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中祖:朱慈烺》最新章节。
土墙内部,骑兵拼死在向外突杀,而外面的百姓?好像正在阻止?
什么情况?到底谁是敌人,谁是友军?谁在进攻,谁在防守啊?
这乱况,一时看的孙可望直皱眉头,不过,他放下望远镜思索的时候,已经肉眼可见的,有骑兵从营内冲了出来,和外面的百余骑汇合了。
这一下看得清楚,他娘的,敌人这是被困在营内,再往外冲、?
不管了,骑马的都是敌人,管他从哪儿来的,豆沙了就是。
孙可望再次提速,抽了一鞭子战马,提气暴喝道:“兄弟们,杀光骑马的鞑子,冲啊。。。”
“杀啊。。。。”
此时,孙可望大军前锋已不足五里,转瞬即到,全军如浪潮般,此起彼伏的开始叫喊暴喝,杀声如潮。
见此,才冲出来汇合,加起来不到两百骑的和硕特骑兵将领再也待不住了,调转马头,打马向西北方狂奔而去。
见敌人要跑,明军骑兵哪里肯罢休,左翼立即抄直线向西北追去,剩下的则朝着大营围去。
为何?因为他娘的大营里不知道还有多少敌人骑兵,到现在还不停的往外冒呢,正好冲上去追杀或是围城,可不能放跑一个。
一个鞑子的狗头,先不说值五两银子,就是军功,也是值了啊。
义务兵紧贴低廉,士官往上,一级翻一番,谁不眼红,谁不羡慕。
那如何从拐升到枪呢?靠混年份,几年混完,没关系、没银子、没特长,你就退伍回家接着种地吧。
要是想接着升官,当然是他娘的杀敌咱军功最直接,最方便了,砍三个脑袋,新兵蛋子都能升士官了,省时又保险。
而且,这种追杀溃逃之敌,简直就是大家的最爱啊,简单又没有正面厮杀的危险,简直就是白捡,但僧多肉少,手快有,手慢无,谁抢到就是谁走运。
于是,渴望建功立业的大明骑兵,嗷嗷叫的跟疯了一样追了上去,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杀。
转眼间,明军密密麻麻的骑兵就将大营围了个水泄不通。
孙可望提声大喝:“本座孙可望,明军所部,立即退后,让骑兵杀敌。”
身边亲卫高声传诵,闻言的明军和夫役如释重负,纷纷掉头就跑,跨过壕沟,躲到了骑兵身后。
“冲啊,杀光里面的鞑子。”孙可望大喝一声。
身边的部众还没应声附和,倒是土堡上传出大喊:“孙将军,快救火啊,里面的粮草被烧了。”
“杀贼,救火。”
孙可望一马当先,打马一跃而起,跳过壕沟冲了上去,里面的鞑子早就惊呆了,站在原地不知怎么办。
放眼望去,外面已经被明军骑兵围了个严严实实,冲也不是,不冲也不是,纷纷呆呆立在原地,两眼发直。
孙可望纵马越过土墙,只见眼前数骑呆立不动,他可不管三七二十八,鞑子为何不动,抽刀斜劈带砍,瞬间一名鞑子惨叫一声,半个脖子都被砍断,脑袋耷拉在肩膀上掉下马去。
惨叫犹如信号一般,将呆立的鞑子纷纷吓醒,但他们不是打马挥刀反击,而是许多人下马往地上一跪,投降了。
还有许多鞑子则惊恐的拽马向后退去,不敢上前拼杀。
孙可望才不管这些,俘虏哪有人头方便,纵马朝着地上的鞑子直直撞了过去,而他顺手抽出转轮手枪,左手枪,右手刀,直直朝着大营中央的黑烟冲杀了过去。
孙可望的进入,并非一个人,而是同时一瞬间,就有上千明军骑兵跳过了土墙,朝着营中的七八百骑兵杀去。
这些人好多都下马跪地请降了,但主帅不理,他们自然更加不会理会,这鞑子,比外面追杀更加好宰啊,于是,兴奋的抢功就这么展开了。
仅仅不到盏茶的功夫,几乎一走一过间,就已经不见了鞑子的身影,只有冲到中央的骑兵,下马开始救火,还不忘将马鞍上的人头别在腰间。
被点燃的粮草不算太多,十分之一都不到,只外围半圈而已,加上米面并不是好的燃料,在火油的加持下,也只是冒烟,而不见太多明火。
趁火势还没烧起来,明军赶忙将已经烧着的踢开,将还没烧到的挪远,已经烧着的就没法了,这里虽然离黄河不远,但也来不及打水。
好在烧的不多,没了就没了。没错,你没看错,旁边就是黄河,不过,还是源头地段的黄河,还只是一条自高山高原而出的小河。
救完火,灰头土脸的杨文荐赶来向孙可望行礼汇报,虽然有些看不起孙可望的出身,但人家这次毕竟救了自己。
而且,按照现在陛下的要求,文武品级同制,也就是说,七品的文官,也要向六品的武官行礼,品级高你一级就是高你一级,没有文武之分。
孙可望虽然出身不咋地,但现在可是实打实的正二品武将,自己只是正六品主事,虽然自己是京官,孙可望是外官,那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实打实的上官啊。
得知情况,孙可望赞扬几句,但并未多留,率军马不停蹄的向西北追去,好在孙可望还算厚道,还了五百多颗鞑子的脑袋给杨文荐交差。
然后,就兴冲冲的向西北追了上去,五百颗脑袋,也顶不上一个贼首值钱啊,要是追上贼首,那又是大功一件啊,现在后面的大军还俘虏着一个长孙罕都。
孙可望准备再抓一个首脑,弄清楚现在青海湖附近敌人的动向部署,直奔老巢,擒下和硕特固始汗,啊哈哈哈,这样一来,这次西征,自己就赚大发了。
说不得,就要封爵了,如此灭国的大功,谁也别想抢,必须抢在曾英前面,他都是莆田伯了,可不能让他再占了便宜了。
想到这里,孙可望顿时心急如焚,又重重的抽了一马鞭,疾驰而去。
此时,也才二十八岁的孙可望,和二十五岁的曾英,都是少年得志,大权在握,都已是一军军长,接下来,自然都是为爵位奋斗。
两个年轻人,此时都在急于找到和硕特固始汗,夺得灭国大功,封侯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