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柳子厚永州遇灵毗:弃杖草传奇(上卷)(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第三卷 邻里传方疗痹痛,口授真知胜典籍

柳宗元的腿疾日渐好转,消息很快在永州城的小巷里传开了。邻居老何是个篾匠,患风湿多年,每到冬天,双手就肿得像馒头,连竹篾都握不住,只能靠妻子缝补度日。听说柳宗元靠灵毗草治好了腿疾,他便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来敲门,声音里满是期盼:“柳大人,您那能治筋骨的草,能不能也给我试试?我这手要是再不好,家里就快揭不开锅了。”

柳宗元赶紧扶老何坐下,看了看他的手:十指关节肿大,皮肤发紫,摸上去冰凉,按压时老何疼得龇牙咧嘴——这是比自己更重的寒湿痹痛,不仅在筋骨,还累及关节。他想起老秦说的灵毗草配伍,便对老何说:“老何,你这手是寒湿困了关节,单用灵毗草还不够,得配些杜仲皮一起煮水,再用煮过的药渣热敷,效果才好。”

“杜仲皮?”老何疑惑道,“那是什么?”

“杜仲是山里的乔木,树皮能补肝肾、强筋骨,”柳宗元解释道,“灵毗草补阳气、祛寒湿,杜仲皮固筋骨、强腰膝,两者合用,是‘相须’配伍——就像两个好汉并肩作战,能把寒湿从关节里彻底赶出去。你去山里找些杜仲皮,晒干后和灵毗草一起煮,每日喝一碗,药渣趁热用布包起来敷手,坚持半个月试试。”

老何谢过柳宗元,赶紧去山里找杜仲皮。可他不认识杜仲,找了两天都没找到,急得团团转。柳宗元知道后,便带着他去山里,教他辨认杜仲:“你看这树,树皮剥开后有白色的丝,像棉线一样,扯不断,这就是杜仲;要是没有丝,就是别的树,不能用。”他还教老何采杜仲皮的方法:“只剥树干下半部分的皮,别剥太宽,要给树留着养分,明年还能再长。”

老何按柳宗元说的,采了杜仲皮,和灵毗草一起煮水服用,还坚持用药渣热敷双手。五天后,他的手就不那么肿了;十天后,能握住竹篾;半个月后,竟能重新编竹篮了。他特意编了个精致的竹篮,装着自家种的红薯,送到柳宗元家,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柳大人,您不仅救了我的手,还救了我的家啊!这灵毗草,就是咱老百姓的救命草!”

柳宗元笑着收下竹篮,却把自己采的灵毗草分了些给老何:“这草不是我的,是山里的,是天地的。你要是再犯风湿,就自己去坡上采,记得春采叶、夏采枝,别伤了草根。”

老何的事传开后,越来越多的百姓来找柳宗元要灵毗草,或是请教用法。有个妇人,因产后受了寒,腰腿酸痛,连抱孩子都费劲;有个孩童,因常年在溪边玩耍,得了膝痛,走路一瘸一拐。柳宗元都一一耐心指导:给妇人配灵毗草和艾叶(艾叶温经散寒,引药入下焦),给孩童配灵毗草和生姜(生姜温性温和,适合孩童体质),还教他们如何根据季节调整用量——夏季湿气重,可多放些灵毗草;冬季寒气盛,可加些干姜增强温阳之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还把老秦教的灵毗草采制方法、配伍禁忌,都一一记在纸上,虽然只是简单的笔记,却成了永州百姓口口相传的“灵毗用法”。有个老秀才见了,感慨道:“柳大人,您这笔记,比官府的医书还管用!医书里的话太拗口,您这写的都是咱老百姓能懂的理儿。”

柳宗元摇摇头:“医书里的知识,也是从民间实践里来的。这灵毗草,老秦他们用了几十年,才摸清它的性子,我不过是把口传的真知记下来罢了。真正的医道,从来不是在书斋里写出来的,是在山里采出来的,在百姓的病榻前试出来的。”

第四卷 辨伪防误传口诀,观气察时悟医理

随着灵毗草的名声越来越大,永州城里竟出现了假灵毗——有个药贩子,把一种叫“紫叶藤”的野草晒干后,冒充灵毗草卖给百姓,说能治风湿。结果有个老汉买了假草,煮水喝后上吐下泻,差点丢了性命。消息传到柳宗元耳里,他又急又气,赶紧去老汉家查看。

老汉躺在床上,脸色发青,舌苔黄腻,说:“柳大人,我喝了那‘灵毗草’水,肚子就疼得像刀绞,还拉肚子……”柳宗元拿起药贩子卖的“灵毗草”,一看就认了出来:这草叶片无锯齿,叶背呈紫色,断面的汁液是黄色的,闻着有股腥气,正是老秦之前提醒过的“紫叶藤”,性苦寒,有毒,误食会伤脾胃。

“这不是灵毗草!”柳宗元对围过来的百姓说,“大家看好了,真正的灵毗草,三枝九叶,叶缘有锯齿,叶背淡绿,断面白汁,味苦甘;这紫叶藤,叶无锯齿,背紫汁黄,味腥苦,是毒草,千万不能用!”

