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586章 朱允炆的罪己诏(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最新章节。

这些日子,他染了风寒,一直在家休养。

可没想到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这个重要的节骨眼上病了。

可就算病的再重,他也清楚现在自己必须得出面。

“陛下。”

“先生来了”,朱允炆面色稍缓,但仍皱着眉头。

方孝儒什么话也没说,转身看着一旁的同僚:“翟大人、齐大人,还有请黄大人留步,其他人先退下去吧。”

“这...”

正当百官面面相觑的时候,朱允炆一声大喝:“还不快滚!”

“臣等告退...”

等百官离开,方孝儒才皱眉开口:“齐大人....”

谁也不知道几人说了什么。

但就在齐泰和黄子澄失魂落魄的离开奉天殿后不久,一道诡异的旨意就下来了。

朱允炆的罪己诏。

“齐泰、黄子澄误国误民,屡进谗言,捏造藩王作乱为证,欺君误朕,招致燕王叔受难。

朕痛定思痛,革齐黄二人之职,并交予燕王发落。

燕王忠君爱国,解朕之忧,为大明拳拳之心....封地...”

后面的话就没法看了 ,主打一个彩虹屁,将朱棣捧得高高的。

目的就一个——

燕王叔,你看齐黄二人朕都交给你发落了,封地朕也大大的给,你就别打了吧?

这一手虽说不漂亮,但确实有点用。

至少,刚刚到达徐州的朱棣就被膈应到了。

看着诏书,朱棣都被气乐了:“谨弟,你快来看,朱允炆这一手玩的可真不错啊。”

在前世,朱允炆就玩过这一手,苏谨当然清楚。

只不过这一次玩的更大,连罪己诏都下了。

可见苏谨给他吓得够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也是在他最初认识朱允炆的时候,就对其不感冒的原因之一。

不管他是不是暴躁激进,削藩到底有没有错,

就凭这遇到事,立马毫不犹豫卖掉盟友的行为,苏谨可不敢和他来往。

同样的局面,换成朱棣,一定是往死里打,死也不认怂。

换作朱高炽,可能会从自身找原因,大不了把自己交出去,换一个太平。

换作朱允熥...

嗯,他八成会大喊一声‘大哥救我’,然后躺平啥也不管了...

至于朱元璋就别想了。

敢造他的反?

他不追你到天涯海角,把你狗脑子都打出来,他就不姓朱!

哦,一个叫朱标的除外。

朱标要是造反,恐怕老朱只会担心他兵力够不够,粮草足不足,末了还得感叹一声:“不愧是我的好大儿...”

苏谨将罪己诏随手错成一团,扔到一边:“你准备怎么办?齐泰和黄子澄人呢?”

“在押送的路上了。”

朱棣摊摊手:“我想先听听你怎么说。”

苏谨嘿嘿一笑:“你见过这个齐泰和黄子澄吗?”

“没见过啊”,朱棣摇摇头:“怎么,他俩和你有交情?”

“有个狗屁交情。”

看着朱棣,苏谨的嘴角噙着一抹嘲讽:

“既然你我都没有见过这所谓的‘齐黄’二贼,那凭什么他说这俩人是,人就是?”

“哈哈哈哈”,朱棣哈哈大笑:“君子不谋而合,所见略同啊!”

“我不是什么君子。”

苏谨的脸沉了下来:“我是真小人,真小人从来都是有仇必报!”

“从早到晚。”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