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最新章节。
另一边,英国人越搬越想,越想越气。
我们明明是帮助你们天竺人才来的,明明是你们那该死的婆罗门人求着我们支援。
结果现在被明军一吓唬,丢下我们就跑了?
大怒之后的英军各级将领凑一块开了个小会,迅速达成一致,找了个借口装备搬运不便,直接朝着南部平原撤了。
你们不给我们搬装备,你们就自己玩去吧。
被明军打死都活该!
别看现在英军来的气势汹汹,甚至几乎将大半个欧洲统一,划入联众国的麾下。
但不说其他国家,就连英国本土慢慢都演化成了两派。
一方是以追随威尔斯的新贵族、以及希望发战争财的希伯来人为首,不断催动着战争。
而另一方则是早已完成资本积累,靠和大明贸易就能赚的盆满钵满的旧贵族,以及身处一线作战的平民为主,十分厌恶战争。
威尔斯不断宣扬的大明威胁论,在最初确实获得了不少蛊惑人心的效果。
英国平民一度确实认为,大明希望通过战争奴役他们。
毕竟,上帝之鞭的威名响彻欧洲。
虽然大明和曾经奴役他们的上帝之鞭蒙古人不是一回事,但大明都能把蒙古人给干掉,岂不是上帝之鞭的上帝之鞭?
那不是更可怕吗?
可渐渐的,随着战争把一个个家庭摧毁,经济倒退、民不聊生后,英国百姓也察觉出味道不对。
大明有没有威胁,会不会来打他们,他们不知道。
但他们心里清楚,再这样下去,英国可就要打没人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华夏历任统治者,每每发动战争之前,心里都有一本账,五户养一兵,甚至十户。
这是底线。
只有保证五户人家的税赋,能够养得起一名士兵的前提下,他们才会考虑开战。
否则,宁愿不打。
当然,大宋那样的不算。
可威尔斯没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他只知道当火力足够的猛时,就可以无视这些法则,完成他的野望。
现在的英国几乎家家都有被征兵的。年龄限制也一度从16-40岁,被放宽到14-45岁。
就连一些因为伤残退伍的老兵,都再次被强行征召到部队服役,担任新兵教官或后勤职务。
其他被威尔斯控制的国家也没好到哪去。
这也是这支身在天竺的英军部队,决定放弃援助天竺的原因之一。
毕竟,能被‘发配’到天竺战场的部队,在英国主力作战集团里,地位可想而知。
军中身份最高贵的,也不过是一个军指挥官,出身也是一个落魄的小贵族而已。
在决定脱离正面战场以后,全军自上而下那叫一个轻松,行军速度从日行30公里,摇身一变成了日行5里...
反正上面责问下来,就怪天竺佬跑了。
想让我们加快行军速度也行,除非你同意我们把重装备都扔了。
想想也不可能。
就在这样的极限拉扯、背后懈怠之下,在天竺军队堪堪赶回底里一线的时候,他们迅速做出第二个愚蠢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