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中东:从推叙利亚内战开始》最新章节。
大西洋的浪头已被巡洋舰沉没的油污染成暗褐色,12枚鹰击18C 贴着海面高度掠行,弹体几乎要擦过浪尖的白沫。
他们虽然没有鹰隼 600 预警机的中继引导,但先发的4枚导弹已经验证了实时海况,它们像一群隐身杀手一样,悄然接近航母战斗群。
不过,在缺乏中继引导和预警机对末端突防航迹规划,他们也是失去向导的猎手,只能靠卫星的模糊坐标维持编队。
弹载雷达被刻意关闭以规避美军电磁探测,仅靠惯性制导啃着预设航线,艰难前行。
海风吹动弹体表面的消声涂层,在雷达屏幕上只留下比海鸥还微弱的杂波。
在距离航母编队五十公里,E2C预警机终于搜索到这群潜行杀手的航迹。
“左舷15度!发现超低空目标集群!”
詹姆斯少将刚从巡洋舰沉没的震惊中回神,猛地攥紧拳头:“伯克级!盯住它们!别让任何一枚靠近航母!”
此时,两艘伯克级驱逐舰 “基德” 号与 “劳伦斯” 号已前出至航母 10 公里处,形成扇形防御阵。
“基德” 号的 MK-41垂发系统率先响应,两枚 “标准6” 防空导弹拖着白色尾焰升空,在海面上空划出两道弧线。
然而,拦截弹抵达目标空域,根本锁定不了带有隐身涂层的“贴海斩”,直接坠入大海。
鹰击18C攻击群靠近导航预设目标后,2 枚导弹脱离蜂群,以 45 度角极速爬升,弹载雷达瞬间开机,借着爬升高度扫描海面,试图捕捉航母战斗群的精确坐标。
“就是现在!”
“基德” 号舰长嘶吼着。
两枚 “标准 - 6” 精准锁定爬升的鹰击 18C,在 1200 米高空炸开破片云。
但鹰击18C 的蜂群战术已初见成效。就在美军两枚防空导弹拦截爬升弹的间隙,第二组 2 枚鹰击18C 再次跃升,这次它们仅爬升至1000 米高度,便将扫描到的航母大致方位通过数据链传回编队。
“标准6” 的再次发射,击毁了两枚导弹。
却为剩余8枚导弹争取到了关键的距离数据 —— 卡尔文森号的坐标已清晰标注在每一枚鹰击 18C 的制导系统里。
编队最后2 枚鹰击 18C升空,验证数据准确性,并同时扫描航母战斗群护航战舰航迹,生成突防轨迹。
这次美军的防空火力出现了明显的间隙 ——“基德” 号的 MK-41 垂发系统刚打完“标准6”,正处于冷却状态。
“劳伦斯” 号的接替防空任务,但发射阵位的区别,让两枚鹰击 18C 抓住机会,用不同的侦测方式验证信息,排除电子战干扰虚假目标的可能性,将更精确的数据传回。
剩余的6 枚鹰击 18C再次压低高度,成为真正的“贴海斩”,他们几乎贴着浪尖飞行,速度提升至 3 马赫,像 6 道银色闪电直奔卡尔文森航母战斗群。
卡尔文森航母战斗群此时已收缩防空阵型,“基德” 号与 “劳伦斯” 号快速调整航向,分别卡死两个来袭方向 ——“基德” 号的 “密集阵” 率先开火,在海面织成一道火网,第一枚鹰击 18C 被击中尾翼,失控撞向海面,但第二枚导弹突然急转并伴随蛇形机动,绕开火力网,一头扎进 “基德” 号的左舷水线处。
“轰!”
强大的高爆战斗部瞬间引爆,“基德” 号的舰体被撕开一个直径 5 米的大洞,海水疯狂涌入,动力舱很快被淹没,舰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倾斜。
几乎同时,“劳伦斯” 号的 “密集阵” 也拦截了一枚鹰击 18C,却被另一枚从舰艏方向突防的导弹命中弹药舱 —— 连环爆炸的冲击波将舰桥掀飞,整艘驱逐舰在 30 秒内断成两段,快速下沉,甲板上的救生筏还没来得及充气,就被卷入漩涡。
最后2枚鹰击18C 冲破驱逐舰防线,直扑卡尔文森号。
航母的 “密集阵” 近防炮全部开火,炮管因高速射击泛起红光。
第一枚导弹被击中燃料舱,在航母左舷 1 公里处爆炸。
第二枚导弹避开正面火力,精准命中航母机库的左侧舱门。
“轰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