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二十五章 郑王到任(1/1)

新笔趣屋【m.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唐时明月宋时关》最新章节。

郑王李从善带着三千禁卫军,赶到了唐军采石矶大营。

采石矶原名牛渚矶,相传古时有金牛出渚的故事遂得名。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僧人掘井时得到五彩宝石,于是改名为采石矶。

这采石矶,与金陵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名矶“。

据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饮酒赋诗,相传最后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说名山得诗仙李白而益着,诗仙则望名山而流连忘返,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

这里江面水流宽阔平缓,既有峭壁千寻,突兀江流,又有缓冲的河滩,并非全是高山峻岭,采石矶的河滩平缓地,最适合大规模停泊、登陆的地点,因此,这里有唐军安札的大营,是要塞所在。

在历史上,因为南唐人樊若水落第后,对南唐很失望,于是在采石江上垂钓几个月,乘着小船装载丝绳,把丝绳系在南岸,迅速地划到北岸,用以计算江面的宽窄,等测试了这里的水深,江面长度以及驻军江防情况,然后进入北宋,上书言江南可取,宋太祖授予舒州军事推官。

北宋开宝七年,宋军出师江南,樊若水带人在采石矶架浮桥,使宋军顺利过江,大破南唐军。

历史轨迹出现了些许差距。

今日,郑王李从善进入采石矶大营,即将上任,成为这里的监军。

统帅林仁肇得知朝廷派了郑王过来,亲自带人迎接,毕竟郑王乃皇亲国戚,是当今官家的亲弟弟,无论是地位还是身份都比他林仁肇高出许多。

林仁肇保持尊敬,还不知具体为何事,朝廷会派郑王亲自前来。

众将来到帅账内,跪地聆听郑王宣读了圣旨之后,愕然起身,均想原来郑王过来担任监军了。

郑王李从善放下圣旨,毫不客气坐在了主帅位置,因为他的身份高贵,所以,到了军营,要给林仁肇一个下马威,也在树立威信,让在场的将军,知晓谁才是真正有权势的人。

林仁肇倒是没有在这方面计较,毕竟,若是跟郑王争这个主位,关系搞僵,反而不利于军中内部团结,再说,一旦传到朝廷,大臣们也会觉得林仁肇目中无皇室贵胄,对郑王不敬,触犯皇家威严。

郑王李从善坐好之后,环顾一下账内的武将、都虞侯们,说道:“这两三个月来,西部战线层层溃败,十五万大军,如今只剩不到十万,连丢了峡口寨、池州、铜陵城,你们是否要给朝廷一个解释?也让本王听一听,你们是如何保卫国家的!”

这些将领听完之后,面露尴尬,都听出了郑王言语中的讽刺之意;但没人敢随意开口解释,触碰霉头。

林仁肇唯有开口道:“回郑王殿下,宋军来势汹汹,似乎又对我军防情况知道甚微,所以,前几次跨江作战,偷袭城池的方式,逼得我军遭受长江两岸的攻击,被迫战略撤退。但我军在水战上并未输,宋军目前只有两万的水兵,不敢与我军正面对抗,多是以牵制为主。主力军还在北面,由曹彬率领,大约五万人。在南面有李继勋、王审琦统领马步军三万,攻击沿江的城池。”

李从善停顿一下,途中早就想好了说辞,回道:“既然如此,我建议兵分两路,一路由林仁肇将军带兵,在南岸对宋军进行围剿,痛击李继勋和王审琦的宋军,守住芜湖、当涂这两个城池。本王坐镇采石矶大营,指挥水师,抵抗宋军水兵的进攻。如此,两路同时开攻,北岸的宋军也爱莫能助,林将军,你觉得如何?

林仁肇犹豫说道:“目前宜守不宜攻,我们只要这样守住芜湖、当涂二城,集中兵力固守采石矶,挡住江面,便能拖住宋军东进的进度了。”

郑王冷笑道:“本王现在算是明白,林将军为何指挥大军,一路败退,你这思想过于保守,一味的被动防御,导致主动权全部掌控在宋军手中,才会陷入这个困局。既然水军方面,宋军不如我军,便可以拦住江面,不再退让,甚至主动攻击对方的停泊地。而南岸的宋军,兵力只有三万,又是远道而来,难免不熟悉地形,粮草不够,我军当灵活多变找机会袭击,不应该一味防守,胆怯宋军,该硬碰硬的时候,也要拿出一番血气,这才能提高士气!

“比如这长江南岸三万宋军,兵力并不多,与其等着他们夜袭城池攻击我军,还不如你伺机而动,主动出击。本王提议,由林将军带三万兵马,去与芜湖和当涂两城池相配合,趁宋军再攻城时候,能够突袭宋军大营,把南岸的宋军痛打一番,断他们的粮草,是否能全歼,这就看你林将军的能力了。”

李从善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想的简单,说的也非常容易。

这些将领中,有些是宋党的人,此时,一位叫徐强的副都指挥使,立即附和郑王说道:“郑王说的在理,这些日子可把我们憋屈坏了,一味的被动防御,把主动权让给了宋军,我们步步挨打,层层败退,若是找到机会伺机出动,或许能够重创宋军,夺回两城,将西部防线继续向西来推进。”

“不错,就是这个道理,攻击是最好的防守,在兵书上也是这样说的,我等不能因为畏惧宋军,便采用防御的手段,不断的退让,放弃任何主动出击的机会,郑王来到这里,代表了朝廷的意思,鼓舞三军,相信如果能够主动布局出击,或许能将南岸的宋军消灭掉。”一位都虞侯跟着附和。

“对对,消灭掉长江南面的三万多宋军,夺回失去的池州、铜陵,重创李继勋、王审琦的大军,我们便有了反败为胜的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毫无战略,一味防守,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一些宋党的将领,以及攀炎附势的将领,此时如墙头草一般,纷纷发声,支持郑王的决策,毕竟郑王的身份地位更高,而且很明显,朝廷已经对林仁肇将军不信任了。

因此,他们选择站队,偏向郑王!

