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第87章 国外的题(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最新章节。

我一会儿就去:体现了我不想去且一会儿也不想去且我在等你说你去吧。

回复

(天王老子来了这题也是全选)

(而你,我的朋友,我愿称你为心理洞察大师)

——————

古人们对后人的那些符号一头雾水,但是天幕很贴心的用文字描述了一下,于是无论懂不懂数学题的人,都开始加入计算大军。

答案到底是零还是二十四还是十八呢?

至于六,看后人这样调侃,答案肯定不是六了。

不过,这个“六”在后世含义可真丰富,学到了学到了,以后他们也要说六!

……

往后一些的朝代,还是有一小部分人能认出阿拉伯数字的。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

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算筹”。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金属等材料制成的。

人们把它们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

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

《孙子算经》记载,算筹记数法则是: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夏阳侯算经》说: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积算,五不单张。

这种算法在当时是很方便的,大家用习惯了,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

20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

因此,对于靠后些的朝代,还是有少部分感兴趣的人知道的。

祖冲之,刘徽,秦九韶,祖暅等人饶有兴致地听着周围人因为天幕而起的讨论。

这个题目在他们看来不算难,但是后人对于算学的讨论让他们感到很开心,后世学风昌盛,每个科目都能有一席之地。

若是当下的人也能跟着沾染一些向学之心,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

再接着往下看,呦,竟然还有外国人的中文考题。

这后世各国的交流真是广泛,还互相学习彼此的文字。

一看题目,嗯……大家又开始新一轮的争吵。

对于那道外国人的中文题,有的觉得答案解析的对;有的觉得这简直是胡搅蛮缠,应该全都对;还有的觉得其中的某个选择才是最正确的。

民间百姓对这种文字游戏乐此不疲,特别是对自家孩子,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

毕竟这可是后世的考题诶,哪怕用不上,看一看也是好的。

有些人忍不住感慨,长辈的威力,即使跨越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长河,还是丝毫不弱啊,从后人们对那道中文题的解释就看出来了。

哪怕再鬼灵精怪,还是些会怕被母亲骂的孩子们啊。

……

明,好笑的同时,朱棣突然想起,之前讲指南针的时候,后人好像还诉苦来着,说自己真的不想学英语了。

看那番邦人对着中文题冥思苦想的样子,确实有意思。但要是让自己对那些洋文这样费劲脑筋,真是格外不爽呢……

不过,后世那种情况,该学还是得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多学点东西,才能防止被那些番邦人坑骗。

后世那这个国家,被天幕提过的,各个都不是好相与的。

但是讨论这道题的番邦蛮夷怎么看起来不是很聪明的样子啊,恐怕用中文讽刺他们他们都听不懂。

比如那个“6”。

朱棣忍不住乐了。

只要国力够强,别人自然而然会来学习你,学的久了学的多了,潜移默化的就会跟着你走了。

朱棣想着,得吩咐郑和下回出海时多带些识字的书籍,最好周围所有国家都讲汉语,这样我大明往来就方便多了。

……

清,康熙看着天幕的评论,自从天幕出现,他就加大了对西方信息的收集。

其实因为新航路的开辟,是有许多西洋传教士往来于中国和西方,给西方带去大量茶叶、瓷器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科学知识和工业革命的产物。

不过,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这些东西没有在民间推广。

因为天幕,康熙对那些西洋东西更感兴趣了,他从那些传教士手中学到了数学几何、天文历法,甚至还知道了公历日期。

紫禁城里的西洋玩物也数不胜数,如葡萄酒、玻璃杯、钟表、毛毯、西洋刀、西洋枪,后期还有火车模型、地球仪等等。

甚至在通过和各方势力接触之后,康熙和路易十四还成了中法史上第一对通过西洋传教士,直接书信往来的君主。

当路易十四知道康熙帝喜欢科学之后,派人送来了浑天体等三十箱科学仪器,而康熙在康熙三十二年也派了传教士白晋给路易十六送去了四十九册精美的中国人文、科技巨着。

这回,康熙在交往中多使了些心眼子,东西是不敢多给了,还得尽可能从那西方多淘点回来。

因为大清离后世最接近,强烈的对比使得民间怨声载道,越来越多的声音让朝廷都有些疲于应对。

不仅得防着国外的发展,国内也问题频发,本来还算温顺的汉人逐渐露出了獠牙。

随着传教士的往来,就算朝廷不推广那些西洋的科学机器,民间也自发的开始推广。

从后人的生活中,已经让大家明白了哪些是好东西。

康熙头疼的揉了揉额头,身为满人,身为皇帝,他当然不希望皇帝制度被推翻,如今朝廷还能压的下去,就怕之后愈演愈烈,闹的不可开交……

也不知那法国的路易十四能不能给自己一些启发……

清王室从康熙到乾隆一直在和法国王室书信往来。

直到乾隆五十四年,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大清开始放弃了解西方世界。

新继位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自幼生活在宫廷之中,对民间疾苦一无所知。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法-国天灾不断、农业欠收,举国上下陷入了一片饥荒。

