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史诗看古今

第717章 权相浮沉:章惇的千年功过论(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嘻哈史诗看古今》最新章节。

曾布等大臣附和向太后:“章相公说得太过分了,端王素有贤名,适合继位。”

章惇据理力争:“立君是大事,关系到大宋江山社稷!端王每天就知道踢球、画画,这样的人怎么能当皇帝?”他跪在地上,“太后三思啊!若立端王,大宋危矣!”

向太后根本不听,强行下旨:立端王赵佶为帝,即宋徽宗。章惇气得浑身发抖,却无能为力。

徽宗继位后,向太后趁机打压章惇,把他贬为越州知州。章惇离开京城那天,新法大臣都不敢来送行,只有几个老部下偷偷在城外给他塞了些盘缠。

“大人,您为什么非要反对立端王?”老部下不解,“明哲保身不好吗?”

章惇叹了口气:“我是宰相,要对大宋江山负责。端王确实不适合当皇帝,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江山毁在他手里。”他望着汴梁的方向,忧心忡忡。

越州任上,章惇依旧勤于政务。他发现当地赋税不均,就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收税,让富户多交税,贫户少交或不交。富户们联名告到京城,说章惇“搜刮民财”。

徽宗本就对章惇不满,立刻下旨把他贬为潭州知州。不久后,又贬为雷州司户参军,和当年的寇准一样,被流放到了南疆。

雷州的条件比越州艰苦得多,气候湿热,瘴气弥漫。章惇带着家人来到雷州,住在简陋的民房里。当地百姓听说他是被贬的宰相,都来看热闹,有人还扔石头骂他“奸臣”。

儿子章援气得要去找人理论,被章惇拦住:“百姓不懂内情,随他们去吧。我们只要清清白白做人,就行了。”

章惇在雷州没有消沉,他教当地孩子读书,帮百姓看病,很快赢得了百姓的尊重。

有一次台风来袭,他带头加固堤坝,差点被洪水冲走。

百姓们感动地说:“章大人真是个好官啊!”

第四章 奸臣标签的千年沉冤

崇宁元年,蔡京拜相,开始大规模迫害旧党和新法中的异己。他把章惇列为“元佑党籍碑”中的奸臣,污蔑他“诋毁先帝,动摇国本”,又把他贬为舒州团练副使,安置睦州。

章惇此时已经七十多岁,身体越来越差。接到贬谪诏书那天,他正在院子里种蔬菜,咳嗽得直不起腰。儿子章援哭着说:“爹,蔡京太过分了,我们上书辩解吧!”

章惇摆摆手:“辩解无用,历史自有公论。”他看着自己种的青菜,“你看这菜,不管别人怎么说,该长还是要长。做人也一样,只要问心无愧,就行了。”

同年十一月,章惇在睦州去世。消息传到京城,蔡京不许为他立碑,不许入葬祖坟,还下令销毁他的所有着作。章惇的家人只能偷偷把他葬在睦州的乱葬岗,连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

但百姓们没有忘记章惇。陕西的茶农每年都会祭拜他,感谢他当年改革茶法;河湟地区的百姓把他的画像挂在家里,纪念他收复失地的功绩;雷州的百姓为他修建了一座小庙,虽然不敢叫“章公祠”,但香火一直不断。

靖康之变后,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后,人们开始反思亡国的原因,有人想起章惇当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的话,无不感叹章惇有先见之明。

宋高宗在临安称帝后,大臣李纲上奏:“章惇虽然专权,但新法有可取之处,他反对立徽宗也是正确的,请求为他平反。”

但高宗顾及向太后的颜面,没有同意,只是允许章惇的家人把他的遗骸迁回祖坟安葬。章惇的儿子章援捧着父亲的骨灰,一路从睦州迁回福建浦城,沿途百姓自发祭拜,哭声不断。

绍兴年间,史学家李心传编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详细记载了章惇反对立徽宗的经过,评价道:“章惇之议,虽出于私怨,然端王的确不君,其言有可取者。”

元朝修《宋史》时,脱脱等史官受旧党影响,把章惇列入《奸臣传》,说他“性残忍,好报复,终至于败”。这个评价影响了后世几百年,章惇的奸臣标签就此定型。

但民间对章惇的评价却不一样。说书先生在讲宋史时,会说他“变法强国,却遭贬谪”;陕西、河湟等地的百姓,一直把他视为恩人。明朝时,有个叫郎瑛的学者在《七修类稿》中写道:“章惇虽被称为奸臣,然其功不可没,河湟之复,茶法之改,皆利国利民之举。”

清朝乾隆年间,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为章惇鸣不平:“章惇之事,多有可议者,然其才略过人,有功于国,列入奸臣传,未免太过。”他还指出,章惇反对立徽宗,是“有识人之明”。

第五章 历史尘埃的功过昭彰

民国时期,历史学家陈寅恪研究宋史,认为章惇是“宋代有为之臣,其变法之功,不亚于王安石”。他在《论再生缘》中写道:“章惇之奸,多为后世偏见所致,观其行事,实为社稷着想。”

1949年后,史学界对章惇的评价逐渐客观。历史学家邓广铭在《宋史十讲》中说:“章惇是新法的坚定推行者,他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宋代经济的发展,河湟开边更是扩大了宋朝的疆域,这些功绩不应该被忽视。”

如今,在章惇的故乡福建浦城,修建了章惇纪念馆,展示他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措施。纪念馆里有一幅巨大的《河湟开边图》,描绘了当年收复河湟的盛况;还有陕西茶法改革的实物展,包括当年的茶税账本和茶具。

每年都有很多历史学家和游客到纪念馆参观。有个来自陕西的茶农,捧着自家产的茶叶,在章惇的画像前鞠躬:“章大人,我们陕西茶农没忘记您,现在我们的茶叶卖得很好,日子过得很红火。”

在河湟地区,当地政府重修了当年章惇设置的城堡遗址,立碑纪念“河湟开边”的历史。碑文上写道:“宋哲宗元符年间,章惇主持河湟开边,收复失地两千余里,促进了民族融合,功在千秋。”

雷州的百姓也重修了当年的小庙,正式命名为“章公祠”。祠堂里的香火很旺,当地百姓说:“章大人在雷州教我们读书,帮我们修水利,是个好官,我们不能忘记他。”

历史学家们通过研究大量史料,还原了章惇的真实形象:他是一个坚定的改革者,为了推行新法不惜得罪权贵;他有识人之明,看出了宋徽宗的无能;他有军事才能,收复河湟扩大了宋朝疆域;他虽然性格急躁,手段强硬,但一生清廉,没有贪污受贿的记录。

当然,章惇也有缺点,他打击旧党过于严厉,甚至牵连无辜,这是他不可否认的过错。但把他列为“奸臣”,显然是不客观、不公平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章惇的真实故事。在历史教科书里,他不再是简单的“奸臣”,而是被描述为“北宋着名政治家、改革家,新法的重要推行者”。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不能简单地用“忠臣”“奸臣”来标签化,而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他们的功与过。

夕阳下,章惇纪念馆里的画像静静矗立,画像上的他目光坚定,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委屈与不甘。历史的尘埃终会落定,公道自在人心,像章惇这样被误读的历史人物,终将在岁月的长河中,得到应有的公正评价。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