为了让百姓更好地分辨真假灵毗,柳宗元编了个简单好记的口诀,教大家念:“三枝九叶锯齿边,叶背淡绿白汁甜;紫背黄汁腥气重,见了此草莫沾边。”他还带着百姓去苍梧山的灵毗草坡,现场对比真假草,让每个人都亲手摸一摸、闻一闻,把鉴别方法记在心里。

解决了辨伪的问题,柳宗元又开始琢磨灵毗草的药效与季节、气候的关系。元和二年春天,永州多雨,湿气比往年更重,他发现喝灵毗草水的百姓,见效比往年慢——老秦说,这是“五运六气”的缘故:“今年水运太过,湿气盛,灵毗草虽能祛寒,却要先抵挡住湿气,药效自然慢些。您可以让百姓在煮草时,加些茯苓,茯苓能健脾利湿,帮灵毗草把湿气赶出去。”

柳宗元按老秦的说法,让百姓在灵毗草水里加茯苓。果然,没过几天,大家就说药效又快了——茯苓性平,味甘淡,能健脾利湿,与灵毗草的温阳祛寒相辅相成,这是“七情配伍”里的“相使”,茯苓能增强灵毗草祛寒湿的功效,还能护住脾胃,避免温性药伤了脾胃之气。

他把这些观察都记在《灵毗记》里,写道:“灵毗性温,归肝肾经,能补阳祛寒、强筋健骨。春采叶,配生姜;夏采枝,配茯苓;秋采根,配杜仲;冬藏籽,待来年。遇湿盛之年,加茯苓;遇寒盛之年,加干姜。其伪者紫叶藤,性苦寒,有毒,当辨之……”这篇笔记虽未正式刊印,却在永州的文人与百姓间传抄,成了最早记录灵毗草用法的文字——而这文字的源头,正是老秦等药农代代相传的口授知识,是“实践先于文献”的最好证明。

这年秋分,柳宗元的腿疾已基本痊愈。他不再需要藜杖,能独自沿着潇水散步,看两岸的芦苇开花,听渔舟唱晚。有一次,他遇到老秦,老秦笑着说:“大人,您现在不用杖了,这灵毗草,该叫‘弃杖草’才对!”

柳宗元点点头,心里豁然开朗:“弃杖草,好名字!它不仅让我弃了杖,更让我明白了——天地间的草木,皆有灵性,只要顺应自然之道,以草木之性补人体之失,便能疗愈身心。这永州的山水,这灵毗草,都是上天赐予我的礼物啊。”

夕阳下,潇水的波光映在他脸上,没有了贬谪的愁绪,只有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释然。他知道,这“弃杖草”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它会像潇水的流水一样,在永州的土地上,在百姓的口耳间,慢慢流淌下去,成为一段跨越千年的传奇。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雷劫妖胎:陈十三降世录
雷劫妖胎:陈十三降世录
关于雷劫妖胎:陈十三降世录:陈十三出生时天降十九道雷,被算命先生断言“天生妖胎,命犯十八劫,先生抱其出村口暴毙。其母因难产而亡,父亲陈老栓以杀猪为生,暗中以狗血镇其妖气。十三自幼能见阴物,每至月圆便浑身剧痛,体内似有异物欲破体而出。
圣地山的六哥
黄皮子讨封万界说书记
黄皮子讨封万界说书记
关于黄皮子讨封万界说书记:啪!(惊堂木一响)话说那只倒了血霉的黄皮子黄九郎,修行五百年熬秃了毛,就等讨封化人形那天!结果您猜怎么着?眼一花嘴一瓢,竟对着五六层楼高的擎天柱嚎了一嗓子:“老铁!你看俺像人还是像神?得!封没讨成,直接给崩进了“扯犊子屯——这地儿邪乎啊!大到玉帝王母,小到喜羊羊灰太狼,西到变形金刚,东到奥特曼,全特么扎堆在这发癫!黄九郎被迫当起居委会主任,天天处理啥?孙悟空和奥特曼谁更
文纪渊
欢迎来到社会主义至上的教室
欢迎来到社会主义至上的教室
新人新书,无大纲,只是想把一直在脑海中的故事写出来。以及我去掉了大部分人设,但我保留了一部分,这样才知道你看的是实教(笑)。还有是单女主肥波以下是简介多年以后,面对台下的群众,野原光将会回想起入学高度育成的那个下午
李白斗酒诗百篇
灵异复苏,开局驾驭鬼心脏
灵异复苏,开局驾驭鬼心脏
关于灵异复苏,开局驾驭鬼心脏:灵异复苏,百鬼夜行。在这绝望的大潮之中,李涅立于尸山血海之巅,染血的手按向胸膛——“来,听见这心跳了吗?借用了神秘复苏中鬼的三大设定,但不是同人文。
骑驴望月
厉总:厌女是病得治!
厉总:厌女是病得治!
沐倾颜回国第一天,就撞上青梅竹马的厉大佬订婚?还被全网骂成“心机白月光!厉沐言:订婚?立刻取消!记者?全部封杀!白月光?我的!(转头对沐倾颜)…离我远点,过敏。沐倾颜:???六年不见,他得了厌女症?除了我…能碰?眼看渣爹病重,死对头林薇薇仗着“救过厉大佬(其实是捡漏迷药事件!)和厉老爷子撑腰,疯狂作妖。闺蜜拍桌:搞定他!踢走绿茶,气死老头,当上厉太,咱就是爽文女主!沐倾颜(撸袖子):行!不就是
墨言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