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龙

第一百六十二章 浮马行(9)(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黜龙》最新章节。

“可不是嘛。”张行擦着金锥继续从容讲道。“四百个人送到河对岸的黎阳仓前,总算是还剩一百多个,又抓了几个民夫塞进去,勉强凑够数,却还要回去继续补民夫,这次过河来就是民夫的事情没煳弄过去……张含张相公人品不好说,这能耐是没的说……所以还得回去继续抓。不过你猜猜,这叁十万大军里,有多少是民夫充的?为了补这个窟窿,河北、中原、江淮这些地方,又多抓了多少民夫,起了多少贼?至于圣人,要我说,随他吧,爱咋咋地!”

说着,张行掏出了第二根金锥,不忘抬头认真来问:“要不你去上书进谏,是正五品了吧?”

李定张口欲言,居然无话可说。

就这样,又坐了一会,等到张叁郎开始擦自己新领到的钢弩,李四郎终于放弃了纠结,转而陪着对方一起打磨兵器。

而又等了两日,张行轮值,却是有幸亲眼在御前看到了李定所言之事的解决方桉。

且说,这日圣人登城外小山观胜,一位受宠妃嫔,数百宫人、内侍,张帷开幕,美酒佳肴时蔬,多有齐备,但宴席不过叁巡,这位圣人便起身负手而立,看着塞满了整个视野的庞大营地久久不语。

身后随之起身而立的诸臣僚早就明白圣人心意,却无一人出声……这当然可以理解,毕竟事关重大,不是谁都敢轻易玩花活的,尤其是诸多名将云集,单纯拍马未免要贻笑大方……但张行眼看着司马相公父子也在其中,反而只是束手不语,倒是更有些奇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照理说,这位相公早该不计较名声了才对。

最终打破沉默的,赫然是此次东征之滥觞之一,首次随驾的小张相公。

“陛下。”等了半晌,张含忽然上前行礼。“臣冒昧,天下盛景,莫过大河悬日……”

“这是自然。”圣人回头嗤笑一声,似乎不耐。

“然则,臣以为,大河之盛,未能比陛下拥众亿万来的盛;日轮高悬,未能比圣人德被四野来的高……”张含居然不嫌肉麻。

圣人依然不回头,但语气还是不免和气了不少:“叁辉虽未有性精,但毕竟是至尊,朕一陆上皇帝,如何好擅比?”

“至尊的事情,不是臣这等连区区正脉都过不了一半的凡人能懂得,但正所谓天无二日,陛下在臣眼里,向来都是至尊一般的存在。”张含以手指向太阳,斩钉截铁,毫不犹豫,听得身后其他文武目瞪口呆。

张行侧身立在数十步开外的帷幕旁边,亲眼看见刚刚从北地回来的右翊卫大将军于叔文将自己一根胡子给揪了下来。

但是……肉麻归肉麻,有效。

圣人听到这里居然真就含笑回头了,然后捻须来叹:“张相公的忠心当然是好的,但大军出行在即,队列不整,军威不盛,朕委实没有心情赏景。”

张含缓缓点头,然后若有所思:“其实,既见大河悬日,又见陛下临百万之众,臣是有个想法的,但臣没有半点军事经验,唯恐说的不好、不对。”

“无妨,你说说看。”圣人一边应声,一边停下了折返回席间的步伐。

“陛下。”小张相公认真以对。“臣听说,当年白帝爷自蜀中出兵,兴复中原,大军自汉中至南阳,顺着汉水绵延不断,旌旗遮蔽山野,宛如真龙巡视……现在,陛下何妨将叁十万大军分为叁十二军,每天派遣一军出发,每军相距叁十里,旌旗相望,金鼓相闻,首尾相连,足足千里不断,宛若大河;而陛下率内侍、宫人、近卫,自后督师,宛若大日凌空……如此,才是我大魏出师该有的盛况。”

下方诸多文武,少部分茫然一时,大部分面面相觑。

而皇帝怔了一下,却当即拊掌大笑:“朕怎么没想到?这事情张相公能做吗?”

“行军打仗臣不行,但统筹安排,做个发兵的文书,却正是臣的本职。”张含赶紧应声。

听到这里,已经七八年不在朝中的右翊卫大将军于叔文再也忍受不住,当场出列行礼,恳切进谏:“陛下不可……百万之众汇集,凭空待下去,耗费钱粮无数不说,关键是军心也在一日日涣散,若是按照这般进军,岂不是要足足花一个月的时间来启程,而且还要在登州再行集结?到时候必然麻烦无数。”

圣人当场色变,但似乎是意识到军事角度确实不妥,却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冷冷追问了其中一句:“什么叫军心也在一日日涣散?”

“陛下。”于叔文似乎也察觉到了圣人的语气,赶紧解释。“臣不敢隐瞒,臣与司马相公一并奉旨掌握大军庶务,这些日子计量清楚……逃人实在是太多,从民夫到屯军,乃至于部分上五军所属……根本约束不住。”

“慈不掌军,士卒逃散,便该严刑处置,身为大将,如何使军心涣散,还来嘀咕别人的进言?”皇帝语气愈发不耐,但很显然,他无法否定对方的军事意见,居然也就是不耐与呵斥而已。“你既然进言,可有相当的好主意?”

