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双参化境:祁壤润玑·牛营冰魄》下卷(1/1)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双参化境:祁壤润玑·牛营冰魄》

下卷

第五回·烽烟漫卷药香远,南沙参入军粮济危

清末民初,战火燃遍华北。祁州药市半数药铺关门,唯刘万春的后人刘砚之守着老铺,将历年收储的南沙参分装成小袋,送给路过的伤兵。那些士兵久战沙场,或被炮火熏得干咳无痰,或伤口发炎高热不退,军医的西药见了底,只能叹“燥火焚肺,气阴两竭”。

刘砚之想起祖父传下的方子,取南沙参三钱,配生地、玄参各两钱,煮成浓汁掺入米汤。伤兵喝下去,起初只觉清甜润喉,三日后竟能咳出黑痰,高热也退了些。有个小卒被流弹擦伤肺部,咳血不止,刘砚之在方子里加了白及(收敛止血),南沙参的润与白及的涩相济,五日便止血——这是“相使”配伍,南沙参引白及入肺,止血而不滞邪。

消息传到军营,将领派人来购沙参,却嫌药材太重,不便携带。刘砚之灵机一动,将沙参晒成干粉,与面粉混合做成饼。士兵行军时揣几枚,渴了就着水吃,既能充饥,又能润喉防燥。有老兵说:“这饼子比黄连水强,吃着甜,嗓子里像揣了片云。”

一日,军中爆发“斑疹伤寒”,患者高热神昏,皮肤起红疹。随军郎中急得直跺脚,刘砚之观其舌象:绛红无苔,正是“热入营血,耗伤阴液”。他大胆用南沙参五钱(养阴)配丹皮三钱(凉血)、紫草二钱(透疹),煎汤灌服。起初众人怕“补药助邪”,谁知药汤入口,患者竟能睁眼喝水,三剂后红疹渐退——南沙参甘寒清润,补阴却不恋邪,恰如“清泉浇烈火”。

战事稍歇,刘砚之回到祁州,见《安国县志》新修卷里记:“光绪年间,祁州沙参随军粮入营,治燥咳、救伤兵,药香飘于烽火,活人无算。”他抚着泛黄的书页笑:“祖父说‘药医不死病’,原来在生死场里,草木也能撑半边天。”

第六回·塞北冰凝藏妙法,北沙参入膳显奇功

牛家营子的北沙参,在牧民间早不只是药材。巴特尔的孙子巴图,是个牧马好手,也是个“食疗家”。他发现牧民吃多了牛羊肉,容易“胃火上冲”,嘴里发苦、牙龈肿痛,用北沙参煮奶茶,加两勺蜂蜜,喝三天便清爽——北沙参清胃热,蜂蜜甘缓,奶茶的温润又能防沙参过寒,竟是“药食同源”的巧配。

有年冬天,坝上暴雪封山,牧民们被困半月,靠干肉充饥,不少人得了“便秘”,肚子胀得像鼓。巴图想起老辈说的“寒凝肠燥”,取北沙参切片,与黑芝麻同炒,再用酥油拌匀。黑芝麻润肠,北沙参润燥,酥油温通,三者混着炒米吃,次日便“通则不痛”。有个老阿妈叹:“这参比大黄强,不拉肚子,还暖乎乎的。”

更奇的是“沙参酒”。巴图在秋分时采北沙参,洗净晾干,泡在青稞酒里,埋在羊圈旁的土里“冬藏”。开春挖出,酒色澄黄,药香里带着奶香。他用这酒治“风湿痹痛”:牧民骑马久了,腰腿痛得直不起身,每晚喝一小碗,再用酒渣擦患处,半月便能跨马——北沙参润筋脉,青稞酒活血,羊圈土的“温气”又中和了沙参的寒,竟是暗合“酒为百药之长”的古训。

喀喇沁旗的文书来采风,见巴图用沙参治好了一个“夜盲症”孩童:那孩子每到黄昏就看不清路,巴图用北沙参配羊肝煮汤(羊肝补肝血,沙参滋肝阴),连喝一月,孩子竟能在月下数羊。文书在《喀喇沁旗志》里添了一笔:“牛家营子北沙参,除药用,亦可入膳、酿酒,牧民传其‘润体如酥,清邪似雪’。”

