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第747章 大骂梅展(1/2)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最新章节。

果然不出其所想,没过多时,寝宫之内便传出了方貌最新的命令。

那声音气急败坏,还带着几分嘶哑:"去!去派人去御医坊,把昨日献药的御医给本王斩了!"

接着是一阵摔打器物的声响,"告诉其他御医,倘若再研制不出本王满意的大补丸,本王把他们个个砍了。。。"

最后一个"了"字拖得老长,在清晨的宫殿中回荡,吓得殿外的小太监们瑟瑟发抖。

两浙路润州边境处。

丹徒县城墙之上,吕师囊手持丈八蛇矛立于城头之上向外观瞧。

这位大吴东厅枢密使身披重甲,腰悬宝剑,一双虎目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城外。

时值深秋,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吹得他战袍猎猎作响,却丝毫动摇不了他如山般稳固的身形。

入眼处,正瞧见王寅所统帅的5万兵马列阵于城外不远处。

只见旌旗蔽空,刀枪如林,数万大军排成整齐的方阵,在朝阳下闪烁着森冷的寒光。

见其军容整齐,排列有序,更是隐隐约约透出一股凶煞之气。

那肃杀之气扑面而来,连城头上的守军都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器。

眼见于此,吕师囊不由得目光微凝,浓眉紧锁,心中暗想。

看来这大梁兵马果真是传言不虚,不过是一只偏师而已,便已经有了这般气势,当真是不俗。

他暗自盘算着:观此军阵,进退有度,令行禁止,绝非寻常草寇可比。看来此番守城之战,怕是要有一场恶斗了。

正在其思量之间,只见王寅军中有一员大将,手持三尖两刃刀,策马而出。

那将身材魁梧,面如重枣,胯下一匹乌骓马,如离弦之箭般冲到城墙之下,立于城墙之下,刀指城头,怒声大骂。

那声音如同炸雷,在空旷的战场上回荡:"城上的鼠辈听好了,老子乃是大梁左将军司马梅展,哪个不怕死的胆敢前来一战?"

说罢,手中三尖两刃刀在空中划出一道寒光,气势逼人。

闻听其言,城头之上的吕师囊不由得眉头一皱,随即口中缓缓说道。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副将,沉声问道:"梅展?莫不是当初那十大节度使中的颍川汝南节度使梅大郎?"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

随着其话音一落,其身旁的江南十二神中的一个,太白神赵毅,当即便上前一步对其回言道。

这位身着银甲的小将抱拳行礼,恭敬答道:"将军所言不差,正是此人,"

他压低声音继续道,

"当初那高俅老贼率领十节度使,前去征讨梁山,却被史文恭大败。"

赵毅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敬畏之色,声音也不自觉地压低了几分,"不仅自己身死于史文恭之手,所带的十大节度使除去韩存保之外,更是非死即降。"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城下耀武扬威的梅展,"而这梅展便是那所降的十大节度使中的一个。"

随着赵毅话音一落,身旁当即便有一将一脸不屑的冷哼说道。

这声冷哼如同炸雷,在城头上格外刺耳:"哼,什么十大节度使,依我看,也不过就是些阿猫阿狗罢了!"

说话之人身材魁梧,面如重枣,一双铜铃大眼中满是轻蔑,"甘愿成为朝廷鹰犬的江湖败类,也敢在此处耀武扬威?"

他猛地一拍城墙垛口,震得砖石簌簌落下,"将军,末将愿前去斩了这厮,让这帮大梁的水贼草寇也知道知道,我大吴可不是可随意招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