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最新章节。
他知道,柳三针一定是“织娘”的人!
与此同时,在被重兵把守的起源村里,一场无声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
柳三针以接生为名,在村里四处走动,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发现,祠堂周围戒备森严,根本无法靠近。
她并没有灰心,而是开始在村里的产婆之间散布一则“偏方”:用烧焦的松笔灰冲水饮服,可防“惊魇症”。
当天晚上,许多迷信的妇人纷纷依方行事,喝下了用松笔灰冲泡的“偏方”。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妇人在睡梦中竟然开始呓语,背诵着《百家册》里的条文。
守卫们听到这些呓语,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以为是闹鬼了,纷纷焚香驱邪。
而就在一片混乱之中,一个年轻的产妇趁机将一个用纸包好的小纸团藏入婴儿的襁褓之中,然后偷偷地交给了柳三针。
纸团里写着两个字:囚于东厢。
柳三针接过纸团,不动声色地离开了村庄。
与此同时,在邻近的镇子上,一个说书先生正在茶楼里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
这说书先生不是别人,正是周铁嘴。
他一改往日讲述的《松笔记》,而是讲起了新编的故事《古窑藏龙》。
故事里虚构的成分居多,却精准地嵌入了“某村祠堂关人”、“窑道通幽”、“炭灰显字”等细节。
茶楼里人来人往,其中不乏官府的耳目。
他们听了周铁嘴的故事,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急忙将消息上报。
万富贵得知此事,勃然大怒,下令追查说书先生的下落。
然而,周铁嘴早已离开了镇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他却在沿途留下了数十份手抄的故事副本,每一份都署名“佚名百姓”。
这些副本像一颗颗种子,在百姓的心中悄悄地埋下,等待着生根发芽的那一天。
陈皓很快就收到了柳三针送来的情报。
他仔细地看着纸条上的字迹,心中充满了担忧。
“囚于东厢……春兰先生一定吃了不少苦头。”陈皓低声说道。
就在这时,柱子又带来了一个消息:他们在村外的粪窖里发现了一些可疑的东西。
陈皓立刻带着人赶到了粪窖。
只见几个粪坑里,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柱子指着粪坑底部的几个陶瓮说道:“这些陶瓮看起来很奇怪,好像是被人故意沉在这里的。”
陈皓让人将陶瓮捞了上来。
这些陶瓮看起来普普通通,但仔细观察,却发现瓮底竟然塞着一些浸过蜡的油纸卷。
陈皓打开一个油纸卷,只见上面写着一些蝇头小字。
这些字迹娟秀工整,正是张春兰的笔迹!
“勿救我,护窑。”
短短五个字,却让陈皓的心头一震。
陈皓紧紧地攥着手中的纸条,久久不语。
他抬起头,望着远方笼罩在夜色中的起源村,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暂停强攻。”陈皓缓缓地说道,声音低沉而坚定。
深夜,老汉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站在祠堂的院子里。
他抬起头,望着站在他面前的万富贵,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冷笑。
“万老爷,你费尽心机,究竟想得到什么呢?”
深夜的祠堂,老汉佝偻着身躯,拄着那根饱经风霜的拐杖,在火光映照下,身影显得格外坚定。
他那双饱含岁月沧桑的眼睛,直视着面前怒容满面的万富贵,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你们烧得了纸,能烧光人心吗?”
万富贵被老汉这句掷地有声的质问彻底激怒,面目狰狞,挥手厉喝:“给我点火!烧!烧光这些乱臣贼子的书!”
随着他一声令下,几个家丁立刻将火把丢向堆满《百家册》残页的柴垛。
顷刻间,火焰腾空而起,将祠堂照得亮如白昼,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烧焦的刺鼻气味。
就在烈焰升腾的那一刹那,老汉忽然仰起头,用苍老却洪亮的声音高唱起一首古老的耕谣。
那音调古朴而奇特,仿佛来自遥远的过去,正是起源村世代相传的“记事调”。
起初只是老汉一人低吟,但随着他的歌声回荡在祠堂上空,那些原本被捕快们震慑住的村民,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感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
他们的声音由弱渐强,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竟盖过了烈焰的呼啸声,在夜空中激荡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