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雀脑芎·珠圆卷》(上卷)(1/1)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楔子

宋嘉佑年间,苏颂奉诏编撰《本草图经》,遍历九州,采集药图,至蜀地芎山,见一种川芎根茎“圆如雀卵,凸若雀脑,色如蜜蜡,断面油润”,叹曰:“此真雀脑芎也!”

“雀脑”者,麻雀之脑也,圆融饱满,藏精聚气,虽小却含生灵之机;“芎”者,行气活血之药也。雀脑芎,即形若雀脑的川芎,其根茎圆凸如珠,环纹细密如雀脑纹路,断面油点如星,辛香醇厚——恰如中医所言“形者神之质”,这圆润饱满之形,正藏着“精气充盈,药效峻猛”的密码。

它生长于芎山阴坡的腐殖土中,需三年方成,第一年生苗,第二年长根,第三年根茎方得“雀脑”之形。蜀地有谚:“三年一雀脑,十年一药仙”,言其珍贵。而故事的开端,便在芎山脚下的“雀坞村”,村里的“雀婆”,与这雀脑芎的缘分,始于一只坠巢的幼雀,那雀脑的圆,竟与她日后采得的芎根,有着惊人的相似。

第一回 芎山春深藏珠玉 幼雀坠巢识真形

雀坞村的春天,是被芎山的辛香染透的。清明刚过,坡地上的川芎苗便铺成一片翡翠,羽状复叶青翠如羽,叶尖挂着的晨露,映着日头,像无数碎钻。七岁的雀婆(那时还叫“阿雀”)跟着祖母往山上去,她的小布兜里,总装着给雀鸟的谷粒。

行至“雀鸣坡”,忽闻幼雀哀鸣,阿雀循声望去,见一只麻雀幼雏从巢中坠下,摔在川芎苗旁,脑袋耷拉着,圆滚滚的脑壳上沾着草屑。“祖母,它不动了!”阿雀捧着幼雀,急得要哭。祖母接过,轻轻抚摸幼雀的脑袋:“雀脑圆,藏元气,许是撞晕了,放芎苗上晒晒,或许能醒。”

阿雀将幼雀放在一株粗壮的川芎苗上,自己蹲在旁边守着。日头升高,芎苗的辛香越来越浓,幼雀竟慢慢抬起头,眨了眨黑豆似的眼睛,扑棱棱飞进了灌木丛。阿雀望着它的背影,忽然发现,脚下那株川芎的根茎,从土里冒出一点,圆鼓鼓的,竟和幼雀的脑袋有几分像!

“祖母,你看这根!”她指着那点凸起。祖母笑着挖开表土,露出一小节根茎,果然圆如雀脑,带着细密的环纹:“这是雀脑芎的苗,要长三年,根才能长得像雀脑,那时的药,才叫真管用。”她教阿雀认雀脑芎的苗:“叶比普通川芎更厚,色更深,茎基部带紫晕,像雀羽的颜色;根须短而密,像雀爪,抓土牢。”

阿雀把这事记在心里,此后每次上山,都要去雀鸣坡看看那株川芎苗,给它拔草、浇水,像守护那只幼雀。三年后,当她跟着祖母挖出第一株雀脑芎时,那根茎圆如雀卵,顶端凸起如雀脑,褐中带黄,断面油点如星,辛香醇厚得能熏香半只竹篮,她忽然懂了祖母的话:“圆融之物,多藏精气,雀脑芎能治头痛,就因它这雀脑般的形,能聚气透脑。”

第二回 汴京贵客患头风 寻常芎药难建功

雀坞村的雀脑芎,因产量稀少,只在本地流传。直到宋熙宁年间,汴京大贾王元宝途经蜀地,染上了头风病,才让它的名声初显。

王元宝素来体丰,喜食肥甘,这次入蜀,贪凉饮冷,又逢连日阴雨,忽发头痛,痛在巅顶,如被重物碾压,伴恶心呕吐,卧床不起。蜀地医者用了防风、白芷、普通川芎,虽能暂缓,却总反复,王元宝愈发烦躁:“难道蜀地就没有能治我这头痛的药?”

