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第475章 胡夏太子赫连璝:在兄弟刀锋中黯然退场的悲情储君(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

序幕:胡夏赫连勃勃嫡长子

五胡十六国的权力游戏中,他手握嫡长子王牌,却打出最烂结局。

公元424年,陕北高原风沙漫天,一位身披玄甲的青年将领刚刚手刃亲弟,还未拭去剑刃鲜血,就被另一支精锐骑兵突袭。在生命最后的刀光剑影中,他或许会想起二十年前那个春日——父亲赫连勃勃将他高高举起,向群臣宣告这个嫡长子将成为大夏国未来的主宰。

这位青年便是赫连璝(音"guī"),胡夏开国皇帝赫连勃勃的嫡长子。若历史能够改写,他本应成为统御西北的二代帝王,但现实是,他在兄弟阋墙的权力游戏中黯然退场,连卒年都被定格在424年这个充满讽刺的年份。

第一幕:统万城的新晋“狼太子”

公元407年,当赫连勃勃在朔方之地(今内蒙古一带)自立为天王,建立大夏国(史称胡夏)时,赫连璝作为长子,毫无悬念地被册立为太子。赫连勃勃其人,史书毫不吝啬地用“凶暴”、“残忍”、“喜欢拿人头盖酒碗”等字眼形容。他主持修建的统万城(位于今陕西靖边)更是以“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工匠”的硬核KPI考核方式闻名于世。在这样一个“狼爸”手下当太子,压力值堪比在刀尖上跳踢踏舞。

赫连璝的早年,如同被投入狼群中的幼崽,必须在父亲的注视下快速学会撕咬。413年,这座用工匠鲜血浇筑的统万城终于落成,成为胡夏的新都。赫连勃勃的统治机器开始高速运转,赫连璝的太子地位也仿佛被焊死在宝座上。他那些骁勇善战的兄弟们,如赫连昌、赫连伦等,则被封为公爵,环绕在太子周围,形成了一个看似稳固,实则暗流汹涌的权力金字塔。赫连璝站在塔尖,既是尊荣的象征,也是兄弟们眼中行走的“经验包”。

第二幕:长安!长安!太子的职场巅峰

命运给了赫连璝一次大放异彩的机会。公元418年,东晋权臣刘裕在灭亡后秦、占领长安后,因急于回建康(今南京)搞“董事长换届”,留下年仅十二岁的幼子刘义真镇守关中。赫连勃勃敏锐地嗅到了战机,决定趁虚而入,夺取这座象征帝王基业的千年古都。

在这场决定胡夏国运的关键战役中,赫连璝被父亲任命为前锋都督,统领二万精锐骑兵南下。年轻的太子策马奔腾,目标直指长安。在渭水北岸的渭阳(今陕西咸阳),赫连璝展现了其军事才能,成功击破东晋防线,更凭借“专业对口”的统战能力(毕竟都是打晋军嘛),收降了大量原后秦的军民,实力像充了会员一样猛涨。他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深深插入晋军的腹地。

与此同时,赫连勃勃的谋主王买德施展妙计,成功切断了晋军的退路。赫连璝的军队与父亲的战略配合得天衣无缝。最终,困守长安的晋将刘义真在绝望中弃城而逃,逃跑时还不忘上演一出“载宝狂奔,士卒哄抢”的闹剧。长安这座承载着无数帝王梦想的古都,就这样以一种近乎戏剧化的方式落入了赫连璝之手。此役,赫连璝立下首功,他的威望如日中天,太子之位仿佛被焊上了钛合金保险锁。胡夏的铁蹄,终于踏上了关中最肥沃的土地。

第三幕:“南台尚书”——长安城的新晋包租公

赫连勃勃虽然得意洋洋地在长安举行了称帝仪式,但这位“狼爸”皇帝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包括他儿子)都挠头的决定:拒绝定都长安!他的理由据说是嫌弃长安离北魏太近,不够安全(这倒是一语成谶,堪称十六国版“墨菲定律”)。但长安作为关中核心,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绝不能放弃。于是,赫连勃勃在长安设立了“南台”,作为胡夏在关中的最高行政中心,相当于长安分公司。

