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第180章 未来打算(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最新章节。

局面这么明显,贾芸都封伯了,必要大用。

而且贾芸还有自己的产业,还在蓬勃向上,又能掌军,又有产业,不就是当年的荣国公贾源?

这还不合作,想什么呢?

继续死撑荣宁嫡脉?

图什么?

局面有如此变化,贾赦,贾政,贾珍看的目瞪口呆。

但忠顺王就在不远处镇着。

连北静王也没说话,廉,智,勇,礼诸王,还有宁郡王都是默默看着。

这一次大胜后,诸王的威望和话语权明显下降了。

他们一开始散布悲观论调,于战事并未有寸功,这一次打赢之后,隆正帝声望大涨,诸王自是大受影响。

很多依附诸王的官员有了新的权衡和考虑。

士子群体,对诸王原本颇有好感,因为隆正帝比较苛刻精细,对士人没有太多的照顾和优待……但国战之后,明显在士人群体中,隆正帝的形象也改变了许多。

这些变化是相当明显的,也是令诸王神色阴沉,却毫无办法。

忠顺王对眼前一切,当然极为满意。

对贾芸更是无比欣赏。

眼前这一切,可都是与贾芸有关。

……

献俘快要完成,有不少官民百姓都散去了。

贾芸将赐物交给随行的周致诚几个,接着便是走到招手的忠顺王身旁。

“王爷有何吩咐?”

忠顺王眼中满意之色相当明显,打量了贾芸几眼后,更是面露笑容。

贾芸仍是那副淡然从容的模样,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城府,和那几个沮丧的贾家嫡脉相比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芸哥儿有何打算?”

贾芸看看眼前的中年王爷,知道对方是想知道自己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全力经商,写书,搞车行?

车行已经又壮大了许多。

这几个月下来,虏骑威胁下车行在蓟镇的发展受到了影响,但车行一直在蓟镇运粮和输送军需,整个地方都看在眼里。

战事一结束,返回的商民百姓订单就如雪片般飞来。

又由于战事原因,大量车马被征召,所以西岭村那边加班加点的造车。

皇差当头,不需避讳,所以购入大量钢材精铁,不似之前还有点遮掩小心。

这几个月时间,贾记大车数量已经过万。

南方路线,早越过大名府,直抵开封。

东南方向,抵德州,临清,济南,青州,兖州,涵盖大半山东。

继续南下抵徐州,扬州也是迟早的事。

但也就止步扬州了。

就算马车费用不高,时间效率比运河要快的多,但太远的话物流成本就远高于漕运,哪怕扣除时间成本,对很多商人还是不合算。

南方的河道诸多,很多地方河流纵横,官道少而窄,县道,镇,村道路更是很多地方只容一车独行,两车交错都难,且多是年久失修。

没办法,人家江南大船行于江河之上,小船直抵家门前,马车再好,也难以和水运船泊抢生意。

哪怕是几百年后,后世的火车飞机加高速公路汽车货运已经极度发达,但真正的经济核心重地还是在南方,因为船运更具性价比。

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大量的船只把内地原材料运到沿江工厂,生产出成品后通过港口出海贸易,北方怎么比?西北西南怎么比?

后世两大发达地域,长三角,珠三角,都是大量工厂配原料基地生产出口,依托的就是长江,运河,珠江等水系。

在现代发达社会都是水运为先,在这个时代想用马车代替船只当然是没有半点可能性。

所以,至扬州为止。

西北方面,至陕西镇为止,再往西,路更远,道路条件更差,工商业也并不发达,得不偿失了。

南边就是抵开封为止,开封是中原核心城市,打唐中后期,开封就成了中原核心。

原因也简单,有多条水道直抵开封。

黄河沿城而过,还有北宋时期开发的运河,还有济水等各条水路。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看的出来,州桥那里船只众多,帆桅连绵成片,大量水手,苦力在河边上货,下货。

开封的繁荣,和水运分不开。

要不然,以当时的陆路货运能力,要保障百万人口大城的供给,常年得动员几百万人奔走于途……这根本就不可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盛唐的武功远超弱宋,但论运输补给能力就差远了。

