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铸山河,大明瀛帝日记》最新章节。
久别重逢,皇帝兴致颇高。
家宴上,皇帝皇后并排而坐,四子陪同。
皇帝老了,两鬓斑白,微微有些驼背,眼袋非正常的大,给朱老七的感觉,似乎是浮肿。
皇后娘娘虽老但精神头却极好,老太太笃信佛教,清心寡欲,神态怡然。这是完全放下,活出了自我。
餐桌上,话最多的就是皇后娘娘,不停询问朱老七一家子的情况,女人是否贤惠,孩子是否康健,家庭是否和睦。
对于家庭成员,朱常瀛从来也没有隐瞒过皇帝,书信上都有说,只是吴四娘同东哥的身份被隐瞒下来。
一个出身娼妓一个源自女直,这就犯忌讳。
女人多,对于皇家来说完全不是个事,瀛王府每两三年都要接收一批秀女,坐在旁边的哥仨也如此。
不要都不行,那是皇帝的赏赐,是皇家超然地位的象征。
为什么会这样?
后世总把好色这顶帽子扣在皇帝头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紫禁城里的女人将近两千,皇帝有正式妃嫔六十几个,未册封宫人三百多个。
也就是说,皇帝至今为止也只睡过六十几个女人,余下97%的女人只是奴仆。
将选秀理解为公司招聘就对了,有人离职有人补位。
说紫禁城人满为患,不招聘可不可以?
两百多年的大公司啊,机构庞杂,指望着选秀恰饭的人可能比秀女还要多。也不需要公司老板吩咐,那些人便把事情给办了。
然而史书一笔带过,都是老板的不对。
虽然皇帝皇后对几个子嗣睡了多少女人并不在意,但朱老七的造人速度以及后代的成活率还是令二老颇为意外。
万历皇帝,育八男八女,但活至成年的只有五儿两女。
老大朱常洛,育七男十女,活至当下的有两男三女。
老三朱常洵,育三男四女,活至当下的有一男两女。
老五朱常浩,三年前婚配,至今无子嗣。
外间传言他好佛,不近女色。但几兄弟都知道他什么德行,只是隐藏的深罢了。
之所以没有子嗣,大抵是身体有疾,不能孕育后代。
老六朱常润至今未婚,但睡过的女人却一大堆。
朱老七一直好奇于这位亲哥哥是怎么避孕的,但也不好问。
好吧,朱老六没有婚配,又身在京城,本身胆子也小,不敢生儿育女也并不意外。
如此,这顿家宴吃的也就不怎么畅快。
几兄弟羡慕嫉妒的眼神时而在朱老七面前扫过,气氛尴尬。
对此,朱老七完全不在意。
三人的不幸同他一毛钱关系也没有,有本事就去争,没本事就忍着,摆脸色给他看又有什么鸟用。
酒宴撤下,皇后娘娘也累了,自去寝宫歇息。
皇帝老子其实也哈欠连连,但两杯茶下肚,老头子又精神起来。
不是那茶有多么神奇,而是茶水里混有乌香,也就是鸦片。
老头子吃乌香,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事实上宫里采办的乌香都是瀛王府一手包办的。
大明不产乌香,所用皆需进口。
乌香这玩意,在大明还没有进化为毒品而还是药材,镇痛、麻醉、助兴......用途广泛。
皇帝有腿疾,随着年老体衰疼痛时间也越发的多,以现如今的医疗条件完全无解,唯有乌香能麻痹神经,缓解疼痛。
然而这玩意终究是毒啊,这么多年下来,皇帝老子的身体大抵被掏空了。
何况,五十六岁的人了还在嗑药玩女人。
也不是朱老七诅咒亲爹,看老头子状态,估计大限也就在这几年了。
“老七,你的奏本我看了,你能有这份心意,为父的很欣慰。”
此话一出,那哥仨的脸色就变了,如同便秘。
朱常瀛恍若未见,实话说,他也不甚在意那几个的感受。
“父皇,这些都是儿子应该做的。能为父皇分忧,儿子便过几天苦日子也不算什么,忍一忍就过去了。”
“你那瀛州,我听人说物阜民丰,人口繁多。好啊,你自小就聪慧自强,如今也算得偿所愿了。你同为父的说说,眼下瀛州人口几何,地域有多广?”
“人口么,有汉民大约四十几万,土着则不甚清楚。”
“疆域范围,因为岛屿星罗棋布难以度量,儿子也说不清楚。去年年底,儿子将南洋诸岛划分十省管理。其实呢,南洋湿热,大多地域为雨林蛮荒,不适合我汉人定居。儿子也只是占据一些通商要道,方便管理海上贸易罢了。”
顿了顿,朱常瀛不忘提醒一下皇帝老子。
“父皇,这些措施,儿子都是有上奏本的,瀛州舆图,我记着年初也送入宫中一份。”
“是么?”万历皇帝转头看向司礼监大太监卢绶,“你去将瀛州舆图拿来。”
老头子要干啥,怎么突然对瀛州疆域感兴趣了?看来,要他进京不仅仅为了支援辽东作战,还有其他事啊。
想到此处,朱老七不禁警惕起来。
“老七,我也不瞒你,这几年宗室人口越发不堪重负,有人上奏本,要变宗室规矩。”
“此事乃国事吧,儿子方便多嘴?”
“你还有怕的?”皇帝意有所指,“那安南被你搞的乱七八糟,辽东朝鲜也有你的人。那朝鲜上书说你欺负他,要霸占人家的土地。”
“儿子冤枉。”朱老七叫屈道,“儿子只是主持海外通商事务,可没有干涉安南朝鲜国政。安南内乱源于争权夺利,党派斗争,都是他们自找的。至于朝鲜,儿子只问他买地,他不卖就算了,又没有抢他的。而辽东,这就更无从谈起了,只是几伙皮毛商人在极北设了几处寨子方便收购皮货。”
“是么?”万历皇帝语气阴沉下来,“年初,有鞑靼使者,建州使者入京,你自己看看吧。”
说完,皇帝从卧榻旁拿过两本奏书,丢给朱老七。
朱常瀛捡起,打开来看。
尼玛,鞑靼人建州人还真特酿的阴。
手中的两本东西,算是抗议书吧。一本来自科尔沁部首领奥巴,一本来自建州努尔哈赤。
抗议书中,将朱老七骂个狗血淋头,简直非人。
被骂,其实也没什么,但两人将朱老七在北疆布局和盘托出。
包括瀛州在北疆建立多少城池部署多少军队,如何勾结叶赫,迎娶东哥,又怎么威胁奥巴,要强娶人家的女儿等等。
有真有假,当真挖的好大一个坑,好一招借刀杀人。
朱常瀛将抗议书交还皇帝,嘴角微微翘起。
“父皇,若儿子当真有这本事,那是我大明之福啊。朝廷也不必为建州造反头疼了,只儿子一个人去就能轻松扫平叛逆,还辽东朗朗乾坤。”
“如此说,是人家污蔑你了?”
“父皇,这个朱天启是哪个,是否真有其人,儿子马上派人调查,定会给父皇一个交代。儿子以为,最多就是鞑靼人建州人同皮货商人有了冲突。那些皮货商人往来贩货,税收都被儿子拿了,而他们则一分好处也没有,反而因为商人贩货而产生损失。许是从旁人嘴里听闻海上的事务归儿子来管,所以心生怨恨,要离间咱们父子。”
万历皇帝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