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谓侠传》最新章节。
茜泾镇大捷的余音尚未散尽,江湖便迎来了又一件足以震动天下的大事——三宗掌门联名昭告,
将《剑典》全文公诸于世,供天下剑客参悟。
消息一出,原本已渐归平静的江湖再次沸腾,无数剑客闻风而动,纷纷涌向苏州虎丘。
三日后,虎丘之巅人头攒动。长青门、境英门、澍葵派三位掌门亲自坐镇,松修掌门手持一卷古朴的《剑典》原稿,
身后跟着数十名弟子,正有条不紊地将剑典内容誊抄放大,镌刻在虎丘后山的百丈石壁之上。
石壁前,数百名幸存的江湖剑修与宗门弟子盘膝而坐,目光灼灼地盯着正在成型的剑典文字。
有白发苍苍的老者,轻抚长须,眼神中满是期待;
有意气风发的少年,紧握剑柄,难掩心中的激动;
还有些成名已久的剑客,神色凝重,仿佛在提前预判剑典中的精妙招式。
“快看!是‘流云十三式’的总纲!”
一名中年剑客突然惊呼出声,手指着石壁上刚刚刻好的一段文字。
他正是江南有名的快剑高手,钻研快剑十余年,却始终卡在“流云十三式”的第九式上。
此刻看到总纲中的注解,他双目圆睁,猛地站起身,不顾旁人目光,捡起地上的一根树枝,就在原地演练起来。
只见他身形灵动,树枝在手中舞出一片残影,时而如流云掠空,时而如疾风穿林。
起初招式还略显生涩,但随着对总纲的理解加深,他的动作越来越流畅,最后一式“流云归海”使出时,竟带起一阵微弱的风声,让周围的人都感受到了一股凌厉的剑气。
“好!不愧是《剑典》!”
众人纷纷叫好,看向石壁的眼神更加火热。
不远处,一名来自西域的女剑客正盯着石壁上的“寒月剑法”出神。
她修炼的剑法以阴寒着称,却始终无法突破瓶颈,导致真气运转时常滞涩。
此刻看到“寒月剑法”中关于“以柔克刚,以寒凝气”的注解,她茅塞顿开,当即盘膝坐下,运转真气。
只见她周身渐渐泛起一层淡淡的白霜,原本滞涩的真气此刻变得如同寒冰般凝练,流转之间,竟让周围的温度都下降了几分。
还有一名身材魁梧的壮汉,是境英门的外门弟子,平日里只擅长使用重型兵器,对其余剑法一窍不通。
但当他看到石壁上“重剑”的字样时,却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
他想起自己平日里挥舞铁锤时的力道,又结合剑典中对“力与势”的解读,
突然领悟到,兵器的轻重并非关键,关键在于如何将自身的力量与兵器的特性完美结合。
他当即拿起地上的一块巨石,模仿剑法的招式挥舞起来,虽然动作笨拙,却渐渐找到了一丝门路。
一时间,虎丘之巅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演武场。有人静坐沉思,有人挥剑演练,有人相互切磋探讨。剑影纵横,剑气弥漫,偶尔还能听到因领悟而发出的欢呼。
三位掌门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们知道,《剑典》的公开,不仅能提升整个江湖的剑道水平,更能为正道培养更多的人才,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
就在虎丘之巅百家争鸣的同时,太仓城内的一家客栈里,莫潇、小米儿和柳昤双已经收拾好了行囊。
一辆简陋的马车停在客栈门口,驾车的是莫潇和小米儿,柳昤双则因为连日来的奔波,正坐在马车内闭目养神。
“莫哥儿,我们真的不去虎丘看看《剑典》吗?那可是天下剑客梦寐以求的至宝啊!”
小米儿牵着马缰绳,忍不住问道。
他虽然不练剑,但也知道《剑典》的分量,实在不明白莫潇为什么会放弃这个机会。
莫潇手中拿着一根马鞭,轻轻拍打着手心,闻言淡然一笑:
“《剑典》虽好,但并非适合所有人。
我的剑道,讲究的是‘随心而动,顺势而为’,这些年在江湖上摸爬滚打,早已找到了自己的前路。
强行去参悟《剑典》,反而可能会打乱我现有的道心,得不偿失。”
他顿了顿,又看向马车内的柳昤双,眼中闪过一丝温柔:
“至于昤双,她有剑仙李瑶光前辈亲自教导,坼寒玄丹的功法本就精妙绝伦,
假以时日,必能稳步提升至坼寒映玉体的境界,也不需要借助《剑典》来寻求突破。”
小米儿摸了摸脑袋,恍然大悟:
“哦,原来是这样!那我就更不用去了,我可是指爪双绝,剑法跟我没关系!”
说罢,他还得意地扬了扬自己的暗金鳞爪,惹得莫潇忍不住笑了起来。
“好了,别贫嘴了。”
莫潇收起笑容,神色渐渐变得严肃,
“我们这次来江南,本就是为了抗击倭寇。
如今倭寇已退,潮皇宫已灭,我们的任务也算完成了。
江湖之事,自有三宗掌门和其他同道打理,我们还是先回去吧。”
“回去?回哪里啊?”
小米儿问道。
莫潇沉默了片刻,目光望向远方,缓缓说道:
“回寒露谷。我有件事,要亲自问问郑老爷子。”
小米儿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莫潇的意思。
此次与魔门残锋等人的相遇,让他们对魔门有了新的认识。
尤其是何辛浮临死前所说的“魔衣天下”四个字,更是像一块巨石压在莫潇的心头。
如今家国大事已了,作为正道新晋的领袖人物,莫潇自然要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而郑然之老爷子阅历深厚,或许能从他口中得知一些关于魔门的秘密。
马车缓缓驶出太仓城门,朝着寒露谷的方向驶去。
一路之上,风景如画,但莫潇的心中却始终有些沉甸甸的。他知道,此次回去,或许又将面临一场新的风暴。
…………
与此同时,茜泾镇的明军大营内,汤克宽正坐在案前,处理着战后的善后事宜。
案上堆满了各种文书,有伤亡统计、粮草调度,还有各地传来的军情报告。
他眉头微蹙,神情显得有些疲惫,但眼神却依旧锐利。
“将军,有书信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