边去,往后再看到海上飘着长途运载的大船,管它是敌是友,先干翻了它再说,哪怕误伤……那就误伤,等消息传出去,再没有倭寇敢来犯了!”

兵仗局是专门负责火器制作的。

朱元璋成立它并花大价钱维持这个部门的运作,是为了压制蒙古骑兵。

可蒙古骑兵在西北好几千里地以外流浪,倭寇就在千里之外盯着,时刻准备骚扰富庶的东南沿地区。

短时间内不能彻底根除倭寇,也要狠狠地打他们一顿扬国威!

朱雄英听着老朱的安排,轻轻点了点小脑袋瓜。

【海运能开。】

朱元璋手心直痒痒,双手十指张开又紧握,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他真想问问乖孙:你不同意咱禁海运你点什么头?

可既然乖孙不同意,他干脆顺着乖孙的话往下说。

“咱又觉得,老先生说的有道理,那旧元朝廷都敢开海运,咱为什么不敢开,只是想到朝中的阻力,他们担心张士诚还有方国珍的旧部,会兴风作浪,到时候西北和东南一起作战,咱真是左右为难啊。”

言外之意。

乖孙你得想个办法说服咱,不然的话,这么大的事,可不是你点点头就能决定的。

【爷爷你现在手底下的强将老将那么多,你现在不把仗打完了,难道要等后世去打吗?】

朱元璋心中一震。

他苦一苦没关系,让他子孙后代跟着苦?

那不行!

【现在搞海禁,那叫饮鸩止渴。】

朱元璋心中又是一震,认为乖孙说得太夸张了。

海禁一事又不是他一拍脑袋决定的,而是权衡了利弊,认为目前来说,还是全面禁止海上贸易更合适。

他心里不赞同,但身体还是先诚实地往摇篮方向靠了靠,生怕漏听了任何一个字。

【虽然片甲不下海,除了官方朝贡不允许船只靠近沿海,再加上爷爷威名远扬,短时间里,确实打击了倭寇袭扰的次数。】

【可它会把自唐宋就开始的民间海上贸易,逼到地下,甚至许多百姓都加入到走私为倭的行动中去,亦商亦盗,恶性循环。】

朱雄英急得伸出小手,抓住朱元璋的袖口,使劲地晃了晃。

就差亲自张嘴告诉老朱。

【不能搞海禁!】

【爷爷你也不想看到你重重重孙子那一代,因为海禁导致走私泛滥,沿海一些百姓为了生计,对倭寇不抵抗不作为吧?】

朱元璋想说:谁敢当汉奸,咱就把他们统统砍了!

可转念又想到自己当年揭竿而起的原因,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与反省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欢乐宋
欢乐宋
王大卫穿越到了大宋朝,还是双穿,他一边捣腾两边的东西挣大钱,一边等待汝瓷和钧瓷问世挣更大的钱。你以为他是腹黑男主,他却为了朋友杀辽使,平青唐,战西夏,争霸海域。你以为他不解风情,他却为了心爱的女人,追到上穷碧落下黄泉。王大卫说:大宋朝,我来了,全都给我嗨起来!
王大胃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