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这群神仙不对劲!》最新章节。
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与酒肉打交道,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于是,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
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系起来。在道家看来,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
尽管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
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史书上说他们聚会的时候经常坐在一起喝酒吃肉,就经常曲水流觞。
其大致方式是众人围坐在回环弯曲的水渠边,将特制的酒杯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折的水流缓缓漂浮,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尽兴为止。
竹林七贤就经常这么玩儿。
至于喝茶,张小凡倒是没听说过。
而宋徽宗那会儿,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徽宗有一个好祖宗,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
到了宋朝的时候,茶叶已经在民间普及,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
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
再到后来,茶叶更加普及也更加的简单。
就是张小凡刚才说的茶叶缸子,一口茶下来半口茶叶半口水,噗嗤噗嗤吐口水。
现在这个房间里面的格局还挺微妙的,颇有“三分天下”的意思。
魏晋的嵇康,宋朝的宋徽宗,还有一个现代的张小凡。
三个人的喝茶的方式都不一样,但是能聊到一起来却也是非常的有意思。
看张小凡还在发呆,宋徽宗还以为张小凡是在想着坐在哪里呢,于是乎起身从里面端来了一个软垫子扔在茶几前,指着说:“坐!”
张小凡鬼使神差的跪了下去。
这玩意儿在华夏叫垫子,在小日本那儿就叫榻榻米。
等他回过神,自己已经跪坐在软垫上面了。
“老板这次来是奔着什么来了?”
嵇康喝了一口茶,看他那样子显然是有些不太熟练。之前喝的都是酒,酒和茶不一样,一个是大口大口喝,一个是小口小口抿。这两者区别还是挺大的。
这种转变,就好像是把一个风流场所的女孩儿娶回家,然后用条条框框去告诉她,想让她变成一个良家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