第七回·瘟疫再临验合璧,南北参共奏阴阳章

民国十七年,华北、塞北同遭“湿热疫”,却显两般模样:南方患者高热、腹泻、尿黄;北方患者恶寒、呕吐、关节痛。老郎中李修远的徒弟,如今已是祁州“济世堂”掌柜的李明远,带着南北沙参赶去疫区,发现这是“同疫异症”——南方属“湿热蕴脾”,北方属“寒湿困脾”,恰如阴阳两面。

他对南方疫区用“南沙参+苍术”:南沙参清润,苍术燥湿,一润一燥,像“雨打芭蕉”,化去脾中湿热。有个粮商的儿子,上吐下泻后口渴得狂饮冷水,服此方三日,渴减了,尿也清了。李明远解释:“南沙参补脾阴,苍术运脾湿,脾能‘升清降浊’,病就去了。”

到了北方疫区,他换用“北沙参+干姜”:北沙参清寒,干姜辛热,一寒一热,似“冰火相济”,驱散脾中寒湿。有个牧羊女,吃啥吐啥,手脚冰凉,服后竟能喝下半碗粥。李明远叹:“北沙参清胃而不伐阳,干姜温脾而不助火,这才是‘调和阴阳’的真意。”

最险的是个“寒热错杂”的老秀才:白天高热烦躁(热),夜里畏寒蜷缩(寒),舌苔一半黄一半白。李明远大胆用“南北沙参同用”:南沙参三钱润脾阴,北沙参三钱清胃热,再加半夏(化痰)、甘草(调和),竟一剂知,二剂已。他在医案里记:“南润北清,如阴阳相抱,共治错杂之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事后,疫区百姓编歌谣:“南参如甘露,北参似冰泉,合在一处煮,瘟疫躲着走。”李明远把这方子抄给《安国县志》编纂者,叹道:“书本里的‘阴阳五行’,原是要在病榻前才活得起来。”

第八回·双参并蒂入史笔,口传心授续薪火

新中国成立后,祁州成了“安国药材市场”,牛家营子也成了“中国北沙参之乡”。南北沙参的故事,在药农、药商、医者间代代相传,渐渐织成一张“实践网”——

安国的药农会说:“南沙参要种在‘二合土’(沙壤掺淤土),见了‘社日雨’(春社日下雨)才肯长,这是老辈看天吃饭的理。”他们还知道,沙参与“恶苗病”(一种药材病害)的克星“苍耳子”种在一起,能减少虫害,这是“相生相杀”的土智慧。

牛家营子的牧民会笑:“北沙参叶子能喂羊,羊吃了毛发光亮;根须煮奶茶,喝了不烧心。”有个老药农,能用沙参断面的“冰裂纹”判断年份:“三年生的纹细如丝,五年生的纹密如网,这比秤还准。”

1980年,有西医来考察,见用北沙参治“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型),效果比单纯用胃药好,不解其理。老中医取来《本草纲目》,指着“沙参甘寒,补五脏之阴”说:“西药治‘病’,中药调‘人’,就像北沙参能让燥裂的土地重新变软,不是一天的功夫。”

如今,《安国县志》与《喀喇沁旗志》并排放置,前者记“祁州沙参,润于土水,疗肺胃燥”,后者载“牛营北参,清于冰雪,清胃滋肝”。而在两地的药市、牧户、医馆里,还流传着更鲜活的细节:南沙参炖鸡治产后乳少,北沙参炒木耳治咳嗽带血,南北参同煮治“梅核气”(咽喉异物感)……这些没写进史书的,恰是中医药最生动的注脚。

结语

南北沙参,一株生在黄河故道的温润里,一株长在塞北冰雪的清寒中。它们的故事,是“天人合一”的活教材:顺四时而生,应五脏而用,合七情而配。从药农的木简到方志的墨香,从烽火中的药饼到牧民的奶茶,实践永远走在文字前面,口传永远补全着笔载。这两株灵草,不只是药材,更是中国人与天地对话的密码——草木有性,人间有智,阴阳相济,生生不息。

