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朱厚照

第5章 天王之座动摇不止 后妃之象阴暗不明(一)(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正德皇帝朱厚照》最新章节。

正德元年从六月到八月,天气好比三月天,说下雨就下雨。

天气异常给科道官上谏章多个有力证据,凡涉及须革除的弊政,无一例外拿天气作为说词。

在他们看来,倘若政事清明,老天爷不必费心降灾示警。谏章没完没了,喋喋不休。

正德心烦意乱,怀疑老天爷不眷爱他,心里便不踏实,玩起来也没劲。

与夏皇后大婚后,紧接着须在九月七日册封让绣球绶带打中的沈贵妃和吴贵妃,想到完没了的各种礼俗,他心里更加烦了。

这天,他到文华殿接见三位阁老时想起葛儿,便让司礼监佥书高凤传他。

高凤带着葛儿走出刘瑾的直房,说:

“葛儿要十分小心,万岁爷正烦着。真叫人心疼呀,这会儿传你,准想到你能决断大事,你可得动动脑筋。”

葛儿吓一跳,说:

“不瞒高公公,葛儿斗大的字不识一篓,还是进宫后认的,哪知道国家大事呢?”

“哟,葛儿谦虚了是不是?谁不知道你葛公公帮过万岁爷好几回大忙。别的不说,没有你,万岁爷没准尚未大婚呢。”

葛儿有点飘飘然。

“万岁爷又有什么不顺心呢?”

高凤恨恨地说道:

“都叫不懂事的左班官给气的。宫中织物赏赐已尽,万岁爷下旨叫崔杲到江南督织造。照旧例给盐引以充供费,先帝爷时都这么做。可户部不奉诏,内阁不拟旨,给事中和御史先后上谏,说什么这一项在先帝爷遗诏中列为弊政。万岁爷气得好几天没睡好。也就区区一万二千引,值得他们大动干戈。左班官没有弊政吗?为什么他们总不动自己呢?真是岂有此理!”

“是呀,要革全都得革。”

“还有更气人的哩。三个阁老动不动以辞官要挟,你说臣子哪能这样对付天子呢?万岁爷召他们在文华殿议事,议完事万岁爷没准会让你出主意,全看你了。做奴才的要会观颜察色,像做儿子的讨父母欢心一般。”

正德还没有到文华殿,三位阁老在暖殿里恭候多时。

葛儿从窗外好奇地打量这三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外辅臣。

刘健年过古稀,胡子花白,李东阳和谢迁都只五十来岁。李东阳上唇一抹胡子,谢迁须髯飘飘,二人看起来比刘健更洒脱。

葛儿和高凤进殿,近侍全都到齐,殿内鸦雀无声。高凤让葛儿站在御案一旁。

文华殿是皇帝和太子御经筵、日讲和午讲的地方,也是他们读书的地方。

正德在这儿读书,东宫讲官如王忠、杨廷和、梁储、费宏、靳贵、毛纪和吴俨等人倒还和蔼可亲。

而三个大学士偶尔来开讲,他就头大如斗,从小叫他们教怕了。

在三位大学士看来,眼前的小孩子肩负着未来大明的江山社稷,讲学的口气,跟日常讲官甚是不同。

崔杲奏讨盐引,在韩文率先发难后,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御史纷纷进谏。

最后韩文变通,与正德一番讨价还价后让步,给六千引,另一半折银。也许他让正德搞怕了,担心斗不过这小霸王。

他认为一样开口子,口子开大开小不一样,有打折没打折又不一样。

在官场混几十年,他早是老油条了。

不料正德毕竟孩子心性,以为朝臣有意跟他对着干,竟使性子,说什么也不退让。

正德才不管开个口子会对以后造成什么影响,非要一万两千引不可。

他觉得一桩小事办不下来,算被欺负得够惨,做皇帝还有何脸面?

正德在内宦前呼后应下姗姗来迟。

他上了御座,赞礼官传三位阁老进来。

正德虽然有气,礼数还是不缺。一般臣下年高德劭也是跪着回话,只有三位阁老,再怎么都让他们坐着回话。

正德觉得对他们礼数周到,自己做得挺不错的。

他们谢坐后,正德强颜作欢说:

“请先生辈说说盐政。”

刘健显然料到召见为盐引的事,他一开口便侃侃而谈,打算给正德长点知识:

“启奏陛下,盐赋占国家收入大半,江淮引盐常股四分,以给各边主兵及工役之用;存积六分,非国家大事,边境有警,未尝妄开,除非边臣奏讨,户部覆允,任何人不能擅自奏讨。然常股须按国家定规开中,由于不法商人扰乱盐政,致使有引却得不到盐。天顺年间,甚至有的盐引由祖父传到孙辈,还得不到盐。因此,商人只要能直接得盐的积存盐,常股少有问津,造成正引壅积。至成化年间允许余盐买补,开禁余盐。弘治二年,同意凡有盐引而无盐支给,可买勤灶之盐。几番变改,致使盐政大坏。先帝有感于此,才在晚年锐意革除。至于织造自有专款,何须再给盐引作供费?陛下啊,盐政实在不能再容弊端,请陛下明察。”

正德自小接触最多的是子曰诗云,于具体政事不甚了了,刘健这番话听得云里来雾里去,大半不明白。

可他不能露底,只得硬着头皮说:

“倘若盐引私人奏讨,朕无话可说,盐引用于织造,是公非私,怎能混为一谈!”

李东阳知道刘健的话白说了,便说:

“织造有专款,每年按份额拨补。盐引用于边费,用途不一样,是不能混为一谈。再说,崔杲不要银两而奏讨盐引,实为盐引可夹带。因一张盐引可夹带数十张,大引千斤,得盐数万斤。崔杲等人从中营私舞弊,中饱私囊。名为按引取盐,实与私盐无异,而比私盐还严重。”

正德逮住李东阳话中的漏洞,说:

“崔杲营私舞弊自有国法制裁,难道先生辈不晓得?”

谢迁说:“他们有陛下的圣旨,牌旗上写着‘钦赐皇盐’,一路关卡谁敢盘查?前回有太监运盐竟乞讨旗牌,可先斩后奏,无非为再多挟带私盐。”

正德口舌上说不过三个政治家,心里慢慢窝着火,就有点恼羞成怒。

“朕知道你们的意思是内官扰乱政事,难道朝臣都正确吗?天下大事十分有七分坏在朝臣手里,你们能否认吗?”

三位阁老听他如此臆断,一时不知如何接茬。

外臣固然良莠不齐,但像盐政、圈地、铺张浪费和吏治,关系国家稳定的,主要是内官和贵戚乱政,外臣想乱一把也轮不到。

还是李东阳精灵,他不像刘健和谢迁拿正德当大人看待,愣一下说:

“也怪不到朝臣头上,比如上回陛下大婚,向户部要银子,动不动以不办大婚相要挟,诸如此类,朝臣也难。”

正德不假思索说:

“先生辈不也以辞职要挟朕?”

他话音甫落就发现中计,李东阳略施小计让他承认以大婚要挟朝臣。

在三位阁老面前,他一直告诫自己说话须拣大道理说,可一急还是出错。

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同时担心下不了台阶,自知谈下去只会自讨无趣,所以不想论理了。

对付三位阁老他也有不少招数,但用得最多的还是耍无赖。

他眼珠子转了转,便想好主意,于是快刀斩乱麻:

“先生辈见识多,就当朕年幼不懂事吧,从今往后听你们的,多多留心政事便是。你们请回吧。”

他知道倘若不这样说,尽快将他们打发走,三个老头都不好惹,得了理,势必纠缠不休。

三位阁老拜辞去了,正德看着他们出殿的背影,心里嘀咕道:“幸好见机快,将他们哄走了。”

王岳见正德老表态要学好,趁机将一份奏章呈到御案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孑孓不独行
孑孓不独行
关于孑孓不独行:民间传言食黄鳝可补气血,强筋骨。那白色的黄鳝呢?大盛末年,苏北农村少年闯临海。目标就是活下去,没想很多很远。扛大包,当伙计,做买办,一步一步积累,目标不变就是小钱钱。世间苦,能吃饱饭也不易,发善心还是只为抱团活下去?面对世界始终心怀善意。时局动乱,风起云涌。如草,如蔓,如树?时势之下皆是虚。
公交八公司
我有无敌舰队
我有无敌舰队
关于我有无敌舰队:古有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为大秦、保社稷。今有我王新打破百年之不变局,合并华夏神州,引领炎黄再临世界巅峰。唐朝末年,各地节度使佣兵自重,割据地方,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十国末年,分裂本应被大宋一统,但历史被神秘力量所改变,大宋并未出现,华夏大地依旧四分五裂。王新魂穿百年来到这个世界,灵魂附身落难世家少爷身上。在这个恶意满满未知世界中,看他如何用科学
晓小锋
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
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
关于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火影世界迎来一个限定月读世界的漩涡面麻。纯火影体系,无系统。这是离别的馈赠。三代老头早看你不爽了,给你几个大逼斗。鸣人你想当火影?我愚蠢的欧豆豆哟!照美冥,以后我罩着了你了。
行久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