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第181章 发的英雄(上)(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最新章节。

……

明,朱棣饶有兴致,这个戴出身倒是不错,还就读于军校啊。

宋之前,华夏是少有专门的军事院校的。

战国时,纵横学派创始人鬼谷子在鬼谷洞隐居并讲学,这个地方被誉为古代第一所“军校”。鬼谷子在此培养了众多着名的兵家和纵横家,像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人。

东晋时,前秦苻坚设立“教武堂”,是历史上第一个官办中央军校雏形,专门教授阴阳学和兵法知识。

可惜效果不佳。老师都是些没打过仗的文人,学生反而是真正上阵杀敌的武将。外行指导内行,没多久就谢幕了。

直到宋朝,情况才有了些改变。

宋自开国以来,就面临着边境上的强敌压力。宋仁宗时,西北李元昊闹事,大宋王师威风凛凛地出去平叛,结果大败而归。

范仲淹、富弼等臣子痛定思痛,他们认为战败很大的因素是由于官员“不习兵事”,便向皇帝上书,要建立专门的学校,提高官员们的军事素质。

于是大宋庆历三年,大宋武学成立了。

但学校一开,居然没几个学生来学。

因为招生的对象是官员,宋重文轻武,地方上的官不想从武,武官又觉得打仗这东西,没必要专门学。

而且这个学校还不断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非议攻击,甚至拿前人比较——诸葛亮都没上过什么军校,也不是专门学军事的,人家不一样会打仗?开军校有啥用?

就这样,宋朝第一所军校,在惨淡经营了95天后,关门大吉。

……直到30年后,王安石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熙宁变法。开设武学,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熙宁五年,宋神宗下诏重办军校。这一次,大宋武学终于站稳了脚跟,一直开到了宋朝灭亡。

宋徽宗崇宁年间,又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地方武学,自此,形成宋朝中央地方两级的军事教育体系。

中央武学设在京城的姜太公庙里,姜太公在宋时被封武成王,学生名额有200人,南宋减为100人。

地方武学,见于目前的文献,北宋有17所,南宋有22所。多设在富裕的江南后方,前线也设了几处,用于就地培养军事人才,学生人数 “大县五十,中县四十,小县三十八”。

这样看,宋好似也不算不重视军事,那么宋朝的军校取得了什么成果呢?

战斗力整体上似乎没有比办武学前有质的提升,宋军名将中也不见武学毕业生的身影。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办学规模太小。学生总共不到千人,数千人稀释在数十万的宋军中,难以提高军队整体素质。

而且当时的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甚至连当过武学校长的程颐都觉得《尉缭子》等兵法粗陋,要把它从课程中删去,代之以《孝经》、《左传》。致使很多毕业生只会纸上谈兵。

学生结业后,最高也只授予“三路巡检、监押、寨主”这一类的官,都是从八品左右,而且主要都负责维持地方治安稳定。

到了南宋,武学生结业后要进入仕途,还要通过科举考试,就算考上了武状元,也只是授予秉义郎——秉义郎在宋朝52级官阶中排46位。

相比于文状元,马上任通判——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三年后即入京的火速提拔,武状元的升迁道路实在是令人落泪。

……

听到天幕中提起发国的军校,朱棣若有所思。

与文官不同,武将大都是战场厮杀上来的,若没了战事,那要如何培养武将,况且武将也不能光会打打杀杀啊!

这个军校倒是不错,宋朝能办武学,大明当然也能,天幕要是能细说后世的军校就好了,让他也借鉴一二……

汉,霍去病对于兵种关注更多。

骑兵可以说是汉朝最重要的兵种了。

汉对于骑兵的重视,从汉高祖刘邦就开始了。经历过秦末起义和楚汉多年的战争,刘邦意识到骑兵在机动和速度上的绝对优势,更加注重骑兵的建设。

“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史记》

彭城大战,56万之众败于项羽3万骑兵。

白登之围比彭城之战还要危险,刘邦率领以步兵为主的几十万大军北征匈奴,结果自己所率骑兵同步兵大军脱离,被冒顿单于的精锐骑兵包围。

这样深刻的教训,怎么能不令汉家重视培养骑兵。

到刘彻的时代,对匈奴作战基本上以骑兵为主力了。汉武帝时期,骑兵分为护卫骑、游击骑和马步军三种,以骑射为主要特点。骑兵编制也有了较大的变化,设立了骑都尉、骑中郎将等职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骑兵部队编制。

