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最新章节。
送走密迪乐后,萧云骧便将工作重心暂移至江城。
除却军校与政务学堂的例行讲课外,他抽空到江城枪械局,亲自督导新式步枪的研制。
自西军掌控江城,原设于渝州的枪械局便整体迁来,仍由痴迷技术的丁竹溪统一掌管。
主要生产西军现役的54式步枪、前装滑膛炮及柯尔特转轮手枪。
这些皆是极为成熟的工艺,构成当下西军武备的根基。
而与克虏伯家族合办的“中克联合军火制造公司”,则依旧留驻渝州,由年轻的汉斯·弗里德里希·克虏伯,主持日常工作。
专事仿制从普鲁士引进的德莱塞针发枪,与克虏伯的后装钢质线膛炮。
至于汇聚顶尖学者的科学院,亦留于渝州,由学识渊博的徐继畲,总领全局。
为提升江城军械局的研造能力,亦为保密起见,萧云骧将更为前沿的课题——研制使用金属定装弹的后装线膛枪,交给了丁竹溪的团队。
不料年节刚过,他亲赴局里察看,进度却远比预想迟缓。
问题仍是出在步子迈得过大。
萧云骧原想一步到位,直接造出性能逼近后世“汉阳造”,甚至德制98K的步枪。
然眼下,金属定装弹所需的弹壳冲压、可靠底火、“开栓即待击”的灵巧结构等,无不依赖精密的加工能力。
而作为枪弹灵魂的无烟火药,也尚未成熟。
说到底,横亘于前的,是整个薄弱的基础工业,与化学领域的一道深壑,绝非一两张先进图纸,所能轻易跨越的。
萧云骧用样枪试射数次,不是底火未能击发,便是枪膛堆积黑火药残渣,全然达不到批量生产的标准。
他沉默片刻,将那份急切按捺下去,随即召来负责机械局的丁拱辰,开门见山道:
“丁老,图纸上的机巧,终须工匠的双手来实现。眼下这加工精度,实是横在咱们面前最大的一道坎。”
他嘱托丁拱辰与丁竹溪合力攻关,务求解决加工精度这一核心难题。
随后,萧云骧又赶往渝州,视察徐寿主持的化学实验室。
室内弥漫着刺鼻气味,徐寿正带着助手记录数据。
闻听萧云骧垂询,他直言不讳:
“大王,硝化棉的稳定性仍是关键。”
“实验室环境可控,尚能成功,但一旦放大到工厂规模,成功率便急剧下降。要稳定量产,还需攻克不少难关。”
萧云骧心下明了,这依然是一场需要时间、耐心与巨额银钱投入的持久之战。
另一边,中克公司仿制的德莱塞针发枪,倒是已能批量产出,只是规模甚小,每月仅得五百支左右。
对于拥兵数十万的西军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而新式后装线膛炮,又优先配给了长江沿岸的炮台,野战部队一时难以指望。
萧云骧只得加大对中克公司的投入,严令其尽快扩建厂坊,培训熟练工匠。
同时下令,将库存所有三千支德莱塞针发枪,尽数拨付陈钰成的第四军,命其日夜操练,务必尽早形成战力。
此一时期,西军各部,多在利用这难得间隙进行休整操练。
唯有林启荣的第五军,已自黔省都匀府南下,攻入桂省庆远府,兵锋直指柳州;
李绣成的第三军及直属骑兵旅,则已全数调往关中,正沿河西走廊与河套地区稳步推进。
桂省与西北皆属旧朝防务薄弱之处,加之林、李二将俱是沙场宿将,萧云骧倒也无需过多分心劳神。
待他处理完各项事务,重返江城时,已是莺飞草长的三月天。
此时的江南大地,战火正炽。
神国大军攻势如潮,连克湖州、常州后,正挟大胜之威,猛攻苏、杭这两处钱粮重地。
旧朝自去年反攻赣省惨败,损兵折将后,似已丧失与西军主力正面决战的勇气。
转而趁西军大部休整之机,调集重兵驰援东南,与神国在江南水网地带,反复拉锯厮杀,拼死保住苏杭这命脉所在。
转眼入四月,派往普鲁士的使团,离去已近一年。
然协议中,普方承诺派来的技术人员,却杳无音信,反是西军自家派往泰西的顾闻舟等数人,先行返回。
细听顾闻舟禀报,萧云骧方知其中曲折。
原来,普鲁士对于接待西王府派遣的留学生颇为尽心;采购各类教材书籍,亦提供便利,未加刻意刁难。
可一旦涉及按协议,派遣二百名技术人员事宜,对方便推诿拖延,态度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