反正这几个人在军中,不受林仁肇的重用,此时投向郑王,反而有更好的提拔重用机会,这是他们的小算盘。

郑王听完之后,对这几个人甚是满意,觉得自己所言,赢得了军心,符合当前的战局,内心是有些沾沾自喜。

他目光看向外貌粗犷魁梧的林仁肇,说道:“既然多位将领都支持这个战略,说明它是符合现实的,是能够缓解我们燃眉之急的!本王不管之前是如何制定战略的,既然已经被动到如此局面,并没有得胜希望,这就说明它是存在漏洞。

“你们也看到了,东部战线边关失守,常州城破,吴越兵大肆向前推进,结果就是在丹阳一带,遭到了苏宸带兵的伏击,打吴越兵一个措手不及,歼敌五六千人。随后,吴越大军兵临润州城下,进行日夜攻城,却被苏宸先后多次击退,又消灭敌军两万多人,导致吴越兵损失惨重,被迫从后方又调来五万大军,才形成对润州的包围之势。

“你们可知道,苏宸年不过二十,状元出身,从未参军入伍,不曾在军中历练过,但是他却这有这等胆识,这等勇气,敢于主动出击,伏击吴越兵,目前歼敌人数已经超过三万人众,坐镇润州,力保润州城不失,哪怕在数倍吴越兵的攻击下仍然屹立在那里,这是值得诸位将军学习!

“而你们这些武将,自与宋军交锋一来,可是失误不断,十五万的大军,粮草消耗巨大,若是不打几场胜利,如何鼓舞士气?如何守住西部防线,如何给朝廷信心,给我唐国百姓希望?

徐强点头应和:“就是啊,郑王说的太对了,难道我们这些久经沙场的武将,还不如一个文弱书生不成?”

“就是,看看江左苏郎,都敢亲自上阵偷袭敌军,难道我等堂堂七尺男儿,还不敢?”

一些将领变得振奋起来,想要反抗宋军立功。

郑王李从善很满意他们的反应,循善利诱说道:“所以,尔等不要过于悲观,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也要找机会痛击宋军,懂了没有?”

许多将领起身抱拳道:“明白!”

“郑王说的对!”

林仁肇坐在一旁,心中苦笑,时局不是郑王想的那么简单,但是他又无力反驳,因为郑王携带圣旨而来,既是监军,又是亲王,军中还有一部分将领支持!

在这个情况下,明着反对,便是在违抗郑王旨意,会落人话柄,导致军中不和,对接下来的防御会造成撕裂。

因此,林仁肇打算妥协一下,大局为重,自己带兵去围剿长江南面的宋军,与守城的官兵配合,也是一种战略。

“林将军,你觉得如何,表个态吧?”李从善冷冷问道。

林仁肇犹豫之后,抱拳道:“郑王有命,又代表朝廷的意思,我林仁肇必当以身作则,按朝廷旨意办事,愿意接受郑王的建议,亲自带兵去偷袭长江南面的宋军大营和城池,争取消灭这支马步军。”

郑王微微点头:“觉得林仁肇还是上道儿的,没有在第一次见面,就违抗军令,多少让李从善的敌意有了一点缓解。

这第一步,他已经夺权,分化成功;接下来便是立足脚跟,在军中立下威望,然后暗中调查林仁肇,是否与宋国有私通,寻找证据,查明真相!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我有无敌舰队
我有无敌舰队
关于我有无敌舰队:古有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为大秦、保社稷。今有我王新打破百年之不变局,合并华夏神州,引领炎黄再临世界巅峰。唐朝末年,各地节度使佣兵自重,割据地方,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十国末年,分裂本应被大宋一统,但历史被神秘力量所改变,大宋并未出现,华夏大地依旧四分五裂。王新魂穿百年来到这个世界,灵魂附身落难世家少爷身上。在这个恶意满满未知世界中,看他如何用科学
晓小锋
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
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
关于木叶村,这是离别的馈赠:火影世界迎来一个限定月读世界的漩涡面麻。纯火影体系,无系统。这是离别的馈赠。三代老头早看你不爽了,给你几个大逼斗。鸣人你想当火影?我愚蠢的欧豆豆哟!照美冥,以后我罩着了你了。
行久
孑孓不独行
孑孓不独行
关于孑孓不独行:民间传言食黄鳝可补气血,强筋骨。那白色的黄鳝呢?大盛末年,苏北农村少年闯临海。目标就是活下去,没想很多很远。扛大包,当伙计,做买办,一步一步积累,目标不变就是小钱钱。世间苦,能吃饱饭也不易,发善心还是只为抱团活下去?面对世界始终心怀善意。时局动乱,风起云涌。如草,如蔓,如树?时势之下皆是虚。
公交八公司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