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图经玉根记》下卷(1/1)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图经玉根记》

下卷·图经开蒙

五、汴京集图谱,苏颂辨“真形”

北宋嘉佑二年,翰林学士苏颂奉诏编纂《本草图经》,府邸后院的空地上,堆满了各地呈送的药草图卷与标本。其中江南送来的一卷尤为细致:茎有棱,高一尺五寸,叶似枸杞带锯齿,紫花如蝶,根如葵根,旁注“润州南山沙参,治肺燥如神”——正是两百年前阿福画的竹片图的拓本。

苏颂每日晨起必翻这些图卷,发现蜀地的沙参图与江南的几乎一般无二,只是根须更粗壮些;而关中送来的标本,叶片锯齿更浅,却同样标注“七月紫花,根如葵根”。他让画师将各地图谱拼在一起,用朱砂勾勒出最共性的特征:“茎高一二尺,叶似枸杞而有锯齿,七月紫花,根如葵根。”

有一日,太医局的年轻医者送来一株“沙参”,说采自太行山区。苏颂细看,见其根细长如桔梗,叶无锯齿,便摇了摇头:“此非沙参,是桔梗科的荠苨。你看它根形不似葵根,叶边光滑,与图谱不合。”他取来润州的沙参标本,两相对比,“沙参甘凉,主润肺;荠苨甘平,主解毒,虽同科,性却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画师在一旁作画,苏颂特意叮嘱:“根须要画得润,像含着水;锯齿要画得锐,却不能失了柔和;紫花要画得垂,像带着露。”他说,草木的性情都在形态里藏着,画准了形,才能悟透性。夕阳透过窗棂,照在刚画好的沙参图上,朱砂勾勒的轮廓仿佛活了过来,紫花在纸上轻轻颤动。

六、《图经》传天下,医者循“图谱”

北宋元佑年间,临安府的陈医者最宝爱的书,是那本被翻得卷了角的《本草图经》。每当遇到不识的药,他便翻开沙参图谱,对照着“茎高一二尺,叶似枸杞有锯齿”的描述去辨认,从未出过差错。

这年冬天,临安城里流行“燥咳”,患者咳得胸口疼,痰少而黏,像要把肺咳出来。陈医者想起《本草图经》说沙参“根如葵根,甘凉润肺”,便按图索骥,让药工去天目山采沙参,又按书中“沙参与麦冬相须,润上焦燥”的配伍,开了沙参麦冬汤。

药工采回的沙参,果然与图谱分毫不差:根圆如葵根,断面泛着油光,叶边锯齿清晰。陈医者取来与桔梗对比,笑道:“你看,沙参根胖,性沉,能守;桔梗根瘦,性浮,能走。《图经》画得明白,用的时候便不会混。”

有个老妇人咳了半载,吃了无数药都不好,陈医者让她看沙参图谱:“这药生在阴坡,得湿气滋养,却能润燥,就像你这病,看着是寒,实则是燥,得用润法。”老妇人服药半月,咳止痰消,特意来谢:“先生的书真神,画的药竟能治病。”陈医者指着图谱说:“不是书神,是画这图的人,把草木的真性都看透了。”

七、乱世藏《图经》,山民守“药魂”

南宋建炎年间,战火燃到江南,临安府的书坊被焚,许多医书化为灰烬。药农之子阿竹从火场里抢出半卷《本草图经》,正是那页印着沙参图谱的残卷。

他带着残卷逃回天目山,见村里正闹“秋燥病”,老人孩子都喘得厉害。阿竹想起父亲说过,沙参能治燥咳,便按着残卷上的图谱,在山里找那种“叶似枸杞有锯齿,根如葵根”的植物。找到时,紫花已谢,根须在石缝里盘结,果然与图上一般。

他将沙参根与残卷上提到的“玉竹”同煮,药汤甘润,救了不少人。有外乡医者逃难路过,见了这药,却说是“荠苨”,阿竹急得掏出残卷:“你看,图上画的根是圆的,叶有锯齿,这就是沙参!”医者见了图谱,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竟把《图经》的话忘了。”

阿竹把残卷小心地裱在木板上,挂在茅舍墙上。每当有人来求药,他便指着图谱说:“这是《图经》上的沙参,照着它找,准没错。”木板上的墨迹被山雾打湿,却越发清晰,像在说:就算乱世,草木的真性也不能丢。

八、药脉贯古今,图谱续新篇

明代弘治年间,徽州的药商程氏家族,世代收藏着一部宋刻本《本草图经》。程家药铺的柜台上,总摆着一盆沙参,与书中图谱对照着,让学徒们辨认。

程家传人程远山,不仅懂药,更爱考证。他发现祖父留下的《本草图经》批注里,记着“沙参生者凉,制后温”的用法——这是《图经》没写的,却是民间摸索出的经验。他便在沙参采收后,分出生晒、蜜炙两种,生晒的治燥咳,蜜炙的补肺气,生意格外好。

有一年,南京的太医来徽州采办药材,见了程家的沙参,赞道:“与《图经》丝毫不差,比京城的还好。”程远山取出图谱:“不敢当,只是照着老祖宗的图,守着老祖宗的法。”他又说,“《图经》说根如葵根,却没说这根埋在土里三寸最润;说叶似枸杞,却没说晨露未干时采叶,泡茶最清。这些,都是山里人一代代试出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太医回去后,将程家的经验写进了《本草蒙筌》,补充了《本草图经》的未尽之言。程远山望着药圃里的沙参,紫花在春风里摇曳,忽然明白:《图经》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它把草木的模样记下来,是为了让后人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懂它,去用它,让草木的故事,永远说不完。