赞诗

祁壤藏玑润若酥,牛营凝魄洁如珠。

一从烽火传汤饮,再向穹庐入酒壶。

南北相携医百病,阴阳合契补千虚。

莫叹本草无名姓,岁月笺中自有书。

尾章

安国的药市上,有个老药农在教孙儿辨沙参:“你看这南沙参,断面泛油光,是得了土的精;那北沙参,纹路如冰裂,是吸了雪的气。”孙儿问:“书上说它们治‘阴虚’,啥是‘阴虚’?”老药农指着晒场上的粮食:“就像田缺水会裂,人缺‘阴’会燥,草木能补水,也能补人啊。”

夕阳落在堆积如山的沙参上,南沙参泛着琥珀光,北沙参闪着冰晶亮,像两串阴阳鱼,在时光里缓缓流转。原来最好的医书,从来不止写在纸上,更写在土地里、炊烟中、千万双抚摸过草木的手掌上。

(全篇终)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成倒霉蛋带全家锦衣玉食爽翻天
穿成倒霉蛋带全家锦衣玉食爽翻天
关于穿成倒霉蛋带全家锦衣玉食爽翻天:王小甜儿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倒霉蛋儿,连狗都绕着她走!一朝滚下大山,带着无敌空间,看她如何智斗极品亲戚和村民,带着家人吃香的喝辣的!
快乐小半仙儿
选秀:谁说阴郁废物不能成大佬
选秀:谁说阴郁废物不能成大佬
关于选秀:谁说阴郁废物不能成大佬:江让穿越了穿成为一本选秀节目小说里的无名炮灰好消息是他变年轻了,而且长相要多帅有多帅坏消息是原主唱跳双废,且在他来之前就当众表演了一个广播体操式舞台等等,难道我拿的是废物逆袭成神的剧本?一开始他的想法很简单。先在选秀中混个脸熟,然后该淘汰时就淘汰。奈何这张脸太给力,节目还没播出,站姐的两张路透图就将他送上了热搜。“水水宝宝永远是最棒的!——“不,我觉得我还能混。
舟上池渔
书名:锦书难托
书名:锦书难托
故事发生在新朝“晟代初建、前朝覆灭的第三年。女主角沈知婉原是前朝宰相的嫡长女,才名动京城,尤擅书法。国破后,为保家族,她作为人质被送入深宫为婢,在谨小慎微中挣扎求生,期盼着二十五岁安然出宫的那一天。
元婴殿的吴王阖庐
命犯桃花,逼我成为第一深情是吧
命犯桃花,逼我成为第一深情是吧
关于命犯桃花,逼我成为第一深情是吧:主角即将毕业,主场不在校园(介意慎入)杨阳在杭城一家影视公司实习,被大boss警告,没业务直接走人。生日当天,杨阳跟女同事表白,被围观后惨遭拒绝。由此发生一系列不好的连锁反应。半夜酒后发生意外,要被隔壁美女房东赶出去。……原以为会一衰到底。结果否极泰来,杨阳在片场遇到传媒大学校花。对方还是他当初暗恋的白月光女神。原来高三断联后,对方一直对他念念不忘,送的礼物依
一碗云吞吞
离婚后,我用针灸打脸AI前夫
离婚后,我用针灸打脸AI前夫
关于离婚后,我用针灸打脸AI前夫:“签离婚协议时,顾晏辰把笔摔在我的针灸盒上:‘苏砚,你那几根破针,能比我的AI靠谱?’我没回头,只带走母亲传的青铜罗盘——三年前她因‘AI误诊’被骂到自杀,顾母却在葬礼上笑‘封建医术害人’,而我刚发现,母亲的手写诊疗记录被撕了关键页。后来,我的中医馆靠‘针灸救AI判死刑的男孩’火遍全网,公益门诊排到街尾,顾晏辰却红着眼堵在门口:‘砚砚,我停了AI项目,还找到当年
知意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