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最新章节。
			     “这又如何?”
 贾珍到底内心不愤,冷笑道:“不过是贩夫走卒之流……”
 这话引得贾赦,贾政微微点头。
 尽管他们内心清楚的很,这样的车队规模已经不能以平常行商视之。
 反正普通商人没有这么大的规模,也没有这技术支持,更没有这般为国不计一切的胸怀。
 此次运粮,必定不惜一切。
 哪怕不遇游骑战事,这一次估计都要损失不少车辆。
 就算朝廷有些抚恤也难挽回全部损失。
 何况还有战事影响,生意全停。
 贾记到目前为止,算是对的起公忠体国这四个字。
 一个商人,胸襟气度大过正经勋贵和文武官员。
 这些事实,贾家这几个可是视若不见。
 贾母心中隐隐有些想法,但此时也不必说出来为贾芸张目……
 这位老太太内心也是期盼贾芸的所为在朝廷和天子眼中只是行商贾事,不然的话,贾家嫡脉就真的危险了。
 但,异变陡生。
 欢呼声更加响亮了些。
 已经接近起更。
 正常来说,京城的普通人家早就上床睡觉。
 但今晚此时,却是无人入睡。
 很多人家甚至摆出香案,焚香送行车队。
 但欢呼声更响亮的原因,却并非如此。
 欢呼声中,一队队的小黄门策马而来,分散在车队两侧。
 过不多时,众人看到一袭青袍的贾芸在众人簇拥下,策马抵近车队。
 这一下,欢呼声更加响亮起来。
 待贾芸下马走到车队之中时,不少人都是拥了过来。
 “贾先生,就靠你的车行了。”
 “贾东主,靠你们了。”
 “是啊,靠贾记车行了。”
 “咱们等着芸哥儿你的好消息。”
 “芸哥儿,这一次定能成功。”
 “大伙儿让让,宫里有使者过来。”
 宁荣街这里,要么是街坊邻居,要么就是贾家族人,或是两府中人。
 和在府中的人不一样,这里的人更关注前线安危,害怕京师被围。
 看到贾记车行聚集准备出城,感动之余,也是跑过来对着贾芸祝祷起来。
 称芸哥儿的,当然也是贾家族人。
 他们也是和嫡脉不同,对贾芸并无成见和排斥。
 都是疏宗,眼见贾芸能自己杀出一片天来,这些疏宗族自是只会为贾芸高兴。
 还有贾瑞等人,已经到报社或车行效力去了。
 对这些同族中人,贾芸也是能用则用。
 只有一些知道是品行不端的,比如贾芹,用是用,却不给其接触钱财的机会。
 便是做事,也都安排些闲差。
 给一份俸禄就行。
 贾芸已经与嫡脉闹了好几次。
 外人眼里不太知道是非曲直,只知道贾芸和自己族人数次产生冲突。
 当然,嫡庶大伙还是分的清。
 如果贾芸再和庶宗起冲突,那难免会给人过于冷峻强硬,不好打交道的感觉。
 对贾芸的形象不利。
 是以只要是疏宗族人到车行或是书局,贾芸一律录用。
 现在他已经是家大业大,不在乎养一些闲人。
 况且贾瑞几个好歹接受过完整的教育,哪怕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用心去学,最少也是比文盲要强的多。
 他们的经历,见识,眼界,也是出身寒门的人没法比的。
 当然,寒门的人一旦能出头,那就是百中选中,乃至万里挑一的人才,这些大家族出身的普通人又不能和这些寒门精英相比了。
 当贾芸出现时,贾家疏宗的人自是迸发了不小的热情,很多族人也是过的相当窘迫。
 宁,荣二府也没有多少差事给他们。
 贾珍过年时会发点东西,也就是聊胜于无,还要排队去领,给族长行礼。
 贾珍最喜欢坐在毛皮褥子上看着族人领东西,然后一个个卑躬屈膝的向他这个族长行礼问安。
 稍有不妥,就会被贾珍剥夺领年货的资格。
 现在众人都在贾记书局或车行里做事,活都不重,安排的事不多,俸禄也不低,自是都承贾芸的情。
 小黄门也是越来越多。
 一直到忠顺王的出现。
 整个宁荣街附近都是变得鸦雀无声。
 忠顺王斜眼看了贾家两府一眼。
 在这里颁旨,领贾芸至石牌楼附近等候,这都是他的安排。
 贾家两府心向义忠王,忠顺王内心极为不愤。
 对贾家的观感也是极为恶劣。
 一群国之蠹虫!
 若老老实实为国效力,国家对这些勋贵子弟也只当是纨绔养起来便罢了。
 哪朝哪代,都短不了这一类的勋贵子弟。
 没出息是没出息,但毕竟祖宗有功劳。
 就如宁国府的焦大。
 贾珍也是百般看不顺眼,但也只能忍着。
 没办法,焦大护主有功。
 真的撵走或处置了,传出去对贾家的形象有损。
 朝廷也是一样的道理。
 总会有一些纨绔勋贵,只要自己不作死,与国同休不难。
 贾家就属于自己作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忠顺王对贾家的恶感是从皇子时期就开始了。
 若没有贾芸出现,忠顺王还真没有多少办法。
 也就是拿蒋玉涵当借口,发作了贾家一回。
 导致贾政痛殴宝玉,惹出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但也只是如此了。
 伤不到贾家筋骨。
 这一次却是有贾芸的出现,隆正帝又全力栽培贾芸,这一次车行运粮就是天大的好机会。
 既然已经做了决断,忠顺王也是决心要全力支持贾芸。
 眼前这一场大戏,就是压嫡脉,捧贾芸。
 后街和宁荣街这附近住户,自是能看的出朝廷,天子,宗王的用意。
 贾家的疏宗族人,更是能明白一二。
 这就够了。
 “贾芸上前。”
 “是,殿下。”
 贾芸眼光平静。
 视线也是扫了下荣国府和宁国府。
 事情已经走到如今地步。
 两府的猪队友屡次叫他失望,也是到了可以取而代之的时候了。
 况且,眼前局面也非他所能拒绝……
 贾芸平静上前,躬身而礼。
 忠顺王微微一笑,挥了挥手。
 两个小黄门抬着蒙着红绸的匾额上前。
 接着忠顺王亲自上前,揭开匾额。
 “功在社稷?”
 “这功还没立啊,就把匾额给赐了?”
 “嘶……皇上这是破釜沉舟了啊。”
 “看来是把一切希望都放在芸哥儿身上了。”
 “现在给这赐字,若成还好……不成就麻烦了。”
 “不成,只能以死谢罪,不然咱们陛下的脸往哪搁?”
 “唉,帝王恩宠,也是双刃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