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明天更比今天好!

第90章 再起战事(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国家的明天更比今天好!》最新章节。

咸丰皇帝过上了好日子,没有折子上那些烦心的事打扰他了,他可以尽情的享受生活……。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懿贵妃也就是日后的慈禧太后开始逐渐把持政务和权力。

想来若是咸丰皇帝知道自己的一放松会给大清留下如此大的祸根,那他的肠子一定会悔青了吧。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帝王的眼中,老百姓就是水,而老百姓就是在水上航行的船舶。

若是水顺了,船就快了,可若是水逆流了或者说是激起来浪了,那船就有颠覆的风险。

咸丰八年(1858),是咸丰皇帝和整个大清王朝最为难忘的一年。

因为在这一年,咸丰皇帝被迫和英美法俄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的第一项就是允许各国派公使驻扎北京。

天津条约签订之后,英法两国要求清政府派大员来到上海谈判商量具体的细则。

于是咸丰皇帝便派直隶总督桂良和花沙纳前去商议。

商议就商议吧,可是这个时候咸丰皇帝给桂良和花沙纳出了一个难题。

那就是咸丰皇帝后悔同意让各国使驻扎北京了,于是他被告诉桂良和花沙纳,宁愿免去他们所有的关税,也不能让公使驻扎北京。

可是这件事情咸丰皇帝说起来容易,但是桂良和花沙纳做起来却是难啊。

因为天津条约的第一项就是允许各国公使驻扎北京。

由此可见,在洋人眼中这是多么重要的一项。

不过虽说事情是难办,但是桂良和花沙纳再难也得去办啊!

谁让人家是皇上呢,谁让人家一言九鼎呢。

八月二十八日。

上海,桂良和花沙纳好说歹说,豁出去这一张老脸,并答应将关税全给免除了,最终英法做出来了些让步。

他们答应清政府公使不能长时间驻扎北京,但是可以自由出入北京。

商议的消息传到咸丰皇帝的耳朵中之后,他气坏了,因为英法所答应的退步那不就跟没退一样嘛!

自己还白白搭上所有的关税……。

这个时候虽然说洋人已经把船舰从白河口给撤了回来。

但是英法心中依旧是对清王朝这个金盆有所企图的,他们一直在寻找可以在次获得更多利益的机会。

咸丰皇帝也同样意识到英法联军不会这么轻易的善罢甘休,于是他便下令给他的皇叔也就是僧格林沁让他布置重兵在白河口。

咸丰九年三月二十八日(1859年四月二十六日)这个时候英法联军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再次发起战争。

还在睡梦中的僧格林沁被白河口外炮弹的声音给炸醒了。

这时候手下一士兵来报“将军!英法十几艘军舰来犯,现在正在炮轰大沽口!我们该怎么办?”。

听到士兵的话之后,僧格林沁气不打一处来,因为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这士兵还傻乎乎的问自己该怎么办!

“什么该怎么办!还击啊,给我打啊!”僧格林沁大喊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铠甲:开局拥有四大终极铠甲
铠甲:开局拥有四大终极铠甲
关于铠甲:开局拥有四大终极铠甲:因为过度劳累导致加班猝死,穿越到铠甲勇士的世界,成为苏启强的儿子,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京都的太子爷。苏宇在所有的选择中选择了摆烂,在水木大学当起了保安,但老天不如愿,四大终极铠甲召唤器蜂拥而至,躺平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亲爱的异能兽哟,你要的是帝皇铠甲召唤器呢,还是雷霆雅塔莱斯召唤器呢,亦或者是修罗铠甲召唤器,当然还有捕王铠甲召唤器可以供你选择哦!“请选择你想要的召唤
秋枫落宇
孑孓不独行
孑孓不独行
关于孑孓不独行:民间传言食黄鳝可补气血,强筋骨。那白色的黄鳝呢?大盛末年,苏北农村少年闯临海。目标就是活下去,没想很多很远。扛大包,当伙计,做买办,一步一步积累,目标不变就是小钱钱。世间苦,能吃饱饭也不易,发善心还是只为抱团活下去?面对世界始终心怀善意。时局动乱,风起云涌。如草,如蔓,如树?时势之下皆是虚。
公交八公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刘甸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穿越到汉桓帝刘志私生子刘甸身上,并绑定了争霸系统。各个时代并不安分的开国之主,正史中的文臣武将,野史演义中人物,江湖中的侠剑客,齐聚汉末,掀起东汉末年的诡异乱斗。
柏路松芯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战狼卫:开局救下德凯副队长
『单女主』『理智主角』『人设不崩坏』皇甫武正——睁开眼睛——我是沙...我是创世神!!皇甫武正还没从巨大的疼痛中反应过来感觉自己的手好像被人拿起来转了个什么东西“嗯,还行只见轮盘指向的地方『巨神战击队地神套装』(内容包括:裂地变,地神符手链,战狼战击士,苍龙战击士,虎吼战击士,巨甲战击士)“行了,修正一下战力设定,好像就没啥缺的了,去吧皮...去吧皇甫武正!!!皇甫武正:???哎哟**!!!
终极天剑
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
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
关于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火影世界迎来一个限定月读世界的漩涡面麻。纯火影体系,无系统。这是离别的馈赠。三代老头早看你不爽了,给你几个大逼斗。鸣人你想当火影?我愚蠢的欧豆豆哟!照美冥,以后我罩着了你了。
行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