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第413章 扩大汉土最好办法:修桥铺路(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最新章节。

“最大的原因,就是秦朝打到哪里,就会在哪里修筑秦直道。”

“不管是从此路行军还是运粮,都会提升很高的效率,粮食的损耗也比六国要少。”

在以险关要塞为胜利依托的古代。

行军速度,就代表着能够先敌人一步,占据优势地形。

把握住胜利的先机。

其次,运粮队的损耗比其他国家要少,也就代表着军队能支持更长的时间。

这两者组成了秦军,当年横扫天下的基石。

简单的看着两个学生。

讲述了下秦直道的作用后,林澈忍不住叹息道:“这可惜,自从秦朝后,像这种军事用的高速公路,已经没人修了。”

“哪怕所谓的官道,都只是根据强忍走到路,修修补补的。”

“根本没想过,经过时代变迁之后,此路是不是前行的最佳路线。”

包括大明的官道,也是如林澈所说的,不过是在前朝的道路上修修补补。

完全没有人想过要规划,一条更适合通行的新路意思。

朱柏勉强理解了,林澈说的‘高速公路’的意思后。

但却有些不赞同他的话:“先生,修路之事靡费甚多,若是不修补旧路。”

“而如您所说的,在大明境内制造一条‘明直道’。”

“恐怕朝廷不知道到底要花多少钱银,还有多少百姓骨骸归乡了。”

听了朱柏的妄言,林澈没有反驳,而是顺着他的话,笑着说道:“哈哈,你说的没错,修筑新路花的钱的确多。”

“如果不是大明出了刘三吾、傅友文这样颇具才敢的经济人才。”

“恐怕洪武帝的几次北伐,远征漠北,大明的财政就要崩溃了。”

“但这些人能解决军费问题,却因为眼界的限制,而不知道该如何找修路的钱。”

此话一出,这边的两个破孩,到是没啥反应。

隔壁密室内心情忐忑的刘三吾,因为听到林澈提到自己激动之前溢于言表。

他从没有想过,自己和傅友文不过在竭力维持,大明的财政不陷入崩溃。

就能够得到林澈,如此高的评价。

要知道,在如今众人的眼中,林澈已然与谪仙无异了。

而在他的口中,似乎也就跨过秦皇汉武,还有唐朝的太宗。

今朝的洪武帝虽然得到国人夸奖,但被骂的字数也不少。

可是他刘三吾,第一次出现在林澈的口中,就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这让朱元璋和朱标,都有种捡到宝的感觉。

刘三吾本人则是,直接将林澈奉为知己。

恨不得现在就爬过墙去,拜林澈为师,将他缺少的‘眼界’补上。

朱元璋在震惊过后,立刻拉着刘三吾的手。

开始收买人心,道:“刘爱卿,这么多年,你执掌朝廷财政之事,真是辛苦伱了,咱…”

一副君臣相宜的经典画面,正要上演。

隔壁的林澈,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补充一句:“你刚才说错了,如果当今圣上要修‘明直道’”

“按照刘三吾的性格,他的确会乞骸骨,但却不是当逃兵,而是想以退为进,行劝谏之举。”

“可是按照陛下的做派,肯定会在暴怒之下,像之前的空印案一样,将其关进诏狱。”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汉疆喋血风云录
汉疆喋血风云录
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汉家江山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磨难,华夏一族,第一次差点亡族灭种,少年追随拯救汉家的大英雄冉闵,几经血战,终于见到了曙光。当然还应该有谢安,王羲之,苻坚,王猛这些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姓名,还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传说。历史的责任,亲人的嘱托,推动着少年不得不,奋力拼搏,向上攀登。一部热血温馨的奋斗史!
汉家一小卒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