结语

从唐代药农阿福的竹片画,到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从乱世山民守护的残卷,到明代药商的实践补充,沙参的形态记载,恰是中医“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完美注脚。《本草图经》的价值,不仅在于定格了沙参的“形”,更在于它启发后人:认识草木,既要观其形,更要悟其性;传承医道,既要守其典,更要拓其用。

那些藏在图谱之外的民间智慧——何时采挖最润,如何炮制最宜,与何药配伍最效——与文献记载相互滋养,共同构筑了沙参的药用体系。这告诉我们:草木从不会被文字束缚,正如医道从不会被典籍禁锢,它们永远在实践的土壤里,生长出新的可能。

赞诗

图经传古意,玉根识本真。

锯齿含清露,紫花带月痕。

甘凉滋肺腑,形态定乾坤。

千载丹青在,春风满药园。

尾章

如今,在国家图书馆的古籍部,宋刻本《本草图经》的沙参图谱仍静静躺着,朱砂勾勒的线条历经千年,依旧清晰。而在安徽的药圃里,药农们仍会对照着复刻的图谱采收沙参,他们说:“按图挖,错不了,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准头。”

现代植物学家用显微镜观察沙参的细胞结构,发现其含有的皂苷成分确有润肺功效,这与《本草图经》的记载不谋而合。科技的进步,不是否定了古老的图谱,而是用新的语言,印证了那些藏在形态里的真理。

沙参依旧在每年七月绽放紫花,茎高一二尺,叶带锯齿,根如葵根,遵循着《本草图经》描述的模样。它知道,自己的形态被记在纸上,更被记在无数双触摸过它的手心里,记在从唐宋到今天,从未断过的药脉里。而那部《本草图经》,早已不是一卷冰冷的典籍,它成了草木与人类之间的信物,证明着:只要我们愿意俯下身,草木总会把最珍贵的秘密,说给我们听。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宝莲灯:我是爹住?
穿越宝莲灯:我是爹住?
关于穿越宝莲灯:我是爹住?:“天上下凡三圣母,生下沉香和爹住……,铁憨憨大学生刘泽穿越成中沉香的双胞胎弟弟,“我是爹住?,死缠烂打抱上面冷心热的舅舅杨戬(焦恩俊版)的金大腿,学法术、修仙,闯地府,闹天庭,游龙宫,“我舅是二郎神,我舅姥爷是玉帝!,依靠强大的靠山和不要脸的铁憨憨性格,还有王母的宠溺(因为理解王母),让他在三界六道留下传奇。
窗台的仙人球
公主,您驸马又死我手上了
公主,您驸马又死我手上了
关于公主,您驸马又死我手上了:(正文he番外be)“记住这种疼痛。林昭冷眼看着她挣扎,“每七日发作一次,只有本宫有解药。特工萧烬死前最后悔的,是没能抱住那个为她挡枪的女孩。再睁眼,烧红的烙铁已压上她的锁骨——“既然是我的狗,总要留个记号。皮肉焦灼的气味在地牢弥漫,暗红金属烙下莲花纹样。萧烬咬碎嘴唇,却在剧痛中看清了长公主的脸——竟和前世为她而死的白月光一模一样!“从今往后,你就是本宫的隐刃。于是
即墨千秋
九霄战龙诀
九霄战龙诀
曾是天赋惊绝的少年林霄,三年前遭人伏击,经脉尽断,从云端跌入泥沼,沦为全寨笑柄。旁人皆以为他此生永为废人,唯有林霄自己知道,意识海中那枚伴他穿越而来的龙形玉佩,藏着改变命运的秘密。当玉佩微光闪烁,残破经脉竟生出愈合迹象,失传万古的悄然浮现。“三年之辱,我必百倍奉还!“欺我林家者,我林霄定要踏平其寨!从青冥十八寨的泥沼中崛起,到凌霄宗的风云诡谲,再到搅动王朝格局的惊天风暴,林霄手握龙玉,身怀绝世
梦缘相忆
天道神决
天道神决
关于天道神决:家族少主6岁男孩林默既然是一个废物没有仙根一场机缘巧合下,苏醒前世记忆前世被好兄弟在最成功的巅峰连伙暗害最后一刻完成圆满成功转世轮回见识过修行之路的残酷,他决定韬光养晦。兄第修行,家族试炼,他就混在凡人推,在无数目光见证下,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无聊的时候带着面具做个背后搞事的老六。直到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很神秘
墨雨云天
东方圣人京华录
东方圣人京华录
关于东方圣人京华录:林砚携祖传八极拳功底与微弱能量感知力初闯京华,租房遇黑中介、入职遭职场倾轧,却凭一股韧劲辞职创业,成立“东方智造深耕智能环保与灵汐能量技术。他在商战中击退沈家垄断、抵御境外资本做空,更意外卷入玄渊界暗潮——暗幽族操控的暗影会觊觎地球龙脉,他习得,融合灵汐能量进阶“情绪预判“远程感知,联合武侠盟、正直官员(如苏清媛之父)破官场贪腐、查能量污染。苏清媛始终与他并肩,从职场解围到共
酒店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