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家父刘阿斗

第124章 能文能武廖先锋(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家父刘阿斗》最新章节。

刘瑶的确把从成都带来的竹筒的用光了,生石灰也一两不剩。

但并不是说,他就再也无法造出石灰炸弹来。

在赶往沓中的路上,刘瑶就命人沿途砍柴烧石,制作生石灰。

这玩意并不难做,把山中随处可见的石灰石烧热再冷却后,就是块状生石灰。

若碾成粉末,便成了刘瑶之前装填在竹筒中的生石灰粉。

阴平郡虽人烟稀少,但山石树木却多得是。

刘瑶的三千部曲同时开干,半天功夫,就制成了将近万斤的生石灰块。

这些生石灰块其实并没有完全烧透,魏兵将至,也没有足够时间留给刘瑶精雕细琢。

但目前的这种半生不熟的状态,却也刚好能实现他的计划。

就在部曲们烧制生石灰时,其余人也没闲着。

他们砍伐粗大树木,截成一个个树桩。

再从树桩表面向下掏出一个大坑用来存放生石灰,另外再锯一截圆木掩住树坑当作盖子。

于是,一个简易版的小型木桶便做好了。

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爆炸,需要一个密封良好的容器来积聚内部气体压力,而这种木桩制成的简易木桶就刚好够用。

刘瑶又令手下在预先选好的山坳空地上挖出一千多个土坑,将生石灰块放入树桩木桶,再一起埋入地下。

等到里面气压足够大时,水蒸气崩不开木桩桶壁,但是会推着盖子和上面的浮土往地面方向冲击,从而造成地雷般的效果。

等这一切都准备好后,再让姜维的汉军兵卒换上陇西百姓服饰,装成被刘瑶撇下不管的模样,徜徉于山坳之中,等候被赵俨的斥候发现。

而赵俨那些斥候,在手持远望镜、用旗语通讯的刘瑶侦察小队面前,简直就是个渣渣。

他们从来到走,一举一动都在刘瑶的监视之下。

斥候们刚返回去给赵俨报信,刘瑶就发出提前商量好的信号。

数千汉军假扮的“陇西百姓”将埋在木桶上面的泥土扒开,掀开桶盖,再将盛满水的皮袋放在一旁,等候刘瑶的下一道命令。

这种石灰块由于接触不充分,本身生石灰的含量也低,与水混合后生成大量气体的时间非常之长。

刘瑶之前做过实验估算,一桶生石灰块大约一刻钟后才能造成爆炸。

他预料赵俨发现“陇西百姓”后,必然着急赶来救援,于是估算好了时间,等着把魏军大部队引入这块山坳。

山坳四周的群山之上,侦察小队很快把魏军将至的消息传递过来。

刘瑶这才下命令让众人迅速向石灰桶里罐水,再盖上盖子封上泥土。

而后,这些假的“陇西百姓”也立即朝山路上转移。

这里的山坳中间是块面积不小的平地,足够容纳两万人马。

而四周群山陡峭,不适合隐藏伏兵。

这些都会令赵俨彻底放下心来,在原地停留足够长的时间。

直到埋藏在地下的生石灰桶一个一个爆炸。

由于这次的石灰煅烧粗劣,造成“石灰地雷”无法像石灰竹筒那般统一发动爆炸。

但无法估算的爆炸频率,也间接制造了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

一个接一个的爆炸,不知来自何处的爆炸,让魏军战马彻底陷入疯狂。

魏军大乱的局面便由此形成。

“我刚才看到赵俨那狗贼,他好像被战马踩断了腿。”廖立手持一柄远望镜,神色极为得意。

仿佛赵俨的腿就是被他害折的。

“魏军此役至少损失十之二三,殿下未动一兵一卒而重创来敌,我看就算是孙、吴再生都没法办到。”姜维对这场胜利大为震撼,目光中满是激动之色。

魏军那些战马,个个出自雍凉,都是如龙似虎的矫健坐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