管家听闻雀坞村有位“雀婆”,善用一种“雀脑芎”治头痛,便备了厚礼来请。此时的阿雀已年近三十,因一手辨识雀脑芎的本事,被村里人唤作“雀婆”。她来到王元宝住处,见他面色潮红,舌苔厚腻,脉象滑数,知是“痰湿上蒙,浊阴不降”,普通川芎虽能行气,却嫌力薄,难以穿透厚重的痰湿。

“贵人的头痛,如乌云罩顶,需得有穿透力的药,”雀婆道,“寻常川芎,根形扁散,力不足;唯有雀脑芎,形圆气足,能像雀鸟穿云,直透巅顶。”王元宝半信半疑:“不过是形状不同,药效能差多少?”雀婆取出随身携带的雀脑芎,与普通川芎放在一起:“贵客请看,雀脑芎圆如雀脑,油点密而亮,辛香更烈,这便是精气足的证验。”

王元宝的管家怕有诈,坚持要先试药。雀婆取来雀脑芎,切片,与半夏、天麻、白术同煮——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潜阳,白术健脾祛湿,雀脑芎行气透脑,四药相配,恰如“驱散乌云,露出晴空”。药汤煮出来,辛香中带着一股沉郁的甘味,不似普通川芎那般燥烈。

第三回 雀脑初显穿云力 辛香直透巅顶关

管家先尝了半碗药汤,半个时辰后说:“腹中暖,头略轻,不像前药那般燥。”王元宝这才肯喝,药汤入喉,先是一股暖流往下走,化开腹中的痞闷,随即一股辛香逆势而上,像一只雀鸟,穿过喉咙,掠过胸口,直冲天灵盖。

“嗯?”他轻呼一声,只觉巅顶的重压感竟减轻了些,像被什么东西轻轻顶了一下,恶心感也消了。“这药……竟能钻到头顶?”他又喝了半碗,躺了片刻,竟能坐起来喝茶了,对雀婆道:“姑娘的药,果然与寻常不同。”

雀婆解释:“雀脑芎形圆如雀脑,气聚而不散,故能穿透痰湿,直抵病所;普通川芎形扁,气易散,对付轻症尚可,遇您这厚重痰湿,便力不从心了。《本草图经》说它‘状如雀脑’,这‘状’里,藏着‘力’呢。”她又调了方子,加了茯苓助白术祛湿,让王元宝连喝五日。

第五日,王元宝竟能骑马出游,特意去雀鸣坡看雀脑芎生长的地方,见那川芎叶厚茎紫,根须抓土牢固,感叹道:“天地造物真奇,竟能长出这般合人心意的药!”他要重金买下所有雀脑芎,雀婆却道:“此药每年产量有限,需留种,还得给村里人备着,贵客要,我可分您一半,再多,便得等来年了。”

王元宝虽富,却也敬医者仁心,便依了她,只买了一半,临走时问:“这药如此神奇,可有故事?”雀婆便讲了那只幼雀与第一株雀脑芎的事,王元宝听得入神,说:“我要把这故事带回汴京,让太医也知道蜀地有此神药。”

第四回 雀坞口传辨真伪 圆融之性合医理

王元宝走后,雀脑芎的名声在蜀地传开,药商纷纷来雀坞村收购,却常把普通川芎当作雀脑芎。雀婆便教村民辨真伪:“真雀脑芎,三年生,根茎圆如雀卵,顶凸如雀脑,重约三钱,断面油点密而亮,辛香醇厚,嚼之先辛后甘;假的多是一年生,形扁,顶平,油点少,味辛烈而苦。”

有个药商不信,拿着普通川芎来试,雀婆用它给一个轻症头痛的村民煮汤,果然见效慢,且喝后燥渴;换了雀脑芎,村民喝一碗便说:“这药像带着劲儿,直往头上冲,比刚才的药灵多了!”药商这才信服,以高价收购雀脑芎。

