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有系统我得儿意的笑

第227章 娄晓娥回来了(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我有系统我得儿意的笑》最新章节。

贾张氏望着桌子上,仅有的两盘炒菜,一盘凉菜,气的胸脯起伏。

“兔崽子,王八蛋,居然敢抢我的。”

但她无论怎么骂人,也只能吃这些了。

到了傍晚,易中海过来看了看贾张氏,见她恢复的不错,伤口并没有异常,安抚了她几句。

“海哥哥,你昨天出去干嘛了?”贾张氏今天才反应过来,昨天好像是她说了孟家的事儿后,易中海才出去的。

昨天她光顾着和一大妈炫耀,后来被一大妈伤了,光顾着疼,根本没有想着易中海出去的事儿。

今天后知后觉,才觉得不对。

“没啥事,我去了解孟家的事儿了,毕竟和你有关。”

贾张氏顿时觉得幸福,“真的吗?孟家究竟有没有啥事?为啥孟德要那么多钱?”

易中海回答:“没啥大事,孟德输钱了,对方狮子大开口,但钱并没有花完,老孟还有不少私房钱呢。”

贾张氏一听,顿时放松了,“还有钱啊,那我担心啥,不行,我得把老孟的钱弄到自己手里。”

“好,你想回孟家吗?”

“想,我得守着老孟的那些钱,才能弄过来,免得让孟德知道了。”

易中海微微一笑,“你的那笔钱,还需要我来给你存着吗?”

“不要。”

贾张氏经过上次的事儿,觉得啥都不如放在自己手里安全。

所以,她才不会让易中海存着,她要把钱藏起来,连银行都不存。

易中海倒是没说啥,让贾张氏好好养着,她想回去,就让人把她送回去。

并且叮嘱贾张氏,回去不要说与他说了孟德的事儿的过程,孟家那样的家庭,不想家丑外扬。

贾张氏连连同意。

最后,秦淮茹找了傻柱,傻柱背着贾张氏,背回了孟家。

老孟啥都没说,让贾张氏进去,还和傻柱说了谢谢,想留傻柱和秦淮茹吃一顿,傻柱拒绝。

秦淮茹本来想留下来看看孟德在不在,但因为傻柱强硬拒绝后,只能跟着回去。

老孟回去,问贾张氏回去怎么会这样了?

贾张氏就说回去后,和人炫耀身上的衣服鞋袜,结果和人吵架,才受伤了。

不过对方赔偿了医药费啥的。

老孟并没有关注这个,而是问贾张氏有没有和别人说孟德的事儿,贾张氏立即回复并没有说。

她不傻,孟德有枪,敢用枪怼着老孟的脑袋,一旦真的知道她和易中海说了他的事儿,会不会枪崩了她?

所以,她就按照易中海教的,说孟家的事儿,不能往外宣传。

老孟这才松了一口气,昨晚太乱了,一个不小心,贾张氏已经没影子了。

等到后半夜才平静下来,找不到贾张氏了。

老孟派人打听,得知贾张氏去了四合院,还在四合院受伤,去了医院,之后就住在她那个老房子了。

今天本来想早点接贾张氏,结果孟德又回来一趟,还想要他出钱,他说没有了,孟德就想卖了他的房产。

老孟当然不同意,结果吵闹起来,最后被孟德拿走了好几处的房产证件,找人去卖。

这可把老孟气坏了,如今,家里的房产,就剩下居住的这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
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
关于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林飞穿越综武世界,激活系统后因系统无用,躺平摆烂,抄小说充道场秘籍。十年后遣散弟子,本想清净度日,却不知弟子们凭小说领悟的能力震动江湖。杨右挑战唐皇,步惊云寻仇雄霸,众弟子掀起风浪,林飞也被卷入江湖纷争。
十三柳
敕封一品公侯
敕封一品公侯
关于敕封一品公侯:现代图书馆古籍修复师秦渊意外穿越,沦为大华皇朝一枚跛脚赘婿。一次意外,他发现自己的大脑居然能检索整个图书馆的知识库,然而当下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打破身份的枷锁。在夹缝中生存的同时,命运的暗线不知不觉中悄然展开。这辈子命犯桃花,挡不住的孽缘,他该怎么抉择?他这跛腿如何能恢复如初?求医问道,困难重重?莫名其妙成了神秘的鬼谷派门人,竟然意外的吃香,世人敬畏且忌惮,却又想从他身上获取隐秘的
孟子骑单车
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
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
关于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雇佣兵程毅意外魂穿元末,一睁眼就出现在红巾军战败现场。为了活命,他带着五百红巾军逃亡丹江,却因为江水阻隔,目睹数百人被如猪狗般屠戮,血染江河,因而义愤填膺。记忆流转,两世交叠,他意识到此后数百年的一切,他的每一个抉择都能带来不一样的未来!为他心中的未来!他决定,裹上红巾,踏入乱世。金戈铁马,笑傲豪杰,汉家不为奴,元末我为尊!
倦鸟落旧林
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
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
关于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贾颜穿红楼,成贾家庶子,觉醒听劝系统!凡是带恶意的建议,都会触发良性逆转!王夫人让他往东,他偏往西,结果越反着来越好运!
小绿叶芽
中国古代奇闻录
中国古代奇闻录
本书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本书中同时含有未经科学证实的内容,请理性看待,拒绝封建迷信,拥抱科学生活。希望各位读有什么想看的故事可以留言,尽量满足各位读者,或者有什么更好的建议,请在评论区多多留言。
仁德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