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

第9章 祖孙相疑(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最新章节。

作为东宫太子朱标的长子,洪武皇帝的长孙,他虽是不能直接插手政务,但平日里多多少少也与朝中官员产生了些许交际。

这一点,无论是他的父亲,亦或者祖父朱元璋,均是予以了默认。

而其中官职最为显赫的,便是刚刚说话的齐泰,如今已是官至兵部主事,仕途一片光明,就连自己的皇祖父,也对其青睐有加。

"殿下,事情如何?"待到起身之后,见偏殿四下无人,便有一名身穿青色官袍的文官,急不可耐的低声询问道:"刘学士,可是进宫觐见陛下了.."

此人名为黄子澄,现任翰林院编修,平日里与东宫太子朱标,尤其是眼前的皇长孙朱允炆来往密切。

"让诸位先生失望了.."在几名文官有些不解的眼神中,朱允炆缓缓摇了摇头,随即便将刚刚在乾清宫内外发生的一切,告知给了眼前的几名"恩师"。

这几人,不但是对他传道受业的老师,更是他敢于觊觎那至尊之位的底气所在。

"刘学士未能进宫?"

"陛下震怒,还令殿下您回东宫,为太子守灵?"

"凉国公随侍在侧?"

"陛下出宫了?"

只片刻的功夫,各式各样的惊诧声便在偏殿中响起,使得朱允炆的脸色阴晴不定。

这些人不愧是他的"恩师",三言两语间便是令他茅塞顿开。

或许今日他遭受冷遇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一向对他不冷不热的凉国公蓝玉,而是来自于宫外的某些因素。

自己的皇爷爷一定是在宫外发生了什么事,随后才波及到了自己的身上。

而他只需知晓自己皇爷爷在宫外遭遇的一切,便可想出破解之法。

"殿下勿慌。"正当朱允炆自作聪明,准备派人前往宫外打探消息的时候,耳畔旁便是响起了一道铿锵有力的声音。

放眼望去,一名瞧上去不过三十余岁的中年人缓缓起身,脸上瞧不出半点慌乱之色。

不知是何等原因,此人并非像刚刚说话的齐泰和黄子澄一样身着象征着地位的官袍,而是普通读书人的打扮。

"方先生有何教我?"

见此人说话,朱允炆也赶忙强行压住心中的思绪,态度颇为恭敬。

这方孝孺可是早在十年前,便因博学多才,被人举荐入朝辅政,并得到了自己皇爷爷的赏识。

只奈何彼时的方孝孺过于年轻,这才没有在朝中任职,直至几个月前方才重回京师。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乃是人伦纲常,殿下不必急于一时。"

"陛下今日或许是心情不佳,这才波及到了殿下。"

"如今殿下只需准备好一篇策论,随时应对陛下的检查,便可稳坐大明的储君之位!"

一番激昂慷慨的话语过后,本是有些嘈杂的偏殿瞬间安静下来,齐泰和黄子澄等人的眉眼间均是难掩兴奋之色。

他们之所以冒着杀头的风险,私下里与眼前的皇长孙结交,图的不就是日后的从龙之功吗!

"还请方先生教我!"

面对着心心念念的储君之位,饶是朱允炆终日训练自己的喜怒哀乐,此时也难以保持足够的镇定,放大的瞳孔中满是渴望。

"策略很简单,无外乎八个字而已,"微微摆了摆手,方孝孺脸上露出了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而其接下来的话语更是令众人颔首不止。

"厚待诸王,削其兵权!"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