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第六百六十三章 时间紧迫(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最新章节。

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国内的那些人,现在想要他命人可不在少数,还是尽量避免抛头露面为好。

飞机随即起飞,在经历了烦躁的爬升过程后很快便归于平稳,廖铭禹通了通难受的耳膜,舒舒服服的躺坐在座椅上。

这架基地才生产出来的C74运输机比上一代不知道强了多少倍,不愧为第一代“环球霸王”,虽然引擎的轰鸣声依旧很吵,但稳定性和舒适性还是高了一个档次,至少不像C47那样颠簸得要命。

第一批送至芒市的物资主要以粮食、衣物、药品为主,先帮那里的部队解决后勤问题,再让他们分批入缅,在南坎接受整编。

而答应给虞啸卿的首批物资也在路上,2个团的全美械武器装备在别人眼里或许是可望不可及的存在,但对于廖铭禹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有了基地后勤工厂这个下金蛋的“母鸡”,那点东西根本不值一提,用来作为合作共赢的筹码,相信虞啸卿还一定觉得赚大了。

毕竟廖铭禹缺的是人,而虞大军座更缺这些真枪真炮,只要打开了对方的胃口,后面的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

最近也有个好消息,基地发展已经到了一个临界值,可以进行更高的升级,这次廖铭禹火急火燎的回黑河就是为了此事。

现在基地等级为三级,再升一级意味着又能解锁更多科技项目,离最终完全体状态更进一步。

……

另一边,有了71军的支持,滇西收编计划进行得还算相对顺利,路上少了阻拦和关卡,远征军运输队进入滇西方便了不少。

范绍增这段时间算是跑断了腿,不过也是收获满满,许多将领都响应了他的号召,甚至还有一些老部下冒着枪毙的风险也要脱离原部队,到芒市集结。

从某些方面讲,范绍增现在的声望早就盖过了廖铭禹,在西南这一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毕竟远征军打穿缅甸赶跑日本人的功绩都被老蒋算在他头上,很多人都把他视为民族英雄崇拜不已。

远征军动用了大量运输部队车辆,从滇缅公路一批又一批的将这些人运到缅甸境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从芒市接收了九万人到南坎,剩下的也在抓紧时间奔赴缅甸。

在面对上峰指派的调查专员,虞啸卿只好让手下部队表面配合,尽可能为远征军拖延时间。

时不时还在边境线上与203师的人演演冲突的戏码,双方士兵朝天开枪,炮弹落在没人的伪装目标上,营造出已经开始交战的氛围。

不过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很快调查专员嗅到了一些不寻常的味道,并逐一汇报上去。

刚回到昆明行营司令部的何应钦大为震怒,分别从保山和大理方向调集第六军、66军向芒市进发,势必要惩治这些个乱臣贼子。

时间越来越紧迫,虞啸卿也不好明着帮忙,只能封锁一些关卡,甚至扣押一些人员,好向上面的长官交代。

从清单上来看,这次能收编的部队共计15万七千多,主要是川军队伍和桂军。

十五万人就是十五万张嘴,光吃饭一天就得消耗海量物资,这么庞大的人员数量对后勤有着不小的压力。

其实这次收编最难走的还是从芒市到南坎的这段路,地形崎岖人员行动力差,若仅用步行不知要走到猴年马月。

范绍增还在芒市指挥士兵修建了一个临时机场,通过运输机加快运兵效率,只要到了南坎一切就方便多了,何应钦就算再生气也不可能派兵入缅…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