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界天下姜云

第四百三十一章 化异之洞(2/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道界天下姜云》最新章节。

哪怕号称无所不知的白泽,也只能建议他不妨从炼妖九术,尤其是最后一术生死妖印之上琢磨琢磨。

可感悟生死妖印需要大量的灵石来让石头化水,姜云身上的灵石已经不多了。

“变成妖的事情暂时还无需去想,现在要想办法去提升它们的实力,最好能够让它们全都提升为异兽!”

“那样的话,再有敌人到来的时候,根本无需我自己出手,凭借它们就可以摧毁敌人。”

之所以木村能够成为百家之地如今的霸主,就是因为他们拥有着超过万只的驯兽,而且其中也有异兽。

因此,姜云的这个想法如果真的能够实现的话,那么的确可以大大的壮大萧村和他自身的力量。

“萧老丈,你当初是如何提升这些兽的实力的?”

听到姜云的问话,萧朔急忙答道:“我都是去抓一些相对它们来说,实力稍弱小一些的小兽,让它们去猎杀,从而提升它们的实力。”

“另外,通过饮食!在南蛮大地上,有着几种植物,人类无法服用,但是如果兽类服用之后,日久天长,能够改善它们的身体素质。”

饮食!

姜云的眼前一亮,自己怎么忘记自己炼药师的身份了。

既然自己能够炼制出可以帮助修士提升实力的丹药,那么自然也能炼制出帮助兽类提升实力的丹药。

“那,普兽如何才能够进化成异兽?”

这个问题,让萧朔不禁奇怪的看了一眼姜云。

因为这是所有驯兽之人都应该知道的常识,姜云竟然会不知道?

不过他当然不敢询问,只能认为其他地域上的驯兽恐怕和南蛮大地不同,所以姜云才会有此一问。

“两种途径,一种就是它们自身的实力增强之后,有一定的概率可以自行领悟出某种特殊的能力,从而进化成异兽!”

“另一种途径,就是进入化异洞内,看看它们能否有领悟出特殊能力的造化了。”

“只是,化异洞太过危险,进入其中是九死一生,甚至十死无生,所以除非是逼不得已,不然的话,我们不舍得让它们进入化异洞。”

姜云不解的问道:“什么是化异洞?”

萧朔实在忍不住了问道:“姜供奉,你来的地方,没有化异洞吗?”

姜云摇了摇头道:“没有!”

萧朔苦笑着伸手一指后山道:“这座后山的面积极大无比,据说横亘整个南蛮大地,但是就因为其内有着不少的化异洞,所以很少有人敢深入其中。”

“所谓的化异洞,其实就是一个个的地下洞穴,每个洞穴都是黑乎乎的,深不见底,但古怪的是,这些洞,人类只要进去,必然是有去无回。”

“而且,这些洞穴会不定时的散发出一股强大的吸力,覆盖的范围极广,只要身在这范围之内,根本无法抗衡,都会被直接吸入其中。”

“但是,兽类进去,虽然也大多是有去无回,但是却有极少数的能够活着出来。”

“可只要活着出来了,那么它们就会从普兽变成异兽,如果本身是异兽的话,那么就能再提升一个或几个等级。”

“故而,我们称这些洞穴为化异洞,转化异兽,也是兽类的造化之洞!”

竟然还有这样神奇的化异洞,这让姜云的眼睛顿时一亮,会不会,此界无妖的原因,也和这化异洞有关?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从肉体凡胎到粉碎星球
从肉体凡胎到粉碎星球
关于从肉体凡胎到粉碎星球:哪有什么常胜无敌?哪有什么至强不败?这个世界没有谁能永恒第一,谁都可以被击败。包括我。我一直在等着那么一个人出现,击败我,告诉我,我的路,错了。只可惜,那个人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来。……虚假的武道:强大自身,打破人体极限,以血肉之躯硬抗子弹。真实的武道:以生命磁场主宰星辰磁场,以人体小宇宙引动大宇宙力量,遨游星空,粉碎星球。
乘风御剑
沧澜仙魔录
沧澜仙魔录
一岁寒暑一岁人,朝闻道兮暮入尘;卧菩提下看云起,碧粼何日再逢春?是神是魔堪补天,浩然当歌共长生。千年万载是刹那,位尊仙帝始起程。
竹下轻笛
全职法师
全职法师
关于全职法师:一觉醒来,世界大变。熟悉的高中传授的是魔法,告诉大家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魔法师。居住的都市之外游荡着袭击人类的魔物妖兽,虎视眈眈。崇尚科学的世界变成了崇尚魔法,偏偏有着一样以学渣看待自己的老师,一样目光异样的同学,一样社会底层挣扎的爸爸,一样纯美却不能走路的非血缘妹妹……不过,莫凡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够主修一系魔法,自己却是全系全能法师!
乱书坊
影中先生
影中先生
关于影中先生:影中,一个重生于炎黄时代的人,不死不灭的他,经历了与华夏相同的年岁,逐渐成了一个无敌的人,身怀奇术,可论断天机,未卜先知,本书将讲述,影中在五千年后的现代将会发生的故事。
命犯孤星雪
心神变
心神变
共十卷,分述同归首尾定,中卷无序随览阅。吾欲去芜存精以惜君时,故锤炼词句以求言简意赅、微言深意;是以更新稍缓,望君海涵。各卷略介如下(详见分卷简介,分卷首章):首卷:一书之纲领,总揽背景设定,元素构成、主线走向、及诸深邃奥义,悉数收录卷二:述一强盛王朝之辉煌事迹,其体系之庞大,将缓缓铺展于万界诸天卷三:乃诗荒蔗之传奇,世间因之而更添斑斓之色卷四:渡生渡死渡来去,渡善渡恶渡圣凡卷五:言夫媒妻接连理
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