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港综之一个大佬的诞生》最新章节。
			     被围在人群中的霍生和王冬此时一头雾水——不是说好只是来参观农业基地吗?
 怎么突然冒出来一群地方官员接待?
 不过两人都是见惯场面的人物,面上依旧客客气气,与众人寒暄周旋。
 刚认识了一圈人,就听见林宗辉招呼大家先去会议室坐下再说。
 前往会议室的路上,王冬被邓书记拉着叙话,此时正说到1963年港岛大旱。
 当时京城拍板决定建设东深供水工程,惠阳地区也出了三千人参与建设。
 王冬也配合地说着“情深义重”“感谢同胞”之类的客套话。
 其实他心里并不太在意这事——当时他的生意已小有起色,并没受到缺水影响。
 再说二十多年过去,这些年港岛也没少反馈内地。
 他干脆把话题一转,聊起了1962年的“华山救亲”事件。
 那时港岛还没有什么“大圈帮”的说法,大家都把逃港同胞当作自己人。
 成千上万人自发涌向华山边境,送水送饭,甚至把素不相识的人藏进自己家里。
 邓书记听他说起这段,原本准备好的不少话一时也说不出口了。
 没给他们继续深谈的机会,一行人刚在会议室落座,林宗辉就主动主持会议:
 “各位,今天林董原本就安排了一场内部会议。”
 “因为待会还要参观,而林董今晚必须赶回深市,明天另有行程,会议无法推迟。”
 “刚才我与林董商量过,会议照常进行,欢迎各位旁听。”
 “现在,让我们欢迎林董讲话!”
 说完,他带头鼓起掌来。
 “啪啪啪——”
 会议室里永辉的管理层和研究员们纷纷配合鼓掌,惠阳地区的官员也很给面子地跟着拍手。
 林祖辉在掌声中站起身,微笑着双手向下压了压。
 “不用这么客气,我其实是个甩手掌柜。”
 “永辉农业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努力。虽然还没正式参观,但不到一年时间,这里的改变有目共睹。”
 “我记得去年中秋,我带着资金来这里投资。”
 “那时别说公路,连土路都泥泞不堪,这里真是一穷二白。”
 “资金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如果没有大家的努力,再多的钱也只是一堆废纸。”
 会议室里再次响起掌声。
 农业公司的人眼神热切——过去的努力得到老板认可,怎能不激动?
 林祖辉稍等片刻,待掌声平息后才继续:
 “事实上,农业公司的发展不止有经济意义,也不仅仅给我们自己带来好处。”
 “农产品销售我们要交税,地方税收增加了,就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公司赚钱了,要给员工发工资,员工有钱了就要消费。”
 “刚才来的路上,我看到路边开了不少饭馆、商铺,显然这里比过去繁华得多。”
 “我们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地方发展,也让周边村镇慢慢富裕起来。”
 说到这儿,林祖辉的开场白差不多了。
 他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可是,我看了公司最近上报的文件,发现大家的心态出了很大问题。”
 “问题出在哪?”
 “安于现状!”
 “对公司发展规划不清晰,对公司的愿景和未来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公司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只看到眼前,觉得永辉是家港资企业,大家的任务就是种菜供应港岛。”
 “后来发现批发市场也能卖,就抱着‘少赚也是赚’的心态,把多余的蔬菜往批发市场送。”
 “然后呢?”
 “大家就满足了?”
 “觉得赚到钱了,公司会一直开下去,大家可以像国企职工一样混一辈子?”
 听到这话,包括林宗辉在内,众人的表情都渐渐严肃起来。
 刚才这番话,确实说中了不少人的心思。但既然老板特意点出来,就代表他对现状不满意。
 老板不满意,谁还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