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史诗看古今

第775章 枢密院外,红墙内(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嘻哈史诗看古今》最新章节。

第一章 雨夜撞破的秘密

嘉佑八年的秋雨,比往年来得更急些。

苏小妹抱着半旧的食盒,深一脚浅一脚踩过开封府衙前的青石板路。雨帘把远处的鼓楼遮得只剩个模糊轮廓,她拢了拢身上的素色布裙,檐下灯笼的光在积水里晃出细碎的金斑,映着她鬓边那朵刚摘的白茉莉。

“吱呀”一声,枢密院侧门被人从里拉开。

苏小妹下意识往柱子后躲了躲,食盒的棱角硌得掌心发疼。她是来给当值的丈夫苏轼送御寒的姜茶,怎料先撞见的不是自家夫君,却是那朝堂上翻云覆雨的枢密使——王安石。

雨幕里,王安石没穿朝服,一身半旧的青布直裰沾了不少泥点,平日束得整齐的须发也有些凌乱。他手里抱着个沉甸甸的木匣子,正低声对门房交代着什么,语气是苏小妹从未在朝堂议论中听过的温和。

“明日让张嬷嬷把这匣子里的药材送到城西那户人家,记得亲自看着煎好,莫要让旁人经手。”

门房连连应着,又问:“大人,那方子还是按老样子加甘草?”

“嗯,孩子脾胃弱,多放些能中和药性。”王安石抬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指尖划过眼角时,竟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柔色,“另外,把廊下那坛新酿的桂花酒也捎去,她夫君昨日捎信说馋酒了。”

苏小妹攥着食盒的手猛地收紧。谁都知道,王安石在朝堂上是出了名的“拗相公”,论政时能把御史中丞怼得面红耳赤,连皇帝都得让他三分。可眼前这副记挂着别家妇孺饮食的模样,哪有半分传闻中那般不近人情?

正愣神间,身后忽然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苏轼撑着油纸伞走来,伞沿往她这边偏了偏,低声笑道:“傻站着做什么?姜茶都要凉透了。”

话音刚落,不远处的王安石也转过了身。四目相对的瞬间,苏轼脸上的笑意淡了些,下意识拢了拢官袍的下摆——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前日在朝堂上还为青苗法的推行吵得不可开交,此刻狭路相逢,气氛顿时有些凝滞。

王安石倒先开了口,目光落在苏小妹怀里的食盒上,语气平淡无波:“子瞻有贤妻,倒是好福气。”

“介甫大人过奖了。”苏轼拱了拱手,语气带着几分疏离,“只是不知大人深夜出宫,是有公务在身?”

王安石没接话,只指了指门房手里的木匣:“些许私事。”说罢,他又看了眼苏小妹鬓边的茉莉,补充道,“这花养得好,雨天也能这般精神。”

苏小妹脸颊一热,刚要道谢,王安石已转身走进了雨里。青布身影很快被雨幕吞没,只留下那坛桂花酒的香气,混着雨水的湿气,在空气里慢慢散开。

苏轼看着他的背影,轻轻“哼”了一声:“这拗相公,倒也有不谈论国事的时候。”

苏小妹却没接话。

她望着那扇重新关上的侧门,心里忽然冒出个念头:朝堂上的王安石与此刻的王安石,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第二章 后院的交锋

三日后,是司马光的六十寿辰。

司马府的后花园里,牡丹开得正盛。红的、粉的、白的,一簇簇压在枝头,引得不少女眷驻足观赏。苏小妹正陪着司马光的夫人张氏说话,眼角余光却瞥见了角落里的王安石夫人吴氏。

吴氏穿着一身深蓝色的缂丝褙子,手里正择着一盘新摘的毛豆。她身边的小丫鬟笨手笨脚,把毛豆撒了一地,吴氏却没生气,只是弯腰捡起,轻声道:“慢些,这豆子要用来做你家公子爱吃的酱豆。”

苏小妹心头一动。她早听说吴氏贤淑,却没想到王安石家里竟是这般烟火气。正想着,就见苏轼和司马光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个意想不到的人——王安石。

原来,司马光虽与王安石政见相悖,却素来敬重他的为人,特意遣人送了请柬。王安石竟真的来了,还拎着个食盒,里面是吴氏亲手做的枣泥糕。

“君实兄,些许薄礼,不成敬意。”王安石把食盒递过去,语气诚恳。

司马光笑着接过:“介甫能来,老夫已十分欢喜。”