雀婆还教大家储存雀脑芎:“用陶缸装,缸底铺干谷壳,防潮;每两层川芎间垫桑皮纸,吸潮气;放通风处,忌暴晒,暴晒会让油点瘪,辛香散。”她解释:“雀脑芎贵在圆融含气,储存得法,气才不散,就像雀鸟护卵,得恒温恒湿才行。”

村里的老秀才,读过《本草图经》,见雀婆如此懂雀脑芎,便与她探讨:“书中说雀脑芎‘状如雀脑’,姑娘觉得,这形与药效有何关联?”雀婆指着天上的圆月:“月满则明,圆融则盛,草木也如此。雀脑芎圆如雀脑,能聚气,故透脑力强;其状如雀脑,与人体脑形相契,故能‘同气相求’,直击病所,这便是‘天人合一’吧。”

老秀才抚须叹道:“姑娘所言极是!《黄帝内经》说‘形与神俱’,雀脑芎的形,便是它的神,难怪能治头痛如神。”他提笔写下《雀脑芎辨》,其中有云:“圆融藏精,雀脑聚气,三年乃成,透脑如矢,此非人力,乃天地造化之妙。”

秋分时,雀坞村又到了采雀脑芎的时节,阿雀带着村民,在雀鸣坡小心翼翼地挖掘,每挖出一株,都要赞叹一声:“多圆啊,真像雀脑!”夕阳下,竹篮里的雀脑芎泛着蜜蜡般的光,辛香混着泥土的气息,飘向芎山深处,仿佛在预告,这株形如雀脑的草木,故事才刚刚开始。

(上卷终)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窥心宝鉴
窥心宝鉴
关于窥心宝鉴:古董世家传人谢砚相亲失败,却意外觉醒读心术,一眼看穿人心善恶,捡漏鉴宝无往不利。岂料竟听见盗墓贼心声——他们要动千年古墓,他果断出手截胡,从此开启惊险人生。掌眼古玩界,纵横商政名利场,谱写传奇人生!
七星糖
不是野种吗?我找后爸你哭什么?
不是野种吗?我找后爸你哭什么?
关于不是野种吗?我找后爸你哭什么?:“拿着五百万离开的时候,想过今天会跪着求我救你的‘野种’吗?霍辰烨认定林时烟是为钱背叛的虚荣女人。五年后职场重逢,她身边病弱的儿子,更坐实了他的恨意。他的报复直白而残忍:亲手驳回她半月心血,当众羞辱;在她求助时,让未婚妻挽臂炫耀:“我现在选的人,才叫门当户对。他旗下掌控着救她儿子的唯一新药,却将药瓶视为玩弄她的筹码。直到雨夜,她抱着高烧抽搐的儿子跪在车前。他降
桃花笺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穿越+系统+多女主+商战+权谋+冒险+星球大战)穿越四十年代的广西边远山区,家里两房妻子9个小娃娃,如何利用系统和先知优势,带领家族穿越乱世
哥特努力
理科生修仙
理科生修仙
关于理科生修仙:顾危,辛辛苦苦逆天改命谈笑间能让天崩让地裂的魔尊,重生到以前窝窝囊囊灵根尽毁、人人可欺的废人时期。就在他被后母刀光剑影阳谋明害时,捡到了他的那个男人,正对着一株仙草认真记录:“样本A,光合作用效率是菠菜的3.5倍。顾危:“?林霄,前理科状元,现穿越来的科研工作者。他看着眼前这个病弱阴郁美人,递过一碗漆黑的药汤,严谨地说:“根据临床数据分析,你喝下这个,存活率是50%。顾危冷笑,准
鲸落999
开挂人生黄金瞳
开挂人生黄金瞳
关于开挂人生黄金瞳:大学生张大山落魄回村,成了乡亲们眼中的笑话。一场意外,他竟开了“天眼——能看清土地的病根、庄稼的元气、牲口的气血。这本事不玄乎,就为土里刨食。他看准病根下药,领着村民搞合作社,种出的瓜果蔬菜成了金字招牌。日子刚有起色,红眼病的村民、刁难的奸商、黑心的开发商便接踵而至。这双“黄金瞳看物看人更看人心。且看张大山如何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用这双眼睛辨明善恶,带咱靠山屯的父老乡亲,
叙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