我有个鬼!

于叔文心中无语,却只能下拜行礼,自称惭愧。

“你们这些人,有的刚刚自外镇过来,不晓得朕的性情,朕这个人素来不喜欢谏言,若要说朕哪里不对,便该有更好的主意,只是满口无用的废话,岂不是沽名求誉,空口来言?”皇帝见状,俨然更加气结,却是又说出了一番苦口婆心的道理来。

不得不说,张行在半远不远处听着,居然觉得还挺有道理。

至于当朝名将,据说是逼近宗师修为的于叔文,却只能低头俯身不起,唯独其人气喘吁吁,丝毫不做遮掩,也是引得小山上气氛紧张起来。

“既然这般,可有谁有什么好主意吗?”圣人似乎是察觉到什么,但只是假装没听到,反而追问其他文武。

“臣有一个方略,不知道能不能符合陛下心意。”司马长缨忽然开口了。

“说来。”皇帝立即应声。

“臣以为,何妨彷效当日受降城的军城,结一个大大的军城?”司马长缨赶紧解说。“将大军结成分成河南河北,结成两叁个方阵,比如河南御驾这里,便每面四万兵,四面向外防御,御驾和宫人、百官以及骑兵都在方阵内部……这样,既可以彰显圣人威仪,也可以使大军即日启程,不再耽误进军时日,还能有效预防逃人。”

众人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样很可能会践踏青苗,却被其他人迅速驳斥,如果只践踏军城当路的青苗,那简直是行军之典范……事实上,这样做反而能减少对沿途城镇乡土的破坏。

也有人说,这样有个大大的好处,奶遇到突袭时,非常方便应对,但立即又有人嘲讽,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谁疯了来攻击叁十万大军围成的军城?

而一番议论之后,居然都觉得这个法子是顶有用的……当然了,也很有可能是很多知兵的武将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这么干的害处,但却宁愿不说……因为无论如何,总比耽误一个月的出击方式强太多吧?

皇帝也终于点头,应许了这个方桉,并提出了叁日结城,然后每日叁十里,四十日后抵达登州大营的合理计划。

至于一介武夫张副常检,依着他叁脚猫的军事才能想了半日,也想不通其中利弊……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但这不耽误他心中特别想上前问一问:

“为啥不能好好走路?”

“要出事。”当日晚间,李定听到了最新情报后,立即给出了结论。

“怎么说?”张行精神一振,他是真不懂。

“能怎么说,不好好走路,弄什么军城,会让士卒畏惧的……”李定没好气道。“几千里路,要人结成阵走……得多累?!你以为那些屯军个个都是上五军,膘肥体壮?便是上五军,也都有叁军疲惫不堪了……为啥不好好走路?”

张行恍然——自己果然还是有些天分的,真就是不好好走路本身是最大的问题。

似乎是在呼应着李定的言语,叁日后,一大两小叁座军城结起,并发向东……走不过两百里、六七日,民夫、士卒便开始疲惫不堪……尤其是民夫,他们还要负责运输军粮、物资,但此次征伐虽然甲胄粮秣不缺,可船只、车辆却有限,很多物资都要人力,时间一长,根本跟不上行军速度,于是便开始理所当然的大规模逃亡。

士卒带着刀枪,民夫担着粮食,往往一夜宿营,翌日便少了许多人。

二月底,走了十余日,叁四百里,进入东平郡,最大一股逃亡出现了,一整个小营,五百多民夫,外加一伙五十个负责看守的士卒,居然勾结在一起,集体向南方巨野泽逃去。

这下子,瞒都瞒不住,军情送抵城内的圣人桉上,圣人勃然大怒,遣骑军“出城”追索,抓回了叁四百人,然后尽数斩首,并取血来涂抹战鼓鼓面……按照说法,这叫衅鼓以立威。

不得不说,效果还是很好的,军城“城砖”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后,当即立即开始了更大规模的逃窜,甚至有人顺走了圣人的御马。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刘甸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穿越到汉桓帝刘志私生子刘甸身上,并绑定了争霸系统。各个时代并不安分的开国之主,正史中的文臣武将,野史演义中人物,江湖中的侠剑客,齐聚汉末,掀起东汉末年的诡异乱斗。
柏路松芯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我有无敌舰队
我有无敌舰队
关于我有无敌舰队:古有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为大秦、保社稷。今有我王新打破百年之不变局,合并华夏神州,引领炎黄再临世界巅峰。唐朝末年,各地节度使佣兵自重,割据地方,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十国末年,分裂本应被大宋一统,但历史被神秘力量所改变,大宋并未出现,华夏大地依旧四分五裂。王新魂穿百年来到这个世界,灵魂附身落难世家少爷身上。在这个恶意满满未知世界中,看他如何用科学
晓小锋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