苏轼站在一旁,眉头微蹙。他实在想不通,朝堂上针锋相对的两个人,私下里怎么能这般平和。正思忖间,就听张氏喊道:“子瞻,小妹,快过来尝尝介甫夫人做的枣泥糕。”

几人围坐下来,吴氏给苏小妹递了块糕:“听闻苏夫人擅作诗词,日后倒想讨教讨教。”

“夫人客气了,小妹不过是随手写写。”苏小妹接过糕,入口绵软香甜,带着淡淡的枣香。

王安石看着吴氏和苏小妹相谈甚欢,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他刚要开口,却见苏轼放下茶杯,语气带着几分试探:“介甫大人,前日朝堂上所言青苗法,在下仍有疑虑。若按此法推行,恐会加重百姓负担。”

气氛瞬间僵住。司马光刚要打圆场,王安石已开口回应,语气严肃却不尖锐:“子瞻顾虑不无道理,但如今国库空虚,百姓流离,青苗法虽有瑕疵,却是当下可行之策。若子瞻有更好的法子,王某洗耳恭听。”

“我……”苏轼一时语塞。他虽反对青苗法,却也没想出更合适的对策。

就在这时,吴氏忽然笑道:“你们这些男人,一见面就谈国事。来,尝尝这新沏的雨前龙井,刚从杭州运来的。”她给王安石和苏轼各倒了杯茶,茶汤清亮,香气扑鼻。

王安石端起茶杯,指尖在杯沿摩挲了一下,看向苏轼:“子瞻,政见不同无妨,但为国之心,你我应是一致的。”

苏轼抬眸,对上王安石的目光。那双平日里在朝堂上透着锐利的眼睛,此刻竟带着几分坦荡。他忽然想起前日雨夜,王安石记挂着百姓药材的模样,心头的芥蒂竟消了些,点了点头:“介甫所言极是。”

苏小妹看着眼前这一幕,悄悄松了口气。

朝堂上的争锋,与后院里的烟火,原是可以在这些人身上共存的。

第三章 意外的援手

入夏后,开封府爆发了瘟疫。

起初只是几户人家染病,没过几日,竟蔓延到了整个城南。街道上行人寥寥,偶尔传来几声咳嗽,让人心里发慌。苏轼身为开封府判官,整日奔波在疫区,忙得脚不沾地。

苏小妹在家中打理着药炉,熬制预防瘟疫的汤药。丫鬟小翠跑进来,脸色发白:“夫人,不好了!东街的李婆婆家,三个孩子都染病了,家里连买药的钱都没有!”

苏小妹心里一紧。李婆婆是个孤老,平日里靠缝补度日,哪经得起这般折腾。她连忙装了两包药材,又拿了些碎银,匆匆往外走。

刚出巷口,就见一辆青布马车停在路边。车帘掀开,竟是王安石。他穿着一身粗布衣裳,脸上蒙着布巾,身边跟着两个拎着药箱的郎中。

“苏夫人这是要去何处?”王安石的声音透过布巾传来,有些模糊。

“去东街李婆婆家,她家孩子染了瘟疫。”苏小妹急声道。

王安石点了点头:“正好,我等也正要去东街巡查。上车吧,路上快些。”

苏小妹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连忙上了马车。车厢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王安石正低头整理着药方,手指上沾了不少墨渍。

“大人怎会亲自来疫区?”苏小妹忍不住问道。

“瘟疫蔓延,百姓遭殃,我身为枢密使,岂能坐视不理?”王安石头也没抬,语气平淡,“这些药方是太医署新拟的,试过几例,效果尚可。”

说话间,马车已到东街。李婆婆家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孩子的哭闹声。王安石率先走进去,郎中紧随其后。他蹲下身,仔细查看孩子的病情,又摸了摸他们的额头,轻声道:“烧得不算太厉害,先喂药,再用温水擦身。”

吴氏不知何时也来了,手里拎着食盒,里面是熬好的米粥和小菜。她把食物放在桌上,对李婆婆道:“婆婆,您也吃点东西,身子垮了可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为了赚钱给母亲治病,莫闻来到黑工厂打工,却没想误入人贩子组织。遭到殴打时,记忆苏醒,发现自己来到一人之下世界,并且马上就要被噶腰子。关键时刻觉醒,能够获得所有武侠小说中的神功,开局得到,将异人打手的炁全部吸光,成为异人。莫闻发现,只要击败,击杀别人,就能获得新的武功。为了给母亲治病,为了变强,莫闻成为异人雇佣兵。至此,圈子里多出了一位超级狠人。风正豪:“莎燕,为了风家的未来,你必须嫁给莫闻。王也
爱吃黑豆粥的血尸大帝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