谁来坐镇这个至关重要的分公司总经理位置?赫连勃勃的目光投向了刚立下大功的太子赫连璝。赫连璝被加封为“大将军、雍州牧、录南台尚书事”,集军事、行政大权于一身,成为长安地区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人称“长安一哥”。

年轻的太子踌躇满志,在长安的宫殿里处理军政要务,批文件、阅军报、偶尔还得安抚一下被老爹“赫连式管理”(粗暴征税+高压统治)逼得想造反的百姓,俨然一副帝国接班人的模样。他需要治理这片新征服的土地,更要时刻警惕南方的东晋可能发起的反扑(虽然东晋当时也乱成一锅粥)。赫连璝在长安的岁月,是他人生中权力最盛、地位最稳的时期,也是他离帝国最高权力宝座最近的时刻。可惜,这种“稳固”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老爹赫连勃勃的心思,比长安的天气还多变。

第四幕:父爱如山体滑坡——废储风波与兄弟火并

赫连勃勃晚年性情越发乖戾,对儿子的态度也如同塞北的沙尘暴,说变就变。不知是赫连璝在长安分公司干得太好引起了总部老爹的猜忌(“这小子是不是想另立中央?”),还是其他兄弟(尤其是四弟赫连伦)的彩虹屁吹得太到位,又或者仅仅是赫连勃勃那难以捉摸的“父爱”突然觉得小儿子更香——公元424年,一个足以撕裂胡夏宫廷的重磅炸弹传出:皇帝赫连勃勃欲废黜太子赫连璝,改立赫连伦!

对于赫连璝而言,这不啻于晴天霹雳。多年太子生涯,长安城下的赫赫战功,南台尚书的显赫权位,难道都抵不过老爹的一时兴起?恐惧、愤怒、不甘瞬间吞噬了他。坐以待毙?这绝非流淌着赫连勃勃血液的赫连璝会做的选择。他决定先发制人,用实际行动告诉老爹:您这KPI考核标准,我不服!

赫连璝迅速集结了自己麾下的七万大军(这几乎是他在长安经营多年的核心班底,堪称“全部家当打包带走”),从长安挥师北上,直扑当时赫连伦的驻防地——平城(今山西大同)。一场决定赫连氏兄弟命运的惨烈内战,在老爹赫连勃勃的“神助攻”下爆发了。

赫连伦虽然只有三万骑兵,但作为老爹属意的“新太子”,自带“钦定光环”,也毫不示弱。平城郊外,铁蹄轰鸣,刀光剑影。一方是拼死扞卫储位的原太子,口号可能是“保卫太子位,人人有责”;一方是得到老爹暗示、志在必得的新宠,口号大概是“奉旨讨逆,升职加薪”。战斗异常残酷,充分展现了赫连家“能动手绝不吵吵”的家族传统。最终,兵力占优、决心也更盛的赫连璝击败并亲手送走了自己的亲弟弟赫连伦。血染平城,赫连璝用最血腥的方式暂时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然而,这场胜利如同饮鸩止渴,彻底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也向另一位兄弟赫连昌生动展示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操作流程。

第五幕:终极背刺——二弟的“闪送”弑兄服务

赫连璝刚刚经历一场恶战,斩杀三弟赫连伦,惊魂未定,筋疲力尽。他以为最大的威胁已经铲除,可以松口气,甚至可能开始琢磨回长安后怎么给老爹写一份“正当防卫”的情况说明。他万万没有想到,真正的死神正快马加鞭,从另一个方向疾驰而来,还包邮。