这使得法-国社会矛盾空前恶化,很多的百姓高喊“要面包”的口号,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而路易十六却置之不理。

对此,乾隆还曾在书信中建议过路易十六,要镇-压农民运动,但却被路易十六否决。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消息传回中国,给乾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乾隆思索,为什么那里的百姓会如此无法无天,连君主也敢处决。

虽然不知乾隆想到了什么,但在乾隆看来,法-国百姓们的行为无疑是犯上作乱。

因此,大清在乾隆的指示下,更加强化了思想控制和文字狱,力求把所有的“隐患”全部抹杀在摇篮之内。

同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访华,英-国除了要求通商外,还要求取消或减少对英国商团的关税,“租借”岛屿给英国商人晾晒货物。

乾隆自此彻底断绝了和西方交流的念想。

当时,乾隆看到马嘎尔尼进贡的英国舰艇模型,大为震惊。

他还曾说过:“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最为强悍、不可不防;传谕沿海督抚加强防务,以防御英吉利舰艇的突袭。”

但这回,闭关锁国是绝不可以再发生的了。

之前那些起义叛乱算个什么玩意,不过小打小闹。

如果朝廷敢躺平摆烂,那百姓们就要让大清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民的力量。

天幕的影响之大,让给各个时空的清朝人敲响了警钟,一个人的声音、十个人的声音或许微弱,但成百,成千,上万的声音……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影后捡破烂,又被接去警局了!
影后捡破烂,又被接去警局了!
【娱乐圈+破案+预知未来+搞笑无厘头+爽文+1v1】作为时空旅行者,被吸入虫洞后再睁眼,成为了黑料缠身的过气影后是什么体验?能够读取未来档案的江允儿选择摆烂,上综艺?她不争不抢,躺平到底。有合作?她挑了本最不起眼的网剧剧本。只是,人气越来越高是怎么回事?没办法,她只能在夜里偷偷寻找自己散落各地的穿梭机零件,可偏偏零件所在地区总有案件发生。“江小姐,麻烦你又跟我走一趟了。第n次遇见,凌曜挑眉,熟练
西西里的岛
穿越那些无奈,我经历过
穿越那些无奈,我经历过
关于穿越那些无奈,我经历过:作者在用心写作,书本慢热。中青年欧香芹带着金手指穿越了,穿成一个水患大发,逃难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到大上海。遇同宗姐姐进雅艺坊,做一个小丫鬟,小心翼翼的,默默为自己以后谋划。成年后,应政府招,到边疆去落户开荒,郭嘉爸爸发对象赵珩之
奋斗的的兔子
时间回溯,我在暴君心上疯狂蹦迪
时间回溯,我在暴君心上疯狂蹦迪
+++一觉醒来穿进宫斗游戏,成了将军府的嫡女。什么才艺技能都没点,却绑定了时间回溯的能力。于是——皇帝批奏折,她回溯。皇帝练剑,她回溯。皇帝召寝,她还能回溯重来!皇帝看着空白的奏章,练到一半的剑,穿了又脱的龙袍,终于崩溃了!……被逼娶了将军府千金的皇帝,一心要铲除外戚势力,连带着那个一哭二闹三上吊要嫁他的女人也厌恶至极。直到某天,皇帝发现了时间回溯的秘密。“等等爱妃,刚才那次不算,重来重来……“
落水三千喻
清冷美人下乡,糙野硬汉宠妻无度
清冷美人下乡,糙野硬汉宠妻无度
《年代文+家长里短+团宠+双洁》顾初月重生了!上一世她被恶毒继母和她绿茶女儿所害,嫁给大院里的傻儿子,被恶婆婆搓磨打骂至死。而继妹抢了她的工作,却在厂里混的风生水起,成为厂花。重活一世,她直接报名下乡,远离这个是非之地。顺手举报,把恶毒继母和绿茶继妹送去北疆改造,而她不作为的爹直接下放农场改造。……顾初月兴高采烈来到清河大队下乡,谁知道这里的大队长为什么老是看她,还经常过来帮忙,后面帮着帮着,这
苏幻缡
死后第六年,我为夫君牵良缘
死后第六年,我为夫君牵良缘
关于死后第六年,我为夫君牵良缘:死后第六年复生,宋承漪本以为此事就足够匪夷所思。哪成想,她那位温雅夫君摇身一变,成了暴戾恣睢、横行盛都的大佞臣。更想不到,重逢当日,郁攸迟竟不念夫妻情分,下令对她用刑,宋承漪委屈地红了眼眶。郁攸迟也在无人处被剧痛逼红了眼。二人意外痛感相连,她伤一寸,他痛一分。*此后,宋承漪只想自求安稳,可郁攸迟却一次次沉着脸现身。不许她吃辛辣,不许她吹夜风,不许她癸水吃冰,不许她
东喜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