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第96章 安史之乱(中)(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最新章节。

哪怕知道的人不少,也不会有人如此明目张胆大咧咧的到处宣传。

但天幕所有人都看到了,哪怕对天幕不甚关心的人,听到这样劲爆的消息,也免不了抬头观望。

面对朝臣关心中带着异样的眼神,李世民含泪咽下一口血。

……行,这个李隆基就是来克他的,每次一听到李隆基的消息准没好事。

……

【就在此时,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遇到了一件决定世界走向的大事,也就是怛罗斯战役。

强大的唐帝国军队,在高句丽大将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率领下,灭掉了车迟国和石国等一众小国之后。

遇到了同样处于极盛时期,正在扩张的大食,也就是处于阿巴斯王朝时期的阿拉伯帝国。

它击败东罗马帝国,灭掉萨珊波斯帝国之后,版图与唐接触。

阿拉伯军队几次袭扰唐军失败之后,高仙芝决定主动出击。

可是孤军深入的3万唐军,遇到了15万阿拉伯军队的围剿。

加上唐军内部附属国军队临阵倒戈,唐军几乎被尽数剿灭。

随后,双方在前前后后你来往的袭扰中,认识到了彼此的实力,即进攻不成,防御尚可。

所以两国放下兵刃,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虽然从整个历史角度来看,这只是一次规模不大的边境冲突。

但自此,中、国停止了向西的征伐。

武力扩张并用文化统治的大中-国化进程结束。

因为意识到两个大国的存在,西亚中东各国开始从心理上不再一味依附大唐。

虽然后来有蒙古的扩张,但却没有多少中华文化的渗入。

对世界而言,那更像是一次突如其来的重装系统。

要说有什么积极意义,可以说欧亚大陆的旧势力在一定程度上被蒙古铁骑扫除,给本土的新势力新思想留出了生长空间。】

(阿拉伯帝国当时横跨欧亚非三大陆)

(当有两个强权时,小国就可以横跳了)

(我们是远程交战,补给跟不上)

(换个角度,阿拉伯的东进也结束了)

(高仙芝尽力了)

(唐和阿拉伯帝国打了7次就输了1次,还是阿拉伯惨胜)

(战前高仙芝带数万大军翻过帕米尔高原,你说吓不吓人)

(有什么用呢,安史之乱,一切都结束了)

(假设恒罗斯之战后,玄宗把安禄山扔西域去[狗头])

(我感觉要不是安史之乱高仙芝还想打回去)

(高仙芝封常清杀出重围回去就整备兵马准备回去找场子,结果安史之乱连人带兵调回长安了)

(安西都护府准备找场子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安西军内调,从此西域断绝近千年)

……

李世民皱眉,之前天幕屡次提及大食,不过吐蕃如今才是唐的心腹之患,他便先派使者出去探一探究竟。

使者传递消息也需要时间,事有轻重缓急,天幕出现后,政务日益增多,李世民也无法事事关心。

没想到这阿拉伯帝国竟变得这般强大,横跨欧亚非?

不过大唐也不遑多让,并不弱于下风。

要不是安史之乱……李世民拳头硬了。

哪怕王朝兴亡在所难免,他也不想大唐亡的太难看。

后人都说了,这不只是唐朝的转折点,甚至是历史的转折点,华夏的心态和地位都有了变化。

后世这种观点实在让李世民心中难安。

想想五胡乱华,中原内乱,周围必定会趁机捣乱,这些都还是王朝末年的景象。

可大唐,为何在盛世还能掀起这样大的动荡。

归根结底,除了李隆基,是不是还有其他错漏?

是哪些政策不妥当了吗?

藩镇权力过大,李世民时期还没有节度使这个官职。

他的府兵制原则是不兼统,不久任。

将军领兵打仗回朝廷,士兵打完仗解甲归田。

节度使是李治武则天时期才出现的。

但李世民对于这个制度也能理解,疆域太大,又不似后世发达,若不设节度使,对于边缘地带又该如何管辖。

或许后面的皇帝不懂制衡,权力给的太过了?

还是丢失了民心?

李世民已经在命官员努力安抚河北地带的民心了,但仅仅这样就够了吗?

李世民是个肯听劝的人,哪怕劝谏说的难听,他再不爽也会忍着听一听,特别是这样的国之大事。

虽然有叛军,但也有心向大唐之人。天幕已经提到过很多忠臣良将了,每每想起他们的坚守和结局,李世民都难掩心酸。

这样对比下,显得大唐太不是个东西了。

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看到这个高仙芝封常青,他心中升起一丝希冀。

这也是大唐的良将,后人对他们还算维护,这两人总能得到善终了吧!