长安有名,但论居民数量,富裕程度,则远逊于开封。

就算如此,大唐天子也得轮流到洛阳就食,要不然长安府库撑不住。

“就食天子”之名,就是用来称大唐天子的。

到了安史之乱以后,长安历经丧乱,人口锐减,特别是兵员数量严重不足,太监,官吏也减少了许多。

那时候,倒是用不着再去洛阳就食了。

到大周此时,开封繁荣依旧,虽不及为皇宋东京之时,但仍是中原的核心所在,交通,运输,文教,工商,都是顶尖。

洛阳衰败已久,郑州在此时根本不值一提。

济南偏东,长安偏西,湖广的江陵,襄阳均远不及当年。

货物到开封,也就足够了。

历时不到一年,贾芸的车行基本上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车辆近两万,马匹近十万。

当然,这是他在蓟镇拼命后的结果。

边关诸镇,对贾记买马不仅不阻止,反而大开方便之门。

忠顺王主持的内府都主动卖了过万匹骡马给贾记。

贾记此时已经成庞然大物。

车辆在各州县都通行无阻。

数千人的车夫和镖师组成的运输队伍,官府层面一路顺风,无人敢为难,那些匪徒盗贼也远不是对手。

还有大同镇等军镇通过兵部下了运送军粮的单子,贾记也是按时完成,并无疏漏。

所以有数千辆马车日常往大同,宣府,山西各处运送军粮。

贾记能在短时间内崛起,往蓟镇送粮博得了丰厚的回报是一大原因,往军镇送军粮就是另一大原因了。

有贾记在,各边镇不再愁运送军粮之事,价格也比原本的运价要低不少。

大周征发徭役是相当节制,不会滥用民力,这一点比两宋前明都要好的多。

其实明朝时已经开始以钱雇役,到了大周就形成了上下认可的制度。

一种社会契约一旦形成,想再打破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比如民众不满,乃至造反。

徭役征发还是有,但用来短时间的维修道路,桥梁,还有河工这些军国民生工程。

像以前征发的轿夫,库夫,仓夫,马夫,基本上都是官府花钱雇佣了。

这也是工商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之后形成的新的局面。

运送军粮,比如从通州出发,抵山西太原,以原本的运输能力往返最少半年。

征发民夫得好几万人才能满足太原镇所需,太靡费,得不偿失。

原本这种运输是叫兵部和地方官府最头疼的事。

有了贾记之后,朝廷省钱倒无所谓,省了一大麻烦才是最要紧的。

忠顺王怎么看贾芸怎么顺眼,这才有眼前之问。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刘甸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穿越到汉桓帝刘志私生子刘甸身上,并绑定了争霸系统。各个时代并不安分的开国之主,正史中的文臣武将,野史演义中人物,江湖中的侠剑客,齐聚汉末,掀起东汉末年的诡异乱斗。
柏路松芯
孑孓不独行
孑孓不独行
关于孑孓不独行:民间传言食黄鳝可补气血,强筋骨。那白色的黄鳝呢?大盛末年,苏北农村少年闯临海。目标就是活下去,没想很多很远。扛大包,当伙计,做买办,一步一步积累,目标不变就是小钱钱。世间苦,能吃饱饭也不易,发善心还是只为抱团活下去?面对世界始终心怀善意。时局动乱,风起云涌。如草,如蔓,如树?时势之下皆是虚。
公交八公司
我有无敌舰队
我有无敌舰队
关于我有无敌舰队:古有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为大秦、保社稷。今有我王新打破百年之不变局,合并华夏神州,引领炎黄再临世界巅峰。唐朝末年,各地节度使佣兵自重,割据地方,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十国末年,分裂本应被大宋一统,但历史被神秘力量所改变,大宋并未出现,华夏大地依旧四分五裂。王新魂穿百年来到这个世界,灵魂附身落难世家少爷身上。在这个恶意满满未知世界中,看他如何用科学
晓小锋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