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发明家

第139章 天下大势,乃是分久必合(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春秋发明家》最新章节。

木耒静静听着二人交谈,此时插话道:“为时不晚。昔日武王启用姜尚之时,姜尚已年近八旬,不照样辅佐武王奠定大周之基业?”

木耒曾在网上了解过一点百里奚,原以为他身处秦穆公之时代,因秦穆公距登基尚有几年,便下意识觉得百里奚仍是位年轻人,没想到他现在已经六七十岁的高龄了。

几人又继续边吃边聊,对天下大势粗略地讨论起来。

公子蒿阐述了当下的形势:

秦国:秦成公前一阵死了(前660),他虽然有好几个儿子,但是他安排的是自己的弟弟任好继位,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不知道为何。

齐国:前几年灭了鄣国(前664),攻伐了莒国(前663),帮助燕国打跑了山戎(前663)。

晋国:晋君姬诡诸又增设一军,上军自己统帅,下军由太子姬申生统帅,去年(前661年)还连灭耿国(今山西河津)、霍国(今山西霍州)、魏国(今山西芮城)。晋国任命赵夙为耿大夫,毕万为魏大夫。去年晋国发生大旱。

鲁国:庆父之乱未平,季友跑去了陈国。去年(前661)鲁君和齐侯在落姑结盟,请求齐侯帮助季友回国。

楚国:正在积蓄力量,准备打郑国。

……

蹇叔此时向木耒问道:“公子木耒,您对天下之势有何高见?”

木耒略作思索状,片刻后开口回道:“天下大势,乃是分久必合。

如今诸夏之地,仿若一盘散沙,强如齐、楚、晋、秦、宋诸般大国,正持续攻伐周边之小国,以扩充自身版图、增加人口,不断积攒力量。

待过上数十载乃至上百年,天下留存之国恐怕将不足十个。”

木耒一番高谈阔论后,蹇叔与公子蒿都面露惊色。

公子蒿急切的说道:“木耒弟,你怎会有此等言论?天下之势当真会如此演变?我等邢国能否存续至那时?”

木耒赶忙对公子蒿说道:“此事我实不敢妄下定论,这只是我对天下大势之猜想。邢国之未来我也不知。”

蹇叔随后坦言道:“未曾料到公子,对天下格局之见解竟是如此,蹇从未听过如此之论,着实超乎我之想象。

吾辈平日所论多囿于(拘泥、局限)一国之事,不曾想公子已着眼于天下大势之未来走向。”

公子蒿随后又问道:“先不言邢国之事,那这天下诸国相互兼并,形成几大强国之后,又当如何呢?”

木耒看着公子蒿的样子,呵呵一笑,又接着说道:“之后,乃是几大强国再度相互兼并,直至最后天下仅留存一国,此即为天下大势演变之终局——天下一统,九州大同,四海归一。”

此时蹇叔坐不住了,急切的追问道:“那诸国如何方能走向强大,跻身于此几大强国之列,乃至最终成就那一统天下之霸业乎?”

木耒深吸一口气,从容的说道:“若欲一国强盛,关键在于‘变’。此‘变’究竟所指为何,我亦难以详尽阐释之。

但凡一味遵循周礼、因循守旧之国,终究难逃衰败陨落之命运。唯有如当今齐国那般,有管夷吾这般人物,于一国之内变革往昔律法、官制、兵制,方能踏上强盛之路。”

木耒还想说,这分封制度需要变,农耕改革需要变。但是他又生生地咽了下去,说的太多让公子蒿听了去,对自己恐怕也没有什么好处。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