那句忠臣总是不得善终实在是刺的他寝食难安,全天下都在看着呢,再这样下去他如何面对朝臣和百姓。

……

明,朱棣看着天幕上的阿拉伯帝国,若有所思。

他周围全是翻阅典籍的官员,一旦他想看什么内容,周围人就会递上相关史书。

天幕说的这个战役是唐与阿拉伯的第六次交战,2万唐军辖1万番兵翻雪山过草地千里奔袭,境外作战。

在怛罗斯与20万大食军队大战五日,不分胜负。

之后1万番兵忽然临阵叛变,导致战败,此战唐军几乎全军覆没。

不过大食军队也不乐观。战死7万,损伤近10万,失去追击战斗力。

战后,唐朝的边境线并没有太大变化,直到安史之乱发生,大唐陷于内乱,抽兵出中亚,唐在葱岭以西的军事存在才从此结束。

不过葱岭以东的数千安西四镇唐军,孤军坚守了西域四十年。

看到这些,朱棣也不免动容,他是在马背上打打杀杀过来的,对于武将很有共情之感。

他看着侍卫递上来的史书,想到安史之乱与这些将领的结局,摇头叹气。

接着,又听到天幕说的“武力扩张并用文化统治的大中-国化进程结束”。

他的叹息卡在喉咙里,发不出来了。

为何结束了,元宋他可以理解,难道大明做不到这样吗。

我泱泱大明,竟比不过汉唐?

朱棣想起之前天幕提到的世界两级。

汉与罗马,唐与大食,明与奥斯曼。

其他地区也在发展,若是止步不前,就会被丢在身后。

这个奥斯曼如今发展到什么地步了,为何大明一朝,始终达不到唐朝的巅峰?

是对外政策还是对内政策的失误吗。

朱棣不甘心。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清冷美人下乡,糙野硬汉宠妻无度
清冷美人下乡,糙野硬汉宠妻无度
《年代文+家长里短+团宠+双洁》顾初月重生了!上一世她被恶毒继母和她绿茶女儿所害,嫁给大院里的傻儿子,被恶婆婆搓磨打骂至死。而继妹抢了她的工作,却在厂里混的风生水起,成为厂花。重活一世,她直接报名下乡,远离这个是非之地。顺手举报,把恶毒继母和绿茶继妹送去北疆改造,而她不作为的爹直接下放农场改造。……顾初月兴高采烈来到清河大队下乡,谁知道这里的大队长为什么老是看她,还经常过来帮忙,后面帮着帮着,这
苏幻缡
死后第六年,我为夫君牵良缘
死后第六年,我为夫君牵良缘
关于死后第六年,我为夫君牵良缘:死后第六年复生,宋承漪本以为此事就足够匪夷所思。哪成想,她那位温雅夫君摇身一变,成了暴戾恣睢、横行盛都的大佞臣。更想不到,重逢当日,郁攸迟竟不念夫妻情分,下令对她用刑,宋承漪委屈地红了眼眶。郁攸迟也在无人处被剧痛逼红了眼。二人意外痛感相连,她伤一寸,他痛一分。*此后,宋承漪只想自求安稳,可郁攸迟却一次次沉着脸现身。不许她吃辛辣,不许她吹夜风,不许她癸水吃冰,不许她
东喜南北
冷战五年,提离婚禁欲大佬后悔了
冷战五年,提离婚禁欲大佬后悔了
关于冷战五年,提离婚禁欲大佬后悔了:结婚五年,自婚后陆时宴对她非常冷淡,甚至都没怎么碰过她,所以五年都没有属于他们的孩子。许嫣桑以为,总有一天能把这个男人捂热,可是,直到那个女人的出现,她才知道,这个男人根本捂不热。她总是笑着说,他会重新爱上自己的,直到她回国后,那晚是她的生日,他连一条短信和电话都没有给她打。他去陪那个女人了,她回来连他的人影也没见着,她心灰意冷,把离婚协议书放下,拉着行李箱离
小千山
重生成死对头的婢女后
重生成死对头的婢女后
关于重生成死对头的婢女后:【冠绝风华妖妃娘娘】×【表面清冷实则疯批国师大人】大元二十三年,天遭异变,民不聊生。苏折雾一席锦绣衣裳,手捧玉瓷茶盏,对着满身风雪,面含怒气的少年帝王浅笑:“臣妾愿意赴死。世人皆知当今圣上独宠一妖妃,筑金屋,供玉石,恨不得将世间所有宝贝一一奉上。可是苏折雾宠不逢时,妖妃这罪名一旦安上,就势必需要她以命相还。她被赐死的那夜,风雪交加。苏折雾换上了御赐锦服,头饰金钗,眉间一
若木青羽
七零,炮灰弃女有空间
七零,炮灰弃女有空间
关于七零,炮灰弃女有空间:(年代+空间+弃女逆袭+听懂毛茸茸)上辈子,沈穗盈到死才知道,自己只是被故意调包利用的炮灰,用完就扔。回到了命运的转折点,沈穗盈搬空那家人的家产,一步一步让他们付出代价。
幺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