他的二弟,太原公赫连昌,一直冷眼旁观着大哥和三弟的火并,内心OS可能是:“打得好!再猛烈些!”在赫连伦被杀的消息传来后,赫连昌敏锐地意识到: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大哥刚刚经历血战,人困马乏,警惕性必然松懈,简直就是一个“待签收的快递包裹”。赫连昌当机立断,亲率一万精锐骑兵(人数虽少,但胜在出其不意,堪称特种斩首小分队),如同鬼魅般长途奔袭,直扑赫连璝的营地!服务宗旨:趁你病,要你命;服务特色:快、准、狠;服务承诺:弑兄包成功,失败不收钱。

当赫连昌的铁骑如狂风般卷入营地时,赫连璝和他的部下几乎毫无防备。营帐内外瞬间陷入一片混乱,“敌袭!”的惊呼与兵刃碰撞声、惨叫声混杂在一起。仓促之间,赫连璝甚至来不及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可能连铠甲都没穿利索。在刀光剑影中,这位曾经的前锋都督、南台尚书、胡夏太子,就这样在二弟赫连昌的“贴心闪送”服务下,稀里糊涂地领了盒饭,终结了充满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其麾下多达八万五千人的庞大部众,也几乎未经多少战斗就被赫连昌轻松收编,堪称史上最高效的“人员资产重组”。

消息传到统万城,赫连勃勃的反应极其“高效务实”。史书并未记载这位父亲对长子之死有任何悲痛,他几乎是立刻、马上、当场就册立了带着大哥人头和庞大军队“凯旋”的赫连昌为新的太子。赫连璝用生命搏杀换来的“暂时保住”,其保鲜期比塞北的鲜奶还短。他的一生功业,连同他的性命,最终都成了二弟登顶的垫脚石和人头投名状。这结局的荒诞与讽刺程度,足以让后世的编剧自叹弗如。

第六幕:历史评价——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赫连璝的故事是典型的"性格决定命运"案例。他拥有所有成功要素:嫡长子身份、父亲早期宠爱、军功政绩、长安根据地。但其暴躁多疑的性格,加上糟糕的政治智慧,最终导致全面失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关于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晚清崩坏,神州陆沉。洋夷横行,朝廷懦弱,亿万黎民水深火热。柏凌云,一中原士子,目睹国难,愤然而起。无天降系统,无神授异能,唯有超越时代的远见、铁血的手腕与不屈的意志。借团练积实力,下广州夺基业,于南天惊雷中祭天称帝,建号“中华,誓要再造华夏乾坤!新军北伐,涤荡中原,紫禁黄昏,定鼎天下!废科举、练新军、兴实业、建海军……一个崭新的帝国机器轰然启动,锋芒直指寰宇。东拒倭寇,
伊利丹怒风
历史奇人传
历史奇人传
华夏五千年璀璨的历史上,有无数闪耀的名字。通过品读历史故事,与历代奇人对话,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
山羊02
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
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
关于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系统+平推,放下逻辑可以更快乐)游戏玩家=甲级战犯。用五十万异族人头,筑京观。高原灭佛平三教,杀敌数百万。水淹中原,制造黑死病。把人头捡起来!把人头捡起来!
没错那么多的冷漠
我,天道,开局被自己坑了
我,天道,开局被自己坑了
关于我,天道,开局被自己坑了:主角并非普通的系统使用者,而是系统的创造者。他本是至高无上的天道,因厌倦永恒孤寂,封印记忆、创造系统后自我流放。这层身份悬念,将贯穿全文,颠覆传统系统文的叙事逻辑。
文定天下1
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
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
明末中兴+无系统+热血+军事争霸+大明不遗憾!最后一颗子弹穿透硝烟时,特种兵王朱正的意识坠入三百年前的血色残阳。睁开眼,龙袍染血的老父崇祯正将焦土般的江山托付,耳畔传来李自成破城的战鼓,关外八旗的马蹄声震得紫禁城梁柱发颤。没有系统外挂,唯有二十年淬炼的铁血谋略。沙场上,特种作战思维让明军脱胎换骨;他重用孙传庭、卢象升等良将,整肃军备,内剿流贼,抵御外敌。朝堂上,他以雷霆手段撕开权贵利益网;推行改
北方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