在战争中,骑兵主要用于侦查、突击、追击等任务,快速机动打击敌军的要害部位。

而霍去病的骑兵战术,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的典范。他对骑兵突击战术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首次出征便以800骑兵深入大漠,斩首敌军2000余级,随后在河西之战中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在漠北大战中,他更是展现了自己骑兵战术的革新能力。他善于运用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进行快速突袭和纵深打击,这种战术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凭借这份能力,霍去病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余人,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分祭天地,临翰海而还。

……

原来在未来,骑兵竟然逐渐退出了战场前线吗。而步兵,后人说这是战场上的皇后……

霍去病笑了笑,这形容真是奇怪又贴切。

哪怕他更擅骑兵,也知道步兵的重要性。

步兵是地面战斗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优势在于灵活性和适应性。他们能够在地形复杂的战场上迅速移动和部署,能够执行多种任务,包括进攻、防御、行军、巡逻和侦察等。

不过,如今的汉室并没有机枪大炮,所以还是得训练更多骑兵精锐。他们与天幕的时代隔的太远,也不知往后的王朝是如何作战的。

比如那与汉并称的唐朝,对于骑兵的装备武器与战术运用又是如何呢……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那些无奈,我经历过
穿越那些无奈,我经历过
关于穿越那些无奈,我经历过:作者在用心写作,书本慢热。中青年欧香芹带着金手指穿越了,穿成一个水患大发,逃难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到大上海。遇同宗姐姐进雅艺坊,做一个小丫鬟,小心翼翼的,默默为自己以后谋划。成年后,应政府招,到边疆去落户开荒,郭嘉爸爸发对象赵珩之
奋斗的的兔子
挺孕肚大院团宠,野痞糙汉轻诱哄
挺孕肚大院团宠,野痞糙汉轻诱哄
关于挺孕肚大院团宠,野痞糙汉轻诱哄:[丰腴白皮大美人VS一米九埋头苦大佬]黎书禾生的肤白貌美,被父母娇养长大,只可惜一场意外夺走了二老的生命。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二老将黎书禾托付给青梅竹马的宋淇,还将全部家产暂托给他保管。等黎书禾年满18就和宋淇结婚,宋淇答应了,可却在背地里与白月光表妹暗通款曲。黎书禾发现后忍不下这口气,但她孤苦伶仃没办法拿回家产。于是她美眸
O呆兔纸
随母改嫁下乡,三个继兄宠我入骨
随母改嫁下乡,三个继兄宠我入骨
关于随母改嫁下乡,三个继兄宠我入骨:【重生换亲/打脸虐渣/随身空间/年代团宠/甜宠】江宁宁和姐姐江雯雯同归于尽后,双双重生爸妈离婚日。江雯雯率先选择和爸爸留在城里。下乡的苦日子,她一天也不想过了。江宁宁看着姐姐的庆幸,心中冷笑。被后妈磋磨、被兄妹欺凌,推入火坑,惨死赌鬼丈夫之手。这种好日子,她愿意要就要吧。她选择跟妈妈下乡,这次,她不仅要护住妈妈,更要夺回被渣爹侵吞的外公家产。前世被抢的金手指,
金禾汐
死后第六年,我为夫君牵良缘
死后第六年,我为夫君牵良缘
关于死后第六年,我为夫君牵良缘:死后第六年复生,宋承漪本以为此事就足够匪夷所思。哪成想,她那位温雅夫君摇身一变,成了暴戾恣睢、横行盛都的大佞臣。更想不到,重逢当日,郁攸迟竟不念夫妻情分,下令对她用刑,宋承漪委屈地红了眼眶。郁攸迟也在无人处被剧痛逼红了眼。二人意外痛感相连,她伤一寸,他痛一分。*此后,宋承漪只想自求安稳,可郁攸迟却一次次沉着脸现身。不许她吃辛辣,不许她吹夜风,不许她癸水吃冰,不许她
东喜南北
时间回溯,我在暴君心上疯狂蹦迪
时间回溯,我在暴君心上疯狂蹦迪
+++一觉醒来穿进宫斗游戏,成了将军府的嫡女。什么才艺技能都没点,却绑定了时间回溯的能力。于是——皇帝批奏折,她回溯。皇帝练剑,她回溯。皇帝召寝,她还能回溯重来!皇帝看着空白的奏章,练到一半的剑,穿了又脱的龙袍,终于崩溃了!……被逼娶了将军府千金的皇帝,一心要铲除外戚势力,连带着那个一哭二闹三上吊要嫁他的女人也厌恶至极。直到某天,皇帝发现了时间回溯的秘密。“等等爱妃,刚才那次不算,重